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阿爾貝加繆的歷史文學著作介紹
在阿爾貝加繆的文學作品中,加繆深刻的揭示出荒誕主義存在于世界的弊端。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爾貝加繆的歷史文學著作介紹,歡迎大家分享。
阿爾貝加繆的文學作品
加繆是二十世紀法國著名的文學家和劇作家。時至今日,加繆代表作依然深受全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諸如,《局外人》、《鼠疫》、《墮落》、《快樂的死》等都是加繆代表作。而說起加繆最有名的作品,不得不提的就是《局外人》。通過資料記載得知,加繆創(chuàng)作《局外人》是在1938年至1940年這兩年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加繆時年26歲。此時的加繆在親友的幫助下,已經(jīng)完成了大學哲學專業(yè)。對文學創(chuàng)作感興趣的加繆,已經(jīng)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初期,加繆主要將創(chuàng)作重心放在了戲劇創(chuàng)作方面。在創(chuàng)作劇本過程中,加繆不僅自己寫作劇本,同時還創(chuàng)辦劇團。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后,加繆一直積極地投身到反抗法西斯運動之中。期間,加繆一邊參加抵抗運動,一邊完場《局外人》的創(chuàng)作。
加繆大約在1940年5月份,就已完成了《局外人》的創(chuàng)作,兩年之后,《局外人》得以出版面世。這部《局外人》的發(fā)表,讓加繆成為法國文壇上熠熠生輝的新星!毒滞馊恕纷鳛榧涌姶碜鳎@部作品被稱為二十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說之一。此后,加繆所創(chuàng)作的這個“局外人”形象也成為西方文學領(lǐng)域和西方哲學領(lǐng)域最為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加繆所創(chuàng)作的“莫爾索”這一人物,看似與社會格格不入,但是加繆用“莫爾索”揭示了世界的荒謬性。所以,《局外人》這部小說作品,也是加繆荒誕文學主義的巔峰之作。
阿爾貝加繆的個人簡介
說起荒誕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不得不說的就是塞繆爾貝克特和阿爾貝加繆。阿爾貝加繆作為杰出的荒誕哲學家,與歐美荒誕文學相關(guān)的書籍中,都有記載阿爾貝加繆簡介。通過阿爾貝加繆簡介得知,阿爾貝加繆生于1913年,卒于1960年,享年47歲。阿爾貝加繆在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出生,阿爾貝加繆一歲多時,父親在1914年大戰(zhàn)中陣亡。隨后,阿爾貝加繆便跟隨母親搬到了阿爾及利亞的貧民區(qū)和外祖母一同生活。
阿爾貝加繆一家過著十分困難的生活,母親為了維持家中的開銷,便到有錢人家去做傭人。阿爾貝加繆自幼在貧民區(qū)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1923年,阿爾貝加繆在鄉(xiāng)村小學里,遇到了啟蒙老師路易熱爾曼。對于阿爾貝加繆來說,路易熱爾曼的知遇之恩,對他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阿爾貝加繆在鄉(xiāng)村小學念書期間,路易熱爾曼發(fā)現(xiàn)了阿爾貝加繆在文字創(chuàng)作上具有很高的天賦,于是路易熱爾曼老師便說服阿爾貝加繆的母親,讓她繼續(xù)供讀阿爾貝加繆。
就這樣,阿爾貝加繆在1924年考入了阿爾及爾的一所中學。此后,阿爾貝加繆順利地進入高中,乃至考入大學讀書。在他讀書期間,接觸了很多殿堂級的文學家,這讓阿爾貝加繆萌發(fā)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興趣。隨著阿爾貝加繆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認識,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鼠疫》、《西西弗的神話》以及《局外人》等炙手可熱的文學作品。
阿爾貝加繆的作品特點
白描手法的運用是加繆作品特點之一?v觀加繆文學作品,加繆擅長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的一言一行。在交代故事發(fā)生背景,以及涉及到的人物故事時,加繆經(jīng)常用樸實、明快的語言風格來構(gòu)建故事情節(jié)。正如加繆所認為的那樣“小說從來都是形象的哲學”,在加繆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人生嚴肅的思考以及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激情。
雖然加繆的創(chuàng)作生涯非常短暫,但是加繆在文學領(lǐng)域的建樹是卓越而又杰出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加繆的文學作品對后來的小說形式、哲學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有學者認為,加繆的文學作品折射了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對處在工業(yè)時代的人們來說,恰恰迎合了時人對尊嚴的追求。其次,荒誕也是加繆作品特點之一。在加繆看來,荒誕是伴隨個體生存狀態(tài)而產(chǎn)生的。
荒誕既不是指導人類追求幸福的指南,也不是讓人類擺脫痛苦的良方,但是荒誕作為一種精神,它無時無刻的不再提醒世人應(yīng)該直面社會矛盾。而不是當困難和矛盾之事到來時,只是一個勁兒的躲避。加繆在《局外人》這部作品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荒誕主義。在加繆看來,世界上所有不公平的現(xiàn)象都是荒誕而存在的。人類為了生活,不得不直面生活中一切糟心而痛苦的事。正是生活如此“荒誕”,身為生活在荒誕世界中的個體,更要清醒的生活,去改變自己的生存際遇。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國作家、哲學家,存在主義(有爭議)文學、“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
加繆于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義者,盡管他自己多次否認。1951年加繆發(fā)表了哲學論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場與薩特等人長達一年之久的論戰(zhàn),最后與薩特決裂。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并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并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人物經(jīng)歷
1913年11月7日,阿爾貝·加繆生于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Mondovi)。加繆父親在1914年大戰(zhàn)時陣亡后,他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qū)外祖母家,生活極為艱難。阿爾貝由做傭人的母親撫養(yǎng)長大,從小就在阿爾及利亞的貝爾庫(Belcourt)的貧民區(qū)嘗盡了生活艱辛。1923到1924年在鄉(xiāng)村小學里,一位名叫路易·熱爾曼(加繆對他的知遇之恩一直念念不忘,在他的諾貝爾獎答謝辭中提到了這位老師)的教師發(fā)現(xiàn)了加繆的天分,極力勸說加繆的家人讓他繼續(xù)上學。于是,加繆參加了助學金考試,并得以于1924年進入阿爾及爾的Bugeaud中學。
1930年加繆進入哲學班學習。首次得肺結(jié)核,生病的經(jīng)歷讓他感受到生命對于人類的不公。1931年結(jié)識哲學教授Jean Grenier。加繆年少時是阿爾及利亞競技大學隊的門將,可惜1931年因為肺病終結(jié)了足球生涯。加繆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通過足球,我才能了解人及人的靈魂”。1932年,他在《南方》(Sud)雜志上第一次發(fā)表隨筆作品。1933年,他進入阿爾及爾大學攻讀哲學和古典文學。
阿爾貝·加繆
1934年6月,與Simone Hié結(jié)婚,一年后離婚。加繆1935年開始從事戲劇活動,曾創(chuàng)辦過劇團,寫過劇本,當過演員。戲劇在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地位。[1935年秋天他加入了法國共產(chǎn)黨阿爾及爾支部。但由于他與穆斯林作家和伊斯蘭宗教領(lǐng)袖來往,對黨在阿爾及利亞的政策有不同看法,因而于1937年11月被開除出黨。1936年畢業(yè),論文題為《新柏拉圖主義和基督教思想》,但因肺病而未能參加大學任教資格考試。
1936至1939年,一開始在勞動劇院(Theatrê du travail),然后在團隊劇院改編并參演眾多劇目,如馬爾羅的《蔑視的時代》(Letemps dumépris)等。
1937年,加繆就出版了隨筆集《反與正》,第一次表現(xiàn)出自己思想的鋒芒。他的隨筆涉及到了人在被異化的世界里的孤獨感、人面對自身的罪惡和死亡威脅時應(yīng)該如何做出選擇等等。1940年,阿爾貝·加繆來到法國首都巴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先在《巴黎晚報》從事編輯工作。這一年的6月14日,希特勒軍隊的鐵蹄就踏進了巴黎市區(qū),很快,由納粹扶植起來的法國傀儡政權(quán)維希政府開始運作。這年的冬天,加繆帶著妻子離開淪陷的巴黎,來到了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城教書,在這里一共住了18個月,正是這一段生活,使他醞釀出《鼠疫》。
1942年,加繆離開阿爾及利亞前往巴黎,開始為《巴黎晚報》工作,然后在伽里馬出版社做編輯,秘密地活躍于抵抗運動中,主編地下刊物《戰(zhàn)斗報》。
加繆因小說《局外人》成名,書中他形象地提出了存在主義關(guān)于“荒謬”的觀念。隨后,他開始寫作哲學隨筆《西西弗的神話》。
1943年4月,加繆結(jié)識了薩特(讓-保羅·薩特)和波伏娃,在哲學和戲劇等方面的共同愛好使他們成了非常親密的朋友。然而薩特傾向于共產(chǎn)黨和馬克思主義,而加繆則對蘇聯(lián)社會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1944年法國解放,加繆出任《戰(zhàn)斗報》主編,寫了不少著名的論文。
1945戲劇《卡里古拉》首次演出。1947年的長篇小說《鼠疫》曾獲法國批評獎,它進一步確立了他在西方當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1949年12月,戲劇《正義者》(Justes)首次演出。
1951年加繆發(fā)表了哲學論文《反抗者》之后,遭到了左派知識分子陣營的攻擊,并引起一場與薩特等人長達一年之久的論戰(zhàn),最后與薩特決裂。這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加繆是荒誕哲學及其文學的代表人物。
1954年春天,《夏天》出版。10月4、5、6三天,他前往荷蘭作短暫旅行。這是加繆唯一一次訪問這個成為他的小說《墮落》(La chute)發(fā)生地的國家。加繆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了兩天。在海牙,他參觀了Mauritshuis博物館,對倫勃朗的作品贊不絕口。11月1日,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zhàn)線開始襲擊阿拉伯和法國平民,隨后阿爾及利亞戰(zhàn)爭爆發(fā)。
1955年3月,《一件有趣的案件》(Uncas intéressant)上演,改編自Dino Buzzati的作品。4月,訪問希臘。5月到轉(zhuǎn)年2月,為《快報》(L‘express)寫專欄文章,評論阿爾及利亞危機,所有文章以后,以“ActuellesIII”為題結(jié)集出版。
阿爾貝·加繆
1956年,阿爾貝·加繆發(fā)表了中篇小說《墮落》,還出版了包括6個短篇小說的集子《流放與王國》。這個時候,他的思想多少已經(jīng)開始轉(zhuǎn)向基督教倫理的探討,對過于世俗化的道德和存在的命題,已經(jīng)不那么感興趣了。中篇小說《墮落》的發(fā)表,實際上是對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知識分子的一種質(zhì)疑。最終,歷史證明了阿爾貝·加繆更加正確,而薩特在當時似乎正確,但是后來則并不正確了。
1957年10月,瑞典文學院宣布,44歲的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獲得了該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阿爾貝·加繆因此成為了這個獎項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wù)咧。這一年的12月,他在瑞典的一所大學做了一場題為《藝術(shù)家及其時代》的演講,他說道:“面對時代,藝術(shù)家既不能棄之不顧也不能迷失其中。如果他棄之不顧,他就要說空話。但是,反過來說,在他把時代當作客體的情況下,他就作為主體肯定了自身的存在,并且不能完全服從它。換句話說,藝術(shù)家正是在選擇分享普通人的命運的時候肯定了他是什么樣的一個人。藝術(shù)的目的不在立法和統(tǒng)治,而首先在于理解!
加繆之墓
1958年《瑞典演講》出版。在Lourmarin買了一幢房子。
1959年《鬼怪附身的人》上演。同時,加繆千方百計想實現(xiàn)一個渴望了許久的夢想:成立自己的劇團。
1960年1月4日,加繆搭朋友的順風車從普羅旺斯去巴黎,途中發(fā)生車禍,加繆當場死亡,年僅47歲。在他隨身攜帶的提包里,還有一部沒有完成的長篇小說手稿《第一個人》。
【阿爾貝加繆的歷史文學著作介紹】相關(guān)文章:
阿爾貝·加繆經(jīng)典語錄11-22
法國小說家阿爾貝加繆的代表作介紹04-19
做一天的阿爾貝特施韋澤作文08-18
阿那律尊者的歷史故事介紹11-30
普希金的文學著作有哪些01-26
墨子的文學著作有哪些01-20
紀曉嵐的文學著作是什么11-30
北宋名臣司馬光的歷史著作介紹01-27
加繆的名言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