點擊查看>>>原試題
26. C [解析] 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第一空表達的是文人騷客領(lǐng)略漓江煙雨后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選項都有一個“然”字,表示“……的樣子”,所以重點放在前一個字的辨析上,“悅”表示高興、愉快,觸景生情因每個人的閱歷不同而不同,不能認定所有的文人觀景后都很高興,A排除;“嘆”表感嘆、贊嘆;“暢”表痛快、盡情,如暢達、暢談;“愕”表因意外而驚訝,既然“名氣久遠”,不至于愕然,D排除。再看第二空,“思緒”與“清爽和溫柔的”搭配不當,用排除法可選出C項。“情懷”表示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
27. B [解析] 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結(jié)合選項可知文句講述的是青年對前人作品應(yīng)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單看前半句,A、B兩項都可用,“借鑒”表示跟別人的相對照以便取長補短;“觀摩”表示觀看彼此的成績并互相學習研究。C項“觀賞”表示觀看欣賞,在此句中用于“告誡青年”明顯不合語境;D項“仰望”表敬仰而有所期望,一般可接星空、幸福、生命等賓語,“仰望作品”屬搭配不當,故排除C、D。再根據(jù)“可以……可以”,這里面隱含著一層遞進關(guān)系,“參證”表示參考驗證,所以排除A項“借鑒”,應(yīng)先參證再借鑒,而不是先借鑒再參證。第二空中“摹仿”和“模仿”表示一個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已通用,表示按現(xiàn)成的樣子做,在原句中為“不可專事摹仿”。故本題選B。
28. D [解析] 這是一道實詞辨析與成語辨析相結(jié)合的題目。先從第一空入手,“聽話”表服從、順從,一般指聽上級或長輩的話,包含一種愛心在里面,很明顯不能用于此;“馴服”本身就是個使意動詞,表“使順從”,與空前“使猴子……”重復(fù),排除。相比“順從”與“就范”,后者表示聽從支配和控制,更適合耍猴者與猴子的關(guān)系。另外,第二空“習以為常”與“熟視無睹”,兩者意思相近,但前者強調(diào)經(jīng)常見、習慣了,后者表示看慣了就跟沒看見一樣。此處與“取樂助威”形成遞進關(guān)系,用以表示對青少年對耍猴態(tài)度的批判,用“熟視無睹”可以表現(xiàn)出其明知不好卻麻木不仁的狀態(tài)。綜合起來,本題選D。
29. B [解析] 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本題可根據(jù)個別詞語的語體色彩及比照上下文來確定答案。文段中有幾個關(guān)鍵的提示性信息:“科技繁華”、“過多的”、“不再在意”、“沒有人”,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第一空宜填的是一個接近全否的詞。“低迷”表不景氣、不振作;“沒落”表衰敗、趨向滅亡;“淡漠”表沒有熱情、冷淡,多與人相關(guān);“淡化”表問題逐漸冷淡,變得不被重視或無關(guān)緊要,一般與意識相關(guān),據(jù)此可排除C、D。再看第二空,“盤踞”和“占據(jù)”都有擁有、占有的意思,“麻痹”指功能部分喪失或完全喪失,對刺激不發(fā)生反應(yīng),題干并非功能的喪失。全文段一直將詩歌與科技做對比,表現(xiàn)其此消彼長的關(guān)系,與“科技繁華”相對應(yīng)的是“詩歌沒落”,“繁華”和“沒落”都是事物的發(fā)展階段,“低迷”一般只說市場、消費等經(jīng)濟相關(guān)的事物,而且“沒落”比“低迷”程度更深,與“沒有人再關(guān)注詩歌”等相呼應(yīng)。故本題的最佳選項為B。
30. D [解析] 這是一道實詞辨析與成語辨析相結(jié)合的題目。對于多空的題目我們需要逐一進行排除。第一空“男人拿走七分的權(quán)利女人只有三分的……”,拿走的是“權(quán)利”,非實物名詞,故不能用“抵抗”,抵抗表示用力量制止對方進攻,排除A;第二空與“體力”相對,很明顯不是“智力”,如果說“智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估計會引起很大的公憤,排除C;第三空修飾的是“拉鋸戰(zhàn)”,前文并沒有說面對什么事情,故不能填“爭權(quán)奪利”。綜合起來,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31. A [解析] 這是一道成語辨析題。此題可從第二空入手,根據(jù)后文“傷害了……阻礙了……”可知此處應(yīng)填一貶義詞,C項“履險如夷”形容勇往直前,不懼困難,為褒義詞,故排除;B項“屢試不爽”表示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不符合題意,也排除。再看第一空,“司空見慣”表事情常見,不足為怪。注意:如果發(fā)生的是很自然的尋常事,則不可用此成語;只有某些事發(fā)生偶然,而又常聽到,才可用它,如車禍。文段中為“導(dǎo)致……”,“司空見慣”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不說“導(dǎo)致司空見慣”,排除D項。既然是“侵權(quán)和盜版行為”,則肯定是禁止,而不是進行教育,所以A項“屢見不鮮”、“屢禁不止”為正確答案。
32. A [解析] 這是一道成語辨析題。第一空根據(jù)后文“暗淡了昔日的風采”,最好是填一個表在某一段時間興盛或流行的成語,“輝耀一時”就合適。B項“聲名鵲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說的是聞名的速度快;C項“遐邇聞名”形容名聲很大,遠近都知道;D項“享譽中外”是指好的名聲國內(nèi)國外都知道,都是說聞名的地域廣。第二空按照常識越遙遠則看得越模糊,文段用“卻”轉(zhuǎn)折,表示越發(fā)清楚、分明。第三空,“無與倫比”表示不可相比,有非常完美之意;“絕無僅有”表示非常少有,“前所未有”形容獨特;“前所未有”與“親切和溫暖”搭配不當;“不可比擬”表示不可相比之意。該空主要想表示不可相比之意,故排除B、C兩項。“無與倫與”比“不可比擬”多了一層“非常完美”之意,形容朱自清的散文完美無缺。綜合起來,本題正確答案為A。
33. B [解析] 這是一道成語辨析與實詞辨析相結(jié)合的題目。第一空的主語是“懸崖上的小草”,它的使命不單純是“生長”、“成長”,而是夾縫中求生存,不斷地“向上”、“拼搏”,其成為小草生命的主旋律。第二空前的“他”代指父親,父親與小草的精神面貌一致,文段只涉及小草不畏艱險、奮斗一生、此志不渝的精神面貌,而不存在“不卑不亢”“志存高遠”之說。綜合起來,本題選B。“忠貞不渝”表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
34. D [解析] 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象征”一般的用法是“象征著……”或“是……象征”,沒有任何東西生來就有象征,象征都是人賦予的;“發(fā)根”表示發(fā)源,為不及物動詞,與后文“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矛盾;“牡丹有……的寄托”,搭配不當,應(yīng)為借牡丹寄托某種感情;D為正確答案,“植根”與“根植”都表示“扎根在”。
35. C [解析] 這是一道實詞辨析題。如果政治理論足夠扎實的話,可以很快選出“鞏固和發(fā)展同發(fā)展中國家的合作,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為C選項。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jù)語義、語境選出答案。A項根據(jù)“在紛紛雜雜的聲音中,有一種用意漸漸……”,此處聲音是已經(jīng)存在的,所以不可能再“滋生”,排除A;B項第四空無論中國是否為發(fā)展中國家,其地位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排除B;D項“合作是目標”不對,和平與發(fā)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排除D。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三、語句表達
36. C [解析] A項中,“的原因”和“的結(jié)果”語義重復(fù),應(yīng)當將“的原因”去掉;B項語序不當,應(yīng)將“生產(chǎn)”放在“銷售”的前面;D項前后不一致,犯了“多對一”的錯誤,應(yīng)該去掉“是否”或在“持之以恒”前面加上“能否”。本題選C。
37. D [解析] A項中的“經(jīng)受了”和“血和淚的代價”不搭配,應(yīng)在“血和淚”前加上“付出了”;B項中修飾“同學們”不能用“馳騁”,可以將“馳騁”改為“跑”;C項中“防止”否定的對象不當,意思應(yīng)該是為了防止“類似的傷亡事故再發(fā)生”,所以將“不”字刪去。故本題選D。
38. A [解析] B項中的歧義在于是“小莉的媽媽不愛小莉”還是“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里人”;C項中“經(jīng)濟損失和訴訟費三千多元”會產(chǎn)生歧義,可以是二者加起來一共三千多元,也可以是僅訴訟費就三千多元;D項中產(chǎn)生歧義的地方是“本市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揚帆和劉星”,無法確定劉星是不是本市的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故本題選A。
39. B [解析] A項的“車水馬龍”常用來形容人車往來不絕或形容繁華的情景,不符合句子中所描述的場境;C項的“蓬蓽生輝”是謙辭,這里誤用出自他人之口,有貶低別人居室的嫌疑;D項的“閃爍其詞”形容人說話吞吞吐吐,躲躲閃閃,這與前邊的“內(nèi)容充實”和后邊的“觀眾無不為之動容”都不搭配。本題選B。
40. C [解析] “配制”在這里的意思是“把兩種以上的原始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造”。A項“配置”是指“配備布置”,多指物品排放或組合,如配置兵力;B項“制作”即“制造”的意思,指將原材料加工成可供使用的物品,與句中的“配制”相比,使用的范圍較廣;C項“調(diào)制”是“調(diào)配制作”的意思,通常修飾顏料、藥物等,用在這里最為合適;D項“發(fā)明”應(yīng)用的范圍太廣,用在這里替換“配制”,表達得不夠確切。故本題選C。
第二部分 數(shù)量關(guān)系
一、數(shù)字推理
41. C [解析] 本題屬于遞推數(shù)列。an+1×(an+1-an)=an+2 ,因此( )=32×(32-8)=768。所以選擇C選項。
42. A [解析] 原數(shù)列可化為50+,55+1,65+5,80+25,( ),125+625。前一項為二級等差數(shù)列,后一項為等比數(shù)列,通項公式為an=5n-2,故可推出( )=100+125=225,選A。
43. D [解析] 題目可以看成一個絕對值大小震蕩的多級做差數(shù)列,兩兩做差得到2,-1,2,1,2,可以看出其絕對值是2,1,2,1,2的周期數(shù)列,故空缺項和前面一項-4的差應(yīng)為1,空缺處可為-5或3,選D。
44. B [解析] 101+1+0+1=103,103+1+0+3=107,107+1+0+7=115,可以看出每個數(shù)加上其各位數(shù)字之和等于下一個數(shù),故空缺項應(yīng)為115+1+1+5=122。若本題有選項131也可選,為二級等比數(shù)列。
45. B [解析] 第一行從右到左1×4+0=4,4×4+1=17;第三行9×4+2=38,38×4+3=155;故第二列為4×4+1=17,17×4+2=70。本題選B。
二、數(shù)學運算
46. C [解析] 把所給的數(shù)的范圍分成千位是2,3,4三類分別考慮。千位是2的:首先看百位是0的有2011,2022,2033,…,2099共9個;百位是1的則有10個,由此可知,千位是2的這樣的數(shù)共有99個;千位是3的有100個;千位是4的共有(2×10+2)=22(個)。所以十位數(shù)字與個位數(shù)字相同的數(shù)共有99+100+22=221(個)。故本題選C。
47. C [解析] 本題將排列問題與抽屜原理結(jié)合考查。從11名候選人中任選兩名候選人,共有C211=11×10/2=55(種)選法,所以至少要有56名員工,才能保證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員工投相同的兩名候選人的票。故本題選C。
48. D [解析] 假設(shè)一共有x學生,那么根據(jù)題意有:x×4+x×5+5=2×7+(x -2)×6-13,解得x=12,所以一共有鉛筆×12×4+×12×5+5=61(支)。故本題選D。
49. A [解析] 1到n的連續(xù)自然數(shù)的和,試探得知,1加到50為1275,1加到51為1326,即如果重復(fù)加了一個數(shù)的話,這個數(shù)是1286-1275=11;如果少加了一個數(shù)的話,這個數(shù)是1326-1286=40,由于這個數(shù)是大于20的,所以小李少加了一個40。故本題選A。
50. B [解析] 這個人從乙地返回甲地用了2小時40分鐘,即小時,所以他從甲地到乙地的時候,共用時×15÷10=4(小時),提速25%后的將用時4÷(1+25%)=3.2(小時),即3小時12分鐘,而晚出發(fā)了50分鐘,所以相對第一天的出發(fā)點,總用時4小時2分鐘,那么到達的時間就比第一天晚2分鐘,即第二天到達乙地的時間為13點02分鐘。故選B。
51. A [解析] 兩車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三次相遇間共走了4個甲乙兩地的距離,用時5小時,所以兩車的速度和為140×4÷5=112(千米/小時),根據(jù)兩車的速度差為12千米/小時,列二元一次方程組可求出,慢車的速度為50千米/小時,所以慢車從甲地到乙地一趟需要140÷50=2.8(小時)。故本題選A。
52. C [解析] 張新同學的總成績?yōu)?5.5×6=576(分),如果均分幾個的話那么總成績應(yīng)為600分,所以如果勞動技術(shù)一科成績及格(即為100分),那么總成績增加了600-573=26(分),所以張新同學的勞動技術(shù)成績?yōu)?00-26=74(分)。故本題選C。
53. C [解析] 800克含鹽為12%的鹽水中鹽的質(zhì)量為800×12%=96(克),現(xiàn)在已有的240克含鹽10%的鹽水中鹽的質(zhì)量為240×10%=24(克),那么還需鹽96-24=72(克),所以應(yīng)加入的含鹽15%的鹽水的質(zhì)量為72÷15%=480(克),那么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為800-240-480=80(克)。故本題選C。
54. A [解析] 假設(shè)甲可以爬到最高海拔B點,而乙負責為甲背氧氣,將氧氣存放于途中的A點,乙先單獨返回大本營。要使甲爬到的海拔最高,那么在A點時甲應(yīng)攜帶有最大量的氧氣,即24小時用的氧氣。也就相當于乙所背的24小時用的氧氣,只提供甲乙兩人從大本營到A點往返所需的氧氣,所以B點距大本營所需的時間應(yīng)為24÷2÷2=6(小時),而甲所背24小時用的氧氣還夠甲一個人往上爬24÷2=12(小時),所以甲最多可以爬200×(6+12)=3600(米),那么甲最多可爬到海拔為5200+3600=8800(米)高的位置。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