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級語文《畫楊桃》課堂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精選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歡迎大家分享。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 1
第一課時
師:以前我給你們上過什么課呀?
生:《曼谷的小象》
師:今天我們還去曼谷嗎?
生:不去了。
師:不去了,我們就在教室里上什么課?
生:《畫洋桃》
師:(教師板書“囗”)我不按筆順寫,我寫了一個什么?
生:口(kǒu)字。
師:不對。想象一下。
生:正方形。
師:你說像什么?
生:支老師寫了一個大口的框。
師:大口框,還有什么說法?
生:像窗口。
師:像窗口,你說。
生:像畫紙。
師:像一張畫紙,將來往里面畫洋桃是嗎?太小了。還像什么?都猜不著啊?它像一塊豆腐。再看,
。ń處熢凇翱凇崩飳憽笆,成“田”)這豆腐怎么了?你說。
生:分開了四份。
師:分開了四份,那豆腐一分不就壞了嗎?你說。
生:這個豆腐切開了四份。
師:對了,他用的“切”,你用的是“分”。哪一個合適?
生:切。
師:一塊豆腐切四塊(教師板書在“田”下畫“畫”,成“畫”)現在呢?這塊豆腐怎么了?你說。
生:一個盤子裝著豆腐。
師:盤子有那么高的沿兒嗎?
生:沒有。
師:你說。
生:用碗裝著豆腐。
師:用碗?你怠?BR> 生:用膠袋裝著豆腐。
師:用膠袋?一塊豆腐切四塊,放在鍋里怎么樣啊?(板書在“畫”上加“一”成“畫”)
生:蓋上蓋。
師:什么字?
生:畫。
師:我剛才說了,我沒按順序寫,F在你們按筆順寫一下,舉起手來,預備,齊。
生:(學生用手比劃)橫、豎、橫折、橫、豎、橫、豎折、豎。
師:記住沒有?
生:記住了。
師:這個字原來就會寫,是不是呀?(板書“楊”)這是什么?
生:楊(yáng)字。
師:這是什么?(板書“桃”)
生:桃。
師:見過楊桃嗎?
生:見過。
師:廣東的孩子們肯定見過。讀過課文嗎?
生:讀過。
師:還想不想讀?
生:想。
師:你自己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讀書。默讀也可以;朗讀也可以;兩個人讀也可以;小組讀也可以。
你說老師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讀也可以。讀一次,好嗎?開始。(學生各自讀文)
師:這個同學最好,別人都讀完了,我沒讀完。一般情況下,見別人讀完,我也就算了。他要堅持讀
到最后一個字。非常好,這是認真的態(tài)度。還想不想讀了?
生:想。
師:誰讀得最好?你起來,讀第一段。文(讀文)“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畫走了樣!
師:讀得不錯啊,你覺得班里還有讀得比你好的嗎?(此生指另一個學生)你找他當你的榜樣。你起
來,人家可拿你當榜樣了,讀讀試試。
生:是第一段嗎?
師:下一段。
生:(讀文)“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師:嗯,你過來。(生上臺)書上有一句話,老師讓畫楊桃的時候,課文中的“我”,比如我現在是一
個楊桃,放在這兒,讓大家畫。你按書上的介紹,當時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讀讀那句話。
生(讀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邊邊的地方。”
師:“我坐在前排邊邊的地方!蹦阒钢缚矗拔摇笨梢允俏覀儼嗟恼l?就按現在的座位。
生:是他。(指一學生)
師:還可能是誰?(學生又指一生)這句話他讀懂沒有?
生:讀懂了。
師:讀懂了,很好,回去。下面我們一起讀下面這一部分。誰來當解說員?就讀敘述部分,你來。誰
來當老師?你來。同學們說的話,大家一起讀。看看你們能不能分清是誰說的話,開始。(學生按角色讀文)
師:角色分得很清。大家一起讀,聲音朗朗又響又脆,開始。
生(讀文):“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就畫成什么樣!
師:最后一段誰來讀。
生(讀文):“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么相似。他們的教誨(hǔi)使我一生受用!
師:再讀一次,她讀得很好,聲音再高一點。(此生重讀)教誨(hùi),再讀一次。
生:“他們的教誨(huì)使我一生受用。”
師:對,坐下。還想不想讀?
生:想!
師:這回我還讓你們讀,默讀,默讀完了我要讓你們站起來說話,我不提任何問題,就讓你隨便說,
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提問題也可以。明白沒有?
生:明白。
師:一邊讀一邊想,想好你要說的話,想好你要提的問題。好不好?
(學生默讀課文)
師:有的同學已經開始舉手了。啊,這么多,你先舉手,你想說什么?
生:我要匯報詞語的意思。
師:好,講吧。
生:“和顏悅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態(tài)度和藹可親。
師:你講了一個詞語。你要說什么?
生:我要說“嚴肅”的意見。
師:哦,也是一個詞語。他說了一個“和顏悅色”,他說一個什么?
生:嚴肅。
師:這兩個詞正好怎么樣?
生:相反。
師:你過來。(讓學生上臺)我們看看這位同學講“和顏悅色”而他是不是和顏悅色?你和顏悅色地看著大家。
生:..我不太會。
師:哈!面無表情。笑一個,你對大家微笑。抬起頭來,別不敢看大家。(學生笑了)這回有點和顏悅色了。你過來,(讓另一學上臺)你不是要講“嚴肅” 嗎?根本就不用講,你給嚴肅一下,好,你會做這就說明你懂了。但有點悲哀。(眾笑)把眼抬高,敢于看大家,(學生作狀)這次可以不可以呀?
生:可以。
師:這個詞根本不用講了。還有誰打算說什么?你說。
生:這篇課文一共有19 個自然段。
師:還有什么?就這一點嗎?你說。
生:我想提問題。老師的神情為什么會變得嚴肅了?
師:老師的神情為什么會變得嚴肅了,你把你這個題寫到黑板上。(學生上臺板書)誰還有什么問題?有什么要說的?
生:為什么作者說老師和他父親的話,會使他一生受用?
師:你先說說什么叫“一生受用”。
生:就是永遠都會用到。
師:是這個意思嗎?
生:是。
師:我只要按照父親和老師的話去做,一輩子都有好處,是嗎?
生:是。
師:你再提提你的問題。
生:為什么父親和教師的話,會使我一生受用?
師:好了,上來寫。(學生板書)你講。
生:楊桃是怎樣的?
師:剛才我問你們見過楊桃沒有,你見過嗎?
生:見過。
師:既然見過,你這個問題是要問我什么?你是問我楊桃的樣子,還是楊桃的味道是怎樣的?
生:它的特點。
師:它的特點是怎樣的?我們一會再說吧,你先坐下。大家記住,你也記住你的問題。還有人要說什么?
生:為什么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
師:有意思,比如,大家看,我這兒要寫一個字。(教師隨手在粉筆盒上寫了“9”,拿到學生面前)你看這是什么字?
生:9。
師:(又問身后的學生)你看我寫的什么字?
生:6。
師:我就寫了一個字,他看就是9 字,他在這兒看就是6 字,剛才是你提的問題?懂了沒有?
生:懂了。
師:還有什么?你說。
生:為什么老師要讓同學畫楊桃。
師:你起來,為什么我們今天要學《畫洋桃》這篇課文?
。ù松鸁o言,眾笑)
師:因為想學知識,因為這是課程的內容。那節(jié)美術課就是畫楊桃的內容。通過畫楊桃,學生不但學會了畫,還懂了好多道理,懂了吧?這道理是什么,我們完了再說。還有什么要說的?你講。
生:我想為什么畫東西不能畫得想當然?
師:對了,你寫到黑板上去。誰還有?(學生板書問題)
生:我知道“熟悉”的意思就是知道得清楚。
師:你熟悉我嗎?
生:熟悉。
師:因為以前上過一次課了,但是你對我的熟悉有對你們班主任老師那么熟悉嗎?
生:沒有。
師:了解的程度越深,就越熟悉。還有什么問題。
生:我知道“教誨”的意思,就是教訓、教導。
師:對,你說。
生:我知道“和顏悅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態(tài)度溫和,和藹可親。
師:對,還有什么要說的?你講。
生:我想問為什么畫楊桃的那個同學把畫交給了老師之后,老師沒有笑他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其他的同學卻哈哈大笑。
師:對,同樣一件事情,老師就沒有笑,同學們卻哈哈大笑起來。為什么?我們一會兒再說。還有別的問題嗎?你說。
生:“半晌”的意思就是半天。
師:對,可以,你說什么?
生:為什么有幾個同學覺得“我”畫的楊桃不像楊桃?
師:你們倆提的問題都一樣。因為覺得不像他們才笑,是不是?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畫楊桃的過程,共寫了19 個自然段。
師:畫楊桃的過程?接著他的話,誰能繼續(xù)往下說?這篇課文就單單寫了畫洋桃的過程嗎?你說。
生:還告訴了我們畫楊桃一定要從不同的方向去看。
師:“告訴我們畫洋桃從不同的方向去看?”你的意思是說,楊桃放在這里,你先在這里畫,再去左邊畫,再去右邊畫?(眾笑)是這意思嗎?
生: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師:什么道理?
生:就是畫每樣東西都要認真觀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就畫什么。
師:有點意思了,你說。
生:這篇課文就是說了從什么角度看的就畫成什么樣。
師:還有嗎?你說。
生:這篇課文還告訴了我們楊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樣子是不一樣的。
師:對了,還有什么?好了,我給畫一樣東西,你們能看出來是什么嗎?
生:能。
師:試試看吧。(教師在黑板上作畫)我先畫一個圓,中間再畫一個圓,里面再畫一個圓,兩邊還各有個小角,這是什么東西,你們能看出來嗎?如圖:
生:車輪。
師:車輪?不對。
生:馬蹄。
師:馬蹄也不對。
生:蝸牛。
師:蝸牛?不是。
生:指南針。
師:不對,指南針的針跑到外面去了?(眾笑)猜不著了吧?
生:人造衛(wèi)星。
師:衛(wèi)星我可不會畫。
生:迷宮。
師:不是。
生:這是古時候人們推的車子。
師:不是。你們?yōu)槭裁床虏坏,看不出我畫的什么畫?因為你們用的是習慣的,常用的,?吹降哪欠N觀察角度。你們在喝早茶的時候,茶桌上有茶壺沒有?
生:(恍然大悟的)有。
師:這個圖是從哪里看茶壺?
生:上面。
師:從上面往下看就是這樣子是不是?你剛才問我為什么從不同的角度看東西就有不同的結論,這回明白沒有?
生:明白了。
師:明白了,坐下。我再畫樣東西有興趣猜嗎?(教師在黑板上作畫)我最善于畫圓圈,一個小圓圈,兩個小圓圈,三個小圓圈,四個小圓圈,五個小圓圈,然后再把它們圍起來,是什么?你說。如圖:
生:豌豆。
師:一個豌豆夾?不對,這還是慣常的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
生:冰糖葫蘆。
師:外面還包著紙?(眾笑)
生:扁豆。
師:扁豆和豌豆是一樣的。能猜著嗎?你說。
生:坦克的車輪。
師:這輛坦克立起來了?(笑聲)
生:毛毛蟲。
師:不是。
生:蠶繭。
師:蠶繭,五個蠶繭連在一起了。猜不到了吧?你們看我這只手,從這個端點來看(師將手伸展指尖對著學生)看這只手是不是畫的樣子?
生:是。
師:可我要畫成這樣子(在黑板上畫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來。因為這是習常性的觀察法,而今天我讓你們從手的端點來看,就看不出來了。剛才有同學問看到那個同學畫的楊桃像五角形,同學們都笑了,他們?yōu)槭裁葱Γ?/p>
生:因為同學們都用平常看慣了的`方法去看,覺得畫得不像,才笑。
師:嗯,你們把這一點弄懂了,很好。你們對畫畫感興趣嗎?
生:感興趣。
師:感興趣你再讀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根據你們剛才的發(fā)言。我覺得有些同學似乎懂了。你們提的問題也不錯,F在自己衡量一下,這篇文章你們讀懂了沒有?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要沒有讀懂的話你告訴我哪里不懂。再看看課文,如果沒把握,你得告訴我哪里不懂,都懂了我們就下課。哪里還不懂?你說。
生:為什么這位老師講的話和“我”父親的話是那么相似呢?
師:記住你的問題。你說。
生:每篇文章都有含義,但這篇文章有什么含義呢?
師:含義還不太明白,坐下。實際上你們剛才不是說,我讀懂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含義。至于這個道理你懂得是不是非常準確,非常深刻,然后再研究。好嗎?你能提問題嗎?
生:為什么父親那么嚴格要求“我”?
師:你的意思是希望你的父親對你要求松點嗎?(眾笑)你說。
生:為什么老師不直接表揚“我”?
師:為什么老師不直接表揚“我”?嗯,你說。
生:為什么“我”讀小學四年級時,父親才教“我”學畫畫?
師:你的意思是嫌他父親教得太晚了?看來你們提的這些問題對理解課文不是很重要的?赡苣銈兝斫庹n文差不多了。你還要說嗎?
生:我問這篇課文每個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師: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生:我想知道為什么老師看了我的“畫”要拿起來問大家?
師:為什么拿起畫來問大家?嗯,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意思?磥泶蠹覍φn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開始考試。愿意不愿意接受?
生:愿意。
師:好的。(教師從旁邊拿過一個話筒架竿,放教室中間,手中拿一膠袋)你們猜這膠袋里面有什么東西?
生:楊桃。
師:對。前兩排同學向后轉,把椅子挪一下。我這里真有一個楊桃,想讓你們來畫。你要能夠畫正確,這篇文章,你就讀懂了。課文里面講的道理,也就是含義,你們也就懂了。你要是沒懂就畫不正確。我一會一看你的畫我就知道你懂了沒有。我把楊桃放在這里。(教師將洋桃插到話筒架竿的頂端)不畫這個竿子,只畫楊桃。打開你們的本,不用畫太細致,只畫它的基本輪廊就可以。給你五分鐘的時間,開始作畫。
。▽W生作畫,教師查看)
生:好了,大家抬頭,很有成果。好多優(yōu)秀作品我已收集過來了,我們先下課,休息10 分鐘再上課。
師:現在我們來看幾位同學畫的楊桃,我們不管他畫的技術好不好。只是通過他的畫評價他讀懂課文沒有。懂了嗎?
生:懂。
師:你要想評價他讀懂課文沒有,你在評價的時候就得引用課文的有關語句。用課文上的話來說他理解了,或者沒有理解。聽懂這個意思沒有?
生:聽懂了。
師:我們先看一位同學的畫。(將一位同學的畫放在投影儀上),這幅畫是誰畫的?(學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畫的。開始評價,你說。
生A:(站在自己座位上說)我覺得他沒讀懂課文。
師:停一下。從他一開始發(fā)言,我們就應該發(fā)現他的評價對不對?你說。
生:他的方法是不對的。
師:你是說畫畫的人不對呢?還是評價的人不對呢?
生:他。(指評價的學生A)
師:那你說吧,他怎么不對?
生:他說..他說.
師:你先坐下組織一下你的語言。誰知道他(指A)這樣評價對不對?
生:評價者是錯的,因為他沒有引用課文上的語言..
師:我可以斷言,他即使引用課文的語言,也不會作出正確的評價來。想想為什么?你說。
生:因為他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的。
師:對了,他要想正確地評論人家的畫,他應該怎么辦?
生:他應該去畫這幅圖的同學座位上去看這楊桃?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課文上有沒有關于這個方面的敘述?
生:有。
師:哪里?讀出來。誰找到了,關于這一點的敘述。你讀出來。
生(讀文):“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
師:老師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來看。這是一次敘述。還有沒有?關于剛才那個問題,課文哪里還有敘述?
生:還有“審視”。
師:你跟他說的是同一句話,為什么要強調“審視”?
生:因為..
師:誰知道她強調這個“審視”對不對?
生:對。
師:為什么要強調這個“審視”?
生:因為強調了“審視”,就可以判斷他畫得對不對。
師:你應該從“審視”這個詞的詞義上去理解。“審視”是不是就看一下?
生:不是。
師:是不是就觀察一下?
生:不是。
師:怎么看?
生:認真看。
師:認真地,還有檢測、檢查的眼光去看,那就叫什么呀?
生:審視。
師:對了,還有一處可以證明評價人說得對不對的地方。剛才你們找到一句是老師去畫畫人的位置上
去看、去審視。還有哪里?
生(讀文):“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座位上”。
師:哪幾個同學?笑人家畫得不對的幾個同學。請他們干什么?
生:請他們坐在“我”的座位上去看楊桃。
師:聽懂沒有?
生:聽懂了。
師:老師親自去,然后又讓笑話人家的同學親自去。去哪里?去畫楊桃同學的位置上看,對不對?
生:對。
師:現在你知道你哪里錯了沒有?(對評價的學生A)
生:知道了。
師:那么應該怎么辦?我還讓你來評價這位同學的畫,你自己采取行動。
生A:(仍然站在他自己的座位上說話)他這幅畫是對的。
師:還是這樣來發(fā)言,行嗎?
。▽W生七嘴八舌在下面議論)
師:他(指A)讀懂課文沒有?
生:沒有。
師:你把剛才同學們讀的課文,再讀一遍給他聽。
生(讀文):“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
師:對,這是一段,再讀:“讓那幾位同學..”大家一起給他讀。
生(讀文):“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師:(對A)這兩段你聽明白沒有?
生:沒有。
師:還沒聽明白?大家再讀一次。你注意聽。
生(讀文):“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
師:對,這是一處。(對A)因為你不懂,所以我加一個問題問你:老師為什么要走到那個畫洋桃的孩子位置上去?
生A:因為老師要審視一下..
師:沒有答對。課文上也有答案,找。老師為什么親自走過去,也讓笑的同學走過去?課文上有答案。
你讀出來(指另一生)
生(讀文):“提起洋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
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洋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師:(對A)“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边@句話意思懂不懂?
生A:懂了。
師:懂了。再讀讀同學們那句話,大家一起讀。
生(讀文):“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師:好的,讓同學們也坐到“我”的座位上,F在我還請你(指A)評價剛才那幅畫。你再采取行動。
。ˋ 生下座位走到畫圖的學生位置觀察楊桃)
師:這次他(指A)讀懂文章沒有?
生:讀懂了。
師:現在他讀懂了,(對畫圖的同學)你起來,讓他坐到你的座位上。你(指A)現在來評價,看實物和看圖對照,講。
生:這位同學畫得對。
師:畫得對,找到課文上有關的語句,說明他對。
生A(讀文):“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師:引用得對不對?
生:對。
師:他(指A)現在讀懂課文沒有?為什么?
生:讀懂了,他知道要走到畫畫人的位置上去評價。
師:很好。這兒還有一幅圖,來看一下,進行評價(放圖于投影儀)
生B:(走到畫圖者的位子上)這幅圖他畫得不像。
生(畫圖者):老師,我這圖畫得很像。(老師走到畫圖者的位子上,低頭觀察,并對照圖畫)
師:是啊,他這幅畫得很像。
生B:就是不像,我怎么看都不像。(眾笑)我就是在他這里看的呀!
師:(納悶地)這就怪了,(忽然醒悟)對B 說,你坐在他的椅子再觀察對照一下。
生B:(坐在作畫者椅子上)這樣看,他畫得像了。
師:能說一說為什么嗎?
生B:剛才站著看,我個子高,現在坐下,眼睛的位置降低了,楊桃下面的幾個角的側面也能看到了,所以變得圓圓的了,他畫的也是圓圓的。
師:那么你剛才硬說人家畫的不像,為什么呢?
生B:還是看的角度不一樣,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
師:很好,(指作畫的學生)你來讀一下課文,說明你為什么能畫得很正確?
生(讀文):“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師:他讀懂課文沒有?
生:讀懂了。
師:那么父親的話他做到沒有。
生:做到了。
師:引用有關語句。
生B:(讀文)“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對了,我們再找一幅畫,這是誰的?(有學生起立,教師放圖于投影儀)我們看這幅畫。看清沒有?誰來評價?請那個女同學來吧。(此女生先到畫圖同學位置上觀察楊桃)她讀懂課文沒有?
生:讀懂了。
師:誰能評價她?為什么你說她讀懂了。
生:因為她親自到畫圖同學的座位上去觀察。
師:對不對?
生:對
師:他也讀懂了。你起來讓位給她。(讓女生坐到畫圖同學的座位上)看圖看實物。說自己的意思,也要引用課文上的話。
生(女):我覺得這個同學畫得不像。
師:講道理。一邊說自己的,一邊引用課文的。
生(女):因為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不一樣。
師:那你的觀察和他的圖畫的差別。
生(女):我的觀察和他畫的不一樣,因為他的圖好像是一個蝴蝶圖形。我在他這里的觀察好像是個五角星一樣。
師:她剛才說話中有一個詞非常重要,誰注意到了?
生:蝴蝶。
師:不是。
生:觀察。
師:不是,要注意會聽人家的話。你說。
生:.像。
師:不是。
生:像五角星。
師:你說他怎么觀察就像五角星了?再重說剛才那句話。
生(女):我從這個地方看這個楊桃好像五角星。
師:聽到她這句話沒有?
生:聽到了。
師:哪個詞重要?一起說。
生:這個地方。
師:對了,都讀懂了。她強調“我在這個地方看洋桃”就是五角星,但他畫成蝴蝶了。他為什么不對?用課文的話評判他。接受不接受?(對畫圖同學)
生:接受。
生女:(讀文)“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顏悅色地說:“提起洋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
師:看起來像五角星,但他沒畫成五角星。
生(女):看得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師:還是沒找到。找找課文直接批評他的那句話。找到了你就懂了。哪句話?
生女:(讀文)“我們看見別人把洋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師:他沒有畫成五角星呀?該畫成五角星他沒有畫成呀?課文還有批評他的話,哪句話?
生女:(讀文)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樣子就畫成什么樣!
師:那一句話還沒讀出來,你讀。
生:(讀文)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師:他讀得是誰的話?
生:爸爸的話。
師:爸爸的話,你再讀一遍。(此生重讀)那么剛才這位畫畫的同學,看到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生:五角星樣的。
師:是五角星樣的就應該畫成什么樣的?
生:五角星樣。
師:他沒畫成五角星樣的,而畫得像蝴蝶,犯了什么錯誤了?讀。
生:(讀文)“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犯什么錯誤了?
生:畫走了樣。
師:為什么畫走了樣?
生:想當然了。
師:“想當然了”,他想的楊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對楊桃的印象來畫了,對不對?剛才課堂提問,誰提了一個關于“想當然”的問題?你是怎么提的?
生:我當時提的是:為什么畫畫不能想當然?
師:現在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講。
生:這是因為畫畫如果想當然的話,就會把畫畫得亂七八糟,畫走了樣。
師:要想不“想當然”,要想不畫走樣,應該怎么辦?
生:應該像寫生畫那樣,仔細觀察。
師:課文上怎么說的?
生:(讀文)“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
師:是誰說的?
生:老師。
師:老師說的。課文最后說老師的話和爸爸的話非常怎么樣。
生:相似。
師: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話再讀一次,大家讀。
生:(讀文)“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對了。剛才有一個同學還提問,為什么爸爸的話和老師的話那么相似?誰提的?現在明白沒有?一個父親一位老師,為什么說的話這么相似。繛槭裁?
生:因為這都是畫畫的要求。
師:你有別的說法嗎?
生:這是因為他父親和老師的經驗是一樣的。
師:他們有經驗,覺得做事情的正確辦法是這樣的,所以父親說的是這樣,老師說的也是這樣的。因此他們的話就怎么樣?
生:相似。
師:好了,經過這一段的讀和對圖畫的評價,你們都懂了沒有?
生:懂了。
師:你起來,你剛才說這課文的含義究竟是什么?我說了,你講那個道理就是含義。你現在對于你剛才講的道理,有沒有更深入的見解?
生:沒有了。
師:那么把你認識到的再說一次。
生:畫畫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
師:那該怎么辦?
生:將自己看到的就畫下來,不要想當然地畫。
師:看到的是什么樣的,就怎么樣!
生:看到的是什么樣子,就畫成什么樣。
師:他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對,就本課而言,他全懂了。你們懂了沒有?
生:懂了。
師:我相信也全懂了,但再深一層你們還不太懂,一會兒我們再說,F在你們再看看書。剛才有個同學說了,“老師我知道課文一共寫了19 段,”對,那么你們根據我們剛才討論的情況,實際上重要的段落只有幾個?哪幾個?找出來。在重要的段前畫個圈。(學生找段畫圈)
師:第一個最重要的段落是哪個段?
生:第十八自然段。
師:還有沒有重要的段落?
生:是第一自然段。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內容?簡單地說。
生:他爸爸對他的要求。
師:對不對呀?對,我們記錄在這兒。(教師板書“爸爸的話”)第二個重要自然段,你說。
生:十八自然段?
師:到那么遠了嗎?
生:第二自然段。
師:第二自然段是寫什么的?
生:講“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
師:簡單地說,“我”在干什么?
生:畫楊桃。
師:對,第二自然段,“我”的畫。(板書“我的畫”)還有哪一段重要?
生:十八自然段。
師:十八自然段是講什么的?
生:講老師說的話。
師:對,(板書“老師的話”)現在又告訴了你一個讀文章的重要方法。緊緊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內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寫老師和同學問答的過程,寫了好長,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對話。其實它只起了個鋪墊的作用,襯托環(huán)境的作用。講講事情的由來,很簡單。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這三個段落里。這是第一步:讀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F在從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話,你認為哪幾句話最重要?越簡煉越好,你講。
生:(讀文)你看見什么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她找的地方對,就是不夠簡煉。要概括,哪幾個字?最重要?
生:你看見一件東西..
師:還跟她一樣在讀,沒有概括。我告訴你們可以概括成八個字。你說。
生:想當然。
師:“想當然”?干事情,都應該想當然?(眾笑)
生:應該是:不要想當然,不要畫走了樣。
師:這是八個字嗎?(眾笑)誰能說八個字的舉手?
生:是什么樣,畫成什么樣。
師:多一個字。再去掉一個字,重說。
生: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師:這就是父親說的話中最重要的部分。你把這八個字寫在黑板上,(學生板書)在他作畫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個字。好好讀一讀,你找到就說明你完全讀懂了。
生: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師:完全正確。你把它寫在黑板上。(學生板書)下面該看老師的話了,也是從老師這段話里找最重要的內容,然后概括。幾個字?你先說。
生:八個字
師:講。
生:角度不同,樣子不同。
師:這是在講道理嗎?好像不是。
生:看到什么,畫成什么。
師:意思對了,但還不太合適。
生:見到什么,就畫什么。
師:你在街上看到狗就畫狗,看到人就畫人,是這意思嗎?
生: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
師:不能也用八個字來說嗎?
生: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師:對,還是這八個字。因為老師的和父親的話非常相似,基本相同。誰說的過來,寫在黑板上。(學生板書)再抬頭,提最后一個問題。要想做到是什么樣、畫什么樣(指板書“爸爸的話”)是什么樣、畫什么樣(指板書“老師的話”)這個作畫的人必須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
生: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師:對了,只有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指板書中間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樣、畫什么樣。課文全明白沒有?
生:明白了。
師:課文全明白了,我們能不能跳出課文來看廣大的世界,看眾多的事物,想不想?
生:想。
師:現在講的是畫畫,我們從課文中跳出來,不說畫畫了。做別的事情!笆鞘裁礃,畫什么樣”,怎么理解?怎么聯系別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學的時候,走到街上看到一個老漢,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學的時間了。等到想起來了,跑到學校里遲到了。老師問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據“是什么樣,畫什么樣”這個要求,我應該怎么說話?
生:事情是什么樣的就說什么。
師: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學,我是老師,你怎么跟我說?
生:我今天半路上看到老漢耍猴,忍不住就去看了。
師:結果..?
生:結果忘了時間,就遲到了。
師:應不應該這么回答呀?
生:應該。
師:應該,事情是什么樣的,我們就說是什么樣的。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時間的關系就不說了,大家聯系起來,總起來看:這個事情是什么樣子的(板書 “事”)我們就按照事情本身實際的情況去觀察,去了解,去反映,對不對?這就加了一個字(板書“是”)。這個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準確、正確的意思。所以我們平常拿這兩個字組成一個詞語,(加板書“實”和“求”,組成“實事求是”)對,根據實在的事情真實的樣子,我們去尋求最正確、最準確的認識和解決辦法,這就叫什么呀?——實事求是。這樣是不是已經從“畫楊桃”里跳出來了?
生:是。
師:課文講的是“畫楊桃”的事,我們把它擴大到一切事情了。你起來,剛才我說你對課文的基本內容理解得差不多了,含義也明白了,現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點了?
生:是的。
師:知道什么了?
生:知道了做什么事都應實事求是。
師:都應該實事求是。要想做到實事求是,大家告訴我,你應該抱什么態(tài)度去做事?
生:老老實實,認認真真。
師:對了,認認真真,老老實實。要老老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辦事,明白沒有?
生:明白。
師:好了,課文沒什么問題了,看看這幾個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指學生上課初在黑板上寫下的問題)為什么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還有,為什么老師的神情會變得嚴肅了?因為其他的同學..
生:因為別的同學對我這種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不但沒有夸贊,而且還譏笑,所以老師嚴肅了。
師:還有,為什么畫畫不能想當然?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明白了,還用解答嗎(生答:不用了。)不用我們就下課吧。
全文板書樣式:
爸爸的話-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老師的話-是什么樣,畫什么樣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 2
一、導入
師:出示實物楊桃
生齊說:楊桃
生:像五角星一樣的楊桃。
生:楊桃從不同角度看樣子不一樣。
師:楊桃有時又叫陽桃,洋桃。
二、檢查預習
師:要求學生打開課文,板書課題。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預習后對生字詞的掌握。
出示學生的預習本。這么多生字你認為該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囑”字。(學生沒讀準字音)
師幫忙糾正。
生:還有“晌”字的日字旁不能寫成口字旁。
師指導讀音。
生:囑的筆畫也要注意。(師畫出中間的筆畫)
生:還有嚴肅的肅字。
師示范板演“肅”的筆順,學生書空。
師:這個字還是這些生字中唯一的平舌音。
學生讀一讀。
師:還有呢?
生:悉的上面是撇加米字,不是爪字頭。
生:誨是言字旁,不是悔字旁。
師板書兩個字,讓學生比較。
生:教誨是用語言應該用言字旁,后悔是心里想的,應該用豎心旁。
生:靠字是告加上非。
師:還有什么字跟他相似?
生:排字也有非。
生:悅字是豎心旁。
師:這個字不難記,我們給它換個偏旁。
生:“說”。
生:“銳”。
生:“閱”。
師板書
師:還有什么字?
生:審字上面是寶蓋頭。
生:申字下面不能寫成甲字。
生:熟字是一點一橫一個口加個子,右邊加個小丸子。
師指導讀,一邊指導學生復習生字一邊擦去板書。
生:我想給同學們出個謎語猜個字“猴子戴帽子”。
生:審字
生:因為帽子是寶蓋頭,而申是申猴。
師指名學生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三、了解課文大意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生字詞。相信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會對這些生字詞有更深入的了解。說說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是講畫楊桃的故事。
生2:直接用文中教師說的話回答
生3;要用自己的眼睛……
生4:我知道了作者的爸爸對作者的叮囑。
師:你找到了課文中非常關鍵的語句。
師:還從課文中讀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作者很聽父親的話。
師:你怎么知道?
生1:因為作者按父親的話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生2:老師說了一段話。當我們看到別人把……
師:是呀!老師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表揚他。其實你們剛才交流的內容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師: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事?
生:四年級時……
師:這是故事的前因,結果呢?
生:老師先是嚴肅,然后和顏悅色地表揚。
師:美術老師表揚了這位同學,還告訴了大家一個道理。我們把這句話記下來。
師:看來,抓住一篇文章的內容難不難?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的都是預習中了解的內容。那你們在預習本中記下了哪些問題?一起來和老師交流。
生:和顏悅色是什么意思?
生:老師的臉為什么變嚴肅?
生:為什么爸爸和老師的話讓作者一生受用?
生:同學們?yōu)槭裁闯靶λ?/p>
生:為什么楊桃像五角星?
師:為什么楊桃像五角星?下課的時候,好好過來觀察一下。
生:為什么同學們要笑他把楊桃畫成五角星?
師:呆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就了解了。
師:最后兩個問題了。
師:又冒出兩個問題了。
師:剛才大家圍繞這個內容對課文中間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了問題!
師:請大家把書合起來,讀第二段,一邊讀,一邊想:小作者怎樣把小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師:老師講臺上也有一個楊桃,那么他是坐在哪個位置觀察的?
師:這個楊桃,引起了同學的嘲笑,老師的表揚……
四、布置作業(yè)
師:今天的作業(yè)是書寫生字書寫本。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 3
師:(拿著楊桃實物)同學們,你們吃了許多種水果,但你們知道我手上拿著的是什么水果嗎?
生:是芒果。(有少數同學笑)
生:不認識。
生:是楊桃。
師:對!是楊桃。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媽媽買給我吃過。
師:哦!是這樣,老師還沒有吃過呢!今天要好好嘗嘗(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十一課:畫楊桃。(板書課題)
師:看了題目之后,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生:誰畫楊桃?
生:怎樣畫楊桃?
生:畫楊桃時發(fā)生了什么事?
師:同學們提得問題很好,你只要打開書認真讀一遍,就知道答案了。
生:(打開課文認真讀起來)
師:讀完了,你有什么問題不懂,提出來我們大家來一起探討。
生:“想當然”是什么意思?
生:“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生: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意思是不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的很好,我們來邊學課文邊解決以上問題。(邊說邊板書問題)
師: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生讀課文)。
師:讀得好,第一個問題,“想當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不要改變。
生:原來是什么樣子就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們不能改變原來原來的模樣。
生:就是理所當然。
師:好(表揚,學生勁頭很足)。父親的話是什么意思?
(邊讀父親的話邊板書:是——就——不要)
生:不要把原來的樣子改掉。
生:不要把看到的樣子按自己想的改。
師:很好,第二個問題,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生讀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師:讀的很好。為什么呢?
生:因為他看的角度不同。
生:他看到的就是五角星樣子。
生:他看到的就是五角星樣子,而且聽從了父親的話,沒有改變看到的樣子,所以畫成了五角星。
師:回答得非常好(表揚,學生好高興)。那你們來看一看說說你看到的楊桃的樣子。
(實物演示,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
生:五角星。
生:橢圓形的五角星。
生:楊桃。
師:很好。你們說說父親的話對嗎?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生:(齊)不好笑。
生:父親的話對。
生:父親說的話的意思就是我們看到什么就畫成什么,不要自己想象去畫。
師:對。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給她鼓掌。
生:(齊鼓掌)(學生有點不好意思,但高興。)
師: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看到的和畫的不一樣,那就是一種不相信自己的行為。不同的角度看,樣子是不一樣的。(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所以,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么做?
生:相信別人。
生:先弄清楚別人的角度,再去看別人。
師:很好,所以今后要相信別人,也要相信自己。同時要聽從別人的教誨,因為那對你受用。你們說對嗎?
生:(齊)對。
師:最后一個問題: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意思是不是一樣的?
生:是一樣的。
生:都是講要相信自己,不要隨便改變。
生:都對我一生受用。
師:回答得非常好,對我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師:請大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生:讀。
師:現在我們學完這篇課文,前面提出的問題弄懂沒有?
生:弄懂了。
師:(小結)很好。學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的錯了,要看別人是從什么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這就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整節(jié)課學生的情緒一直很飽滿,下課了還從不同角度看楊桃,同桌之間還在議論。)
反思
實物的演示,使學生直接與課文內容激烈碰撞,能激起思維的火花、創(chuàng)新的靈感。,我深刻體會到實物的演示的重要性,它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樂趣,使知識化難為易。合理地運用實物的演示情境教學,就能營造出最佳教學氛圍。我一直會“勤”下去,知識的傳遞可能會更加快速、有效。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 4
一、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我給大家?guī)硪粯铀#ㄕ故緱钐覍嵨铮┱J識它么?
生:楊桃!
師:對于我們廣東的孩子來說,楊桃是常見的水果之一。你們吃過嗎?
生:吃過。
師:(夸張地)流口水了吧?
生:(笑)沒有。
師:楊桃的樣子,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奇形怪狀的,有五條棱。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與楊桃有關的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畫楊桃》。
師: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做到兩點
(出示)
、僮x準字音,讀通句子。
、谶呑x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點評:導入環(huán)節(jié)簡潔明快。展示楊桃實物,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現“特別之處”,是為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教師的提問“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這是一篇寫事的文章,就應該從具體的“事情”入手!
二、學習字詞,概括大意
1.學習字詞
師:同學們讀得真投入!我們一起來看本課的生字詞,誰帶著大家讀一讀?
(出示)
叮囑(zhǔ) 教誨(huì) 嚴肅(sù)
半晌(shǎng) 和顏悅(yuè)色 審(shěn)視
師:去掉拼音,我們來開火車讀讀吧。
。▽W生開火車認讀)
師:我們來看第一個詞語——叮囑。課文中,父親經常叮囑我什么呢?
。ǔ鍪荆
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ㄖ该x、齊讀)
師:父親的要求可真嚴格!生活中,誰經常叮囑你做什么呢?
。ǔ鍪荆
經常叮囑我 。
生:媽媽經常叮囑我,天涼了,要多加一件衣服。
師:你的媽媽真用心。
生:老師經常叮囑我,一定要把字寫好。
師:你們的老師很負責。字是讀書人的第一張臉,應該認認真真寫好。
師:本課的生字中,有兩個字不好寫。大家看看是誰呀?
。ǔ鍪荆
囑、肅
生:囑、肅。
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書空。在寫“囑”的時候,老師要叮囑你們,口要寫得上寬下窄,右邊“屬”字的最后兩筆是提和點。接下來,請安安靜靜地跟著老師寫“肅”字,寫完后,再想一想:你要告訴伙伴們什么呢?
生:寫“肅”字的時候,最后寫里面的“八”字。
師:觀察得真仔細。請大家拿起筆來,把這兩個字各寫一遍。
。▽W生完成后,同桌互評)
2.概括大意
師:你們剛才讀了課文,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簡單地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父親教育我看到什么就畫成什么樣。后來,在美術課上,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
師:還沒有講完?吹轿耶嫷南裎褰切且粯拥臈钐遥瑢W們有什么反應?老師呢?
生:同學們嘲笑我,老師來到我的座位上觀察后,發(fā)現我畫的是對的。
師:基本上講清楚了。為了概括得更準確一些,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ǔ鍪荆
圖畫課上,我把楊桃畫成了 。一開始,同學們 。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 。
師:誰再來嘗試一下?
生:圖畫課上,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一開始,同學們哈哈大笑起來。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覺得不好意思了。
3.自主質疑
師:老師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請你們讀一讀。
。ǔ鍪荆
圖畫課上,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一開始,同學們覺得好笑。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師:讀著讀著,你的小腦袋里,冒出了哪些問題呀?
生: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
生:同學們?yōu)槭裁闯靶ξ业模?/p>
生:老師是怎么引導孩子們的?
師: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帶著這些問題進入學習,你們一定會有收獲。
【設計意圖:教學字詞時,教師將準確認讀、理解運用、規(guī)范書寫巧妙地結合起來,扎實而靈動。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困難,需要一個支架。教師讓學生先自主嘗試,然后讓學生填空,降低了難度。最后,讓全班同學相互練習,擴大了訓練面。最有價值的一點,是教師讓學生聚焦文章的主要內容質疑,目標高度集中,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三、精讀課文,情感朗讀
1.探究原因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課文第幾自然段寫了這個內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師:請你推薦一位同學來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剛才的問題。
。ㄉx)
師:讀得很流暢。說一說,“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
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師:請你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
生:因為我坐在前排靠邊的地方,所以看到的楊桃像個五角星。
師:(出示楊桃實物)當年的我坐在什么位置?
生:前排靠邊的位置。
師:也就是我們班左邊一、二排的那幾位同學的位置。楊桃的那一部分正對著“我”?
生:一端。
師:也就是一個頭。現在,我把楊桃的一端對準你們(實物演示)。請問那幾位同學,你們現在看到的楊桃大概像什么?
生:五角星。
師:其他的孩子呢?像五角星嗎?
生:不像!
師:同一個楊桃,為什么大家看到的樣子會不一樣?
生:有的是側面觀察的,有的是從一端觀察的。
生:觀察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師:同樣的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樣子也就不一樣。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詩來,橫看成嶺側成峰——
生: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廬山是這樣,楊桃是這樣,許多事物都是這樣。所以,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2.引讀語段
師:如果是你在畫楊桃,你看到的楊桃跟平時不一樣,像個五角星,你會想些什么呢?
生:楊桃怎么是這個樣子的呢?
師:嗯,困惑不解。
生:我該怎么辦呢,怎么畫才好呢?
師:是啊!猶豫不決。
生:我是畫成五角星呢,還是畫回原來的樣子?
師:對呀!真是左右為難!就在最關鍵的時候,“我”想起了父親的叮囑——
。ǔ鍪荆
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當我困惑不解的時候,我想起了父親的叮囑,男生讀——
生: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所以,我鼓足勇氣,這樣畫了。女生讀——
生: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師: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父親的叮囑又在我的耳畔響起。女生讀——
生: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所以,我下定決心,這樣畫了。男生讀——
生: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師:當我左右為難的時候,父親的叮囑猶如一記響錘,重重地敲在我的心坎上——
生: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師:所以,我堅定不移地這樣做了——
生: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師:是!父親的叮囑多么重要,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時刻提醒這我:是什么樣——
生:就畫成什么樣。
。ò鍟菏鞘裁礃,畫什么樣)
【點評:“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一是角度不同,二是受父親的影響。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兩個點都處理得非常到位。對于角度問題,實物演示,清清楚楚,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就夠了,沒有必要浪費太多時間。因為這不是科學課,生活常識讓學生了解了就行。第二點,教師通過反復引讀父親的話和“我”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教誨的重要性。作者為何在文章開頭要寫父親的叮囑,在這里總算找到了落腳點。語文教學,要加強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找到作者的行文線索,教學就舉重若輕了!
3.關注表達
師:就這樣,“我”遵從父親的教導,相信自己的`眼睛,最終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這對于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我”把畫交出去的時候,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默讀3——17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
。ㄉx)
師:誰來說一說,我把畫交上去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生:有幾個同學發(fā)現了,哈哈大笑起來。
生:老師來到我的座位上,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舉起我的畫大家問大家,畫得像不像。
師:他不僅自己看——
生:還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來看。
師:老師來到我的座位上看過后,發(fā)現孩子們的確錯了。但是,他并沒有直接批評孩子們,而是和孩子們進行了第一次談話:
。ǔ鍪荆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師:自己讀一讀,爭取讀得準確無誤。
(生練習后,指名讀)
師: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孩子們的回答上。大家看孩子們的回答,你們有什么表發(fā)現啊?
生:結尾都用了感嘆號。
生:是兩個感嘆句。
師:我們平時回答別人的問題,都用句號,這兒卻用了兩個感嘆號。你從連續(xù)兩個“!”當中,讀懂了什么?
生:同學們說話的時候,語氣非?隙ā
師:請你讀出肯定的語氣。
。ㄉx,讀得很生動)
生:同學們堅信自己是對的,作者是錯的。
師:請讀出你自己的理解來。
(生讀,讀得很有味道)
師:在同學們的心里,作者畫得怎么樣呀?
生:(陸續(xù)地)太不像了!差得太遠了!太離譜了!簡直是缺乏常識……
師:理解得這么到位,相信你們會讀得更好!同桌之間相互配合練習一下,看看應該怎么讀好這部分對話。
。▽W生練習后,指名學生展示,教師隨機點評)
師:后來,老師讓這幾個孩子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孩子們通過觀察,明白了什么?
生:觀察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
生:他們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卻還在嘲笑別人。
生:從作者的角度看,楊桃就是五角星的樣子。
師:同學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老師又和他們進行了一番對話。這次對話,就更有意思了。
。ǔ鍪荆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師:用心讀讀這段對話,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有發(fā)現。
生:老師提出的問題基本一樣。
生:孩子的回答也差不多。原來的“!”變成了“……”和“。”。
師:作者為什么要使用“……”呢?
生:孩子們心情很復雜,說話不連貫,結結巴巴的。
師:你能讀出結結巴巴的感覺來嗎?(生讀)
生:孩子們明白了,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對的,心里感到慚愧。
師:你能讀出你的理解和感悟嗎?(生讀)
師:你從這三個“……”當中,讀出了什么?
生:孩子們知道自己錯了,還嘲笑別人,覺得不好意思。
生:孩子們認識到自己錯了,所以很慚愧。
師:沒有想到,小小的省略號里,竟然包含這這么多意思!理解了其中的意思,相信你們可以讀得更好。誰還想讀?
。ㄉx,教師點評)
師:我把兩次對話放在一起,老師想和你們合作,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次對話。
。◣熒献,讀得情趣盎然,掌聲熱烈)
師: 孩子們,可不要小看標點符號喲,它們可都是有生命的。小小點的標點里,藏著無窮無盡的秘密,這也是作者在寫法上的高明之處。希望你們以后在寫作中,也要靈活運用標點符號,讓文章更生動有趣。
。ò鍟夯钣脴它c,豐富表達)
【點評:課文這兩處對話,可謂生動傳神。標點符號的運用,更是出神入化。讓三年級的學生感悟到其中的奧妙,是極其困難的。教師設計了自讀感悟、交流探討、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讀懂了弦外之音,“點”外之意。教師將兩段對話呈現在一起的時候,就產生了強烈的喜劇效果,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標點符號所帶來的,豐富的表達效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讀出了味道,讀出情趣。】
四、回顧全文,總結升華
師:更有意思的是,在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中,老師的神情了發(fā)生了變化。當他看到同學們嘲笑作者時,老師的神情變得——
生:嚴肅了。
師:引導孩子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老師的神情又變得——
生:和顏悅色。
師:做個“和顏悅色”的表情,讓老師看看?
(生面帶微笑)
師:老師為什么會變得和顏悅色。
生:因為同學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生:同學們知道自己錯了,老師感到很開心。
生:老師引導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感到很滿意。
師:是呀!這堂課的學習,讓我們認識了一群天真開愛的孩子,也認識了一位智慧冷靜的老師。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課文內容:(出示插圖)圖畫課上,我牢記父親的叮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老師通過觀察,肯定了我;同學通過觀察,認可了我。在同學們認識到錯誤后,老師和顏悅色地說了什么?他的話中到底蘊含著什么樣的深刻道理?這篇文章在寫法上還有那些特點呢?以后再學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會帶著你們繼續(xù)探討。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 5
課前互動談話:
師:你剛才主持人介紹到我姓什么?
生:姓孫
師:今天由孫老師給你們講課。今天的課堂跟以往有什么不同?你發(fā)現了嗎?
生:有很多老師聽課
師:平常沒有老師聽課嗎?今天有很多老師來聽課是不是?好,這是一點不同,還有沒有?
生:這是在臺上!
師:以前是在教室,上課的地點不同,這是兩點。還有沒有?
生:有大屏幕
師:我們在教室里都是小電腦,今天是大屏幕。上課的老師一樣不一樣?平時都是誰給你們上?
生:王老師。
師:今天是孫老師給你們上,上課的老師不一樣。你覺得孫老師和王老師有什么不同。
生:王老師是女的,孫老師是男的。
師:性別不一樣,還有沒有。
生:你是校長。
師:職務不一樣,你聽得很認真,善于傾聽!
會學習。
生:王老師姓王。
師:姓不一樣,同學們,第一次見到孫老師,你們覺得老師怎么樣?能用一兩個詞來描述一下老師嗎?
生:很和善,很溫和。
師:還有沒有?你們覺得孫老師長得的怎么樣?
生:帥氣瀟灑。
師:這形容小伙子是,善意的謊言,孫老師也喜歡聽,F在能不能上課了?
上課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讀——
。ㄉR讀:《畫楊桃》)
師:看老師板書課題,楊和桃都有什么偏旁?
生:都有木字旁。
師:那該怎么樣寫好木字旁呢?老師給你個提示,找個同學讀一下。
生:橫上斜,豎要挺。撇收起,點居中。
師:什么意思呢?把手伸出來!跟老師一起寫橫上斜,豎要挺。撇收起,點居中。
師:我們一起讀課題,把題目讀完整。
生:第13課《畫楊桃》。
師:很好,同學們這節(jié)課預習了嗎?生字新詞會寫了嗎?
生:會。
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里有一段文字,這段文字有三個“zuo”字。我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其它同學邊聽邊想這三個“zuo”字怎么寫?
(生讀)
師:你幫我推薦一下哪個男同學寫的字最好?再給我推薦一個女同學。點學生的名字。
。ㄉ吓_寫)
師:你寫第一個坐到的坐,你寫第二個座位的座,你寫第三個坐下的坐其它同學打開寫字本。依次默寫三個“zuo”字,寫字要做到三個一,一寸,一尺,一拳。寫好的動作告訴老師。
。ǔ鍪菊n件)
圖片
師:錯的同學自己訂正,黑板上的同學寫對了嗎?都對,這兩個坐字有什么不同呢?
生:多了一個廣字頭。
師:一個帶廣字頭,一個不帶。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表示動作的,一個坐在什么工具上。
師:是一個名稱的詞,第一個表示動作的詞,你組個詞。
生:坐下。
師:還可以組什么?
生:請坐。
生:對號入座。
師:我們要坐齊,要坐正。這個字表示動作的詞,那這個詞表示名詞。誰來組詞。
生:座椅,一座山,星座,插座。
師:坐井觀天,是哪個坐?高朋滿座是哪個座?對第二個座字不僅要寫正確,而且要寫美觀。黑板上你認為哪個最美觀?
生:最后一個
師:很端正,托底橫!寫的很好,好像是個扁擔。我們來觀察怎么樣才能寫好這個座字。我們要注意點和豎。
生:點和豎要對齊
師:最后一筆比較長,要做到長橫外露。同學們再次認認真真的再寫一遍。生寫的比上次進步了很多
師:同學們看來字詞掌握了,書讀了嗎?
生:讀了。
師:讀的怎么樣呢?老師來檢查一下
。◣熤干x,生讀課文)
圖片
師:在這一節(jié)里有一句話,寫怎么樣寫畫楊桃?
生:我認認真真的看,老老實實的畫。
師:這里有兩個詞表示我畫楊桃的態(tài)度,把它圈出來。和他圈的.一樣。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怎么畫楊桃的那個情景再現出來。
生讀。
師:那兩個詞讀的快了些再讀一遍。
。ㄉx。)
師:你這樣一讀就把我畫楊桃的勁給讀出來了。讓我們一起來讀,把這兩個詞強調起來。
(生齊讀。)
師:盡管如此我畫的很認真,但我交上去的時候同學們都笑了。我把楊桃畫成了什么?五角星。我們接著來看同學們都有什么表現。出示
課件。
(生讀。)
師:讀的很正確,當我交五角星的時候同學們的表現是怎么樣的,用筆畫出來。你畫的是那個詞呢?
生:哈哈大笑。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還不如說是五角星呢?
師:你還關注了同學們的話語。從同學們的笑聲和話語中你聽出了什么?
生:嘲笑。
師:在嘲笑他,諷刺他。同樣是嘲笑句子的表達一樣嗎?第一個句是什么句?
生:問句。
師:里面有一個問好。板書。其實他用這種反問的語句使嘲笑的語氣更強烈。你這句話怎么讀?誰來讀?
生: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師進行指導)
。ㄖ该x。)
師:看第二個句子是什么句子?
生:感嘆句。
師:板書!用感嘆句也能表示語句的強烈。誰來試一試?
生:到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煼蹲x,生齊讀。)
師:請一位同學連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想不想聽孫老師怎么讀?師范讀。我有一個要求,在我讀的過程中看看我表情,聽聽我的語氣與他有什么不同?師讀。
生:表情
師:從我的表情看出了什么?
生:嘲笑。
。◣熤笇Ю首x。)
師:我就是那個畫楊桃的人,大家來嘲笑一下我。生讀。剛才是同學們的嘲笑,看看同學們的表現有沒有變化。請大家默讀五到十六自然
段,看同學們還有那些變化呢?請圈出來來。
師:你畫的是什么呢?指生答。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關注了標點,我們就讀懂了同學們是在嘲笑我。我們讀出來了同學們嘲笑的語氣。
師:下面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讀讀課文內容?你們能發(fā)現哪些標點符號?
生:感嘆號,省略號,句號。
師:從以上符號你們讀懂了什么?下面你具體讀一讀,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ㄉx)
生:諷刺他。
師:這就是你們讀懂了,現在有幾個感嘆號?
生:三個
師:剛才是幾個人在嘲笑他?現在是幾個?大家都在嘲笑他。并且嘲笑的味道更強烈了。省略號呢?你讀懂了什么?
生: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錯誤。
師:那能不能讀好呢?下面我們看上一部分,你們自己先練一練。能不能讀出嘲笑的語氣?讀好有獎勵。想不想要?注意表情和語氣。
。ㄕ疑吓_)
師:你們兩個PK一下吧。你們先挑戰(zhàn)一下老師。
。◣熒鷮ψx,與老師互換角色,聽老師怎么樣范讀。)
師:我讀的和你讀的有什么不一樣?
生:加動作,有笑聲。
師:對,有動作,有表情。語氣強烈。老師還有一句話,讀的聲音,好像很長。你覺得哪句話?
生:好~笑!
師:這是什么符號?
生:破折號。
。▽W生與老師對讀,注意標點符號。)
師:同學們課后好好練一下。
師:接下來,我想這句話你應該沒讀。
圖片
師:自己練習一下,請一位同學上臺。
。ɡ蠋熍c同學對讀)
師:讀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生:斷斷續(xù)續(xù),吞吞吐吐。
師:語氣還像剛才那么強烈嗎?嗯,語氣有點柔和,因為這個地方是句號。
。ㄉ僮x)
師:同學們,你們看。關注標點,我們就能讀懂意思,讀出語氣。
。◣熒鷮ψx課文)
師:讀的時候也可以加動作,加表情。
師:同學們讀的真好,這是同學們的表現,那老師的表現呢?用一個詞“審視”。把這個詞圈出來。當同學們嘲笑我的時候,老師是“嚴肅”
當同學們意識到錯誤。用一個詞形容一下老師的態(tài)度,哪個呢?
生:和顏悅色
師:什么是“和顏悅色”。我不讓你說,讓你們給我看。
師:你一笑就是“和顏悅色”,你和顏悅色的把這段話讀一讀。
(指生表演讀課文,生和顏悅色的齊讀課文。)
師:今天老師說的不僅僅是畫楊桃的事。也許在生活當中,有時候很多種情況。讀書吧,你也許可以發(fā)現。
生1:別人的坐姿和我們不一樣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別人是從哪個角度看的?
生2:當別人讀書的表情不一樣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別人是從哪個角度看的?
生3:當別人玩魔方的方法不一樣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別人是從哪個角度看的?
生4:當別人游泳姿勢不一樣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別人是從哪個角度看的?
師:你看當別人的玩法,想法,做法,玩法不一樣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別人是從哪個角度看的?
這節(jié)課,我們就講到這里!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 6
教學目的
1、繼續(xù)學習課文,復習詞語
2、體會老師對同學們的教育過程——通過一件小事,交給同學一個做人的道理
3、體會老師、父親的話是“我”終身受用
教學重點
體會老師對同學們的教育過程——通過一件小事,交給同學一個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老師、父親的話是“我”終身受用
課前準備
楊桃實物;
板書設計
畫楊桃
爸爸的叮囑——是什么樣,畫成什么樣
我的畫——認認真真看,老老實實畫
老師的教誨——是什么樣,畫成什么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請同學們一起來齊讀課題,課文中有一些詞語的讀音容易出錯,老是想考考同學們,看誰能把字音讀正確。如果讀對了,請大家齊讀
生:半晌
師:誰能比她的聲音還大
生:一幅畫
生:悉
師:先看看這個字念什么?再來讀詞
生:教誨 叮囑
師:和顏悅色這個詞什么意思?我們先來看這個句子,請同學讀。
生“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顏悅色地說!
師:“和顏悅色的”和“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中有幾種解釋,自己讀一讀,看看選哪個解釋呢?
出示:
。1)平和,和緩
。2)結束戰(zhàn)爭或爭執(zhí)
(3)下棋或賽球不分勝負
。4)和諧
師:誰選好了?你覺得選第幾個呢?
生:選第一個
師:“和“是平和和緩的意思,你看看和顏悅色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和藹的臉色
師:有不一樣的嗎?
生:形容和藹可親。
師:什么和藹可親?
生:態(tài)度
師:說話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自己讀讀
生:自己讀詞語
師:課文寫我畫楊桃的事,楊桃同學們已經見過了,它是南方的一種水果,特比甜,很好吃。岑桑是著名的作家,課文講的是他小時畫楊桃的事, 先請同學讀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一個問題:他父親在他小時畫畫時,叮囑了一句話,使我受用一生,爸爸是怎樣叮囑我的呢?請同學邊聽邊畫
生:讀課文
師:爸爸的叮囑是什么呢?誰來讀一讀
生:“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 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老師板書:是什么樣,畫成什么樣
師: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呢?你怎么理解的?爸爸讓我實事求是地畫畫。
生:讓我實事求是地畫畫
生:實事求是地畫畫,相信自己的眼睛
生: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隨便想
師:不要憑空的想象,爸爸的話一直影響著我,在一節(jié)美術課上我是怎么做的呢?出聲音讀第二自然段。
師:我是怎么畫的
生: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師:板書 認認真真看,老老實實畫
師:指著板書說:看到的是什么樣就老老實實地畫出來,不是想當然,是按照爸爸的話做的。
師:我的畫招徠同學的哈哈大笑,他們是怎樣議論的呢?
出示: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出示: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生:讀第一句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師:我聽出來了,楊桃絕不是這個樣子
生:再讀第一句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師:強調哪個詞,誰來幫幫他?
師:楊桃怎么會是五角星呢?自己讀一讀
師:下邊這句誰來讀?
生: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
師:你帶著什么語氣讀?
生:諷刺
師:我的話引起了同學的嘲笑,老師的注意,老師在我的座位上審視了講臺桌上的楊桃,明白了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把它舉起來問大家:
出示: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生: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師:下邊幾句都沒有提示語,知不知道是誰說的?
生:知道,不像!像五角星!是學生說的
師:同學們怎么回答的?你能在前邊加個提示語嗎?
同學們 地回答:不像!
生:同學們毫不猶豫地回答,不像
生:邊笑邊說
生:肯定的回答
師:肯定是怎么回答?大聲的回答,我們表演表演。
師:不一樣的嘴發(fā)出同一個聲音,有一個成語:
生:異口同聲
師:這還有一句話,出示:它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是笑著說的,是高興的笑嗎?
生:不是,是嘲笑
師:自己練習練習這幾句對話
師:文章寫對話的形式很多,提示語在前、在中間、還有在后面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見到的是沒有提示語的對話。雖然沒有提示語,但是我們讀時也不會混淆,因為這樣的對話一般是分段寫的,而且內容都比較短。在你的作文中也可以用這種對話形式。
師:聽了同學的回答,老師的神情有什么變化?
生:變嚴肅了
師:為什么變嚴肅了?
生:同學們沒有坐到我的位子上看,就下結論
生:同學們沒有坐到我的位子上看,就亂發(fā)言
師:老師對同學們的發(fā)言很不滿意,誰來讀一讀,什么叫嚴肅地說?
生:小聲讀
師:小聲就是嚴肅嗎?
生:嚴厲地說
師:看看下文,老師是非常生氣,想要批評我們嗎?
生:不是
師:什么叫嚴肅?老師示范
生:板起面孔讀
師:過了半晌他又問道,半晌是什么意思?
生:過了一會兒
師:老師想什么呢?是不是要批評我們?
生:不是,老師在想辦法。老師想不批評他們,讓他知道我畫對了
師:老師沒有簡單批評同學們,又請同學們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的樣子,老師問了什么?讀一讀。接下來又有幾處對話,沒有提示語,你知道誰問誰答的嗎?
出示: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向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向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生:二、四句是同學說的,第三句是老師說的`
師:請同學讀
生:讀句子,不…不…像
師:他多讀了一個不字,你想一想他為什么多讀一個不字?
師:從同學的讀中你發(fā)現什么了?
生:多了一個省略號。
師:說明什么?
生:表示同學說話結結巴巴、吞吞吐吐知道自己剛才說的不對、不好意思、
師:省略號還有一個作用,它有一個斷斷續(xù)續(xù)的作用,多加一個不字,讓我你們聽起來更加流暢了,自己再讀第一讀
師:我么來看看同學和老師的對話:
出示: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師:自己讀一讀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同學說的話里有省略號,第一次是嘆號,第二次是句號
師:是嘆號和句號的區(qū)別嗎?
生:省略號
師:加嘆號說明什么?
生:同學們肯定地說不像
師:省略號呢?
生:說明不好意思
師:標點符號不同,我們體會到孩子的心理也發(fā)生了變化,由理直氣壯,變得心虛起來。
師:你還發(fā)現什么了?
生:同學的回答是一樣的
師:回答的文字一樣,但句子的含義一樣嗎?第一次說不像什么?
生:不像楊桃,像五角星
師:第二次不像什么?
生:不像平時看到的楊桃,像真實的五角星
師:文字一樣,句子的含義不一樣了。自己練習練習
師:一人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同學,自己練練
師:老師個子高,和同學說話時可以低著頭,同學可以仰著頭說
生:表演笑著說
師:表演時為什么老笑,不好意思的神情沒有表演出來,誰能表演的再到位一些?
生:表演
師:表演很到位,兩個同學練一練
師:看到同學們知道錯了,老師和顏悅色的說了一段話,請同學讀一讀老師的話
出示: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生:讀短文
師:你喜歡哪句就把他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你先來讀一讀你畫的是哪句?
生: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說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師:你說得具體一些,從哪句看出來的?
生:看問題要周全
師:怎么就周全了呢?
生: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自己是從什么角度看的,看看對不對。
師:看問題要全面
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有自己的主見,證明自己是對的
生:看的角度不同,樣子也不一樣
師:不要鮮花別人,要換個角度看問題
師:老師的話對你們的影響也是很深的,一起讀讀老師的話
生:齊讀
師:這段話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齊讀最后一段
板書:是什么樣,畫成什么樣?
生:齊讀
師:老師的話和爸爸的話不謀而合,岑桑是一位作家,他畫畫時照著老師的話做,寫作時呢?老師的話依然受用嗎?
生:實事求是的寫作,腦子怎么想的,就寫出來
師:真實地再現生活
生:看到什么就寫什么,不要空想
生:不要抄作文書,那是別人想的,要寫自己的感受
師:有一句話是我手寫我心,自己心里想的實事求是的寫出來。
師:在你的生活中,這番話對你也受用嗎?
生:聊天時說真實地
生:聽寫時不要抄別人的
生:學習不好就說不好
師:對同學的不同意見呢?是急著爭論嗎?
生:站在那個同學角度看看
師:老師希望您們能按照說的去做
師:老師的話影響了我一聲,這就是岑桑老作家,現在已經80多歲了,看照片,他說了一句話,我來讀讀
師:老師的話很有哲理,你喜歡這些話嗎?可以把它抄寫下來。
【《畫楊桃》語文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語文《畫楊桃》教案08-17
《畫楊桃》語文教案06-04
小學語文《畫楊桃》精品教案07-28
《畫楊桃》說課稿10-11
畫楊桃教案09-13
《畫楊桃》教案09-12
畫楊桃說課稿07-03
2015小學語文《畫楊桃》教學設計06-30
《畫楊桃》課后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