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祖父的園子》反思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園子》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祖父的園子》反思1
課文主要講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我和祖父在園中的生活,二是園中的景物。
我跟隨祖父在園中摘花、拔草、種白菜;鏟地認谷穗;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螞蚱;澆菜潑水;歇涼睡覺等活動。其中鏟地認谷穗寫得最詳細,在這一活動中,我采用讓學生體會重點字詞,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學習,體會祖父與我的濃濃親情。
講到“韭菜”和“狗尾草”時,孩子們也陷入了沉思,顯然區(qū)分這兩種植物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重點講教辨認的過程,在辨認兩種植物的過程中,我把韭菜誤認為狗尾草割掉,祖父不因這事兒生氣,讓我們感受長輩對晚輩的寬容。祖父教我認谷穗,教育方式獨特,把知識寓于生活,從實踐中讓我體會生活常識。
園中的景物是另一個重點。昆蟲特別,樹木特別,蝴蝶和蜜蜂寫得最詳細,榆樹寫得也最詳細,通過聲、形、色來寫榆樹。景物的另一個重點寫了太陽特別大,天空特別高,這兩個特別實際不是指太陽和天空,而是通過天空和太陽的特別反襯園子的特別。
我問孩子們,在太陽下,土墻會回答嗎?大樹會有聲響嗎?不會,那為什么作者說,大樹有聲響,土墻會說話?一個學生說,我們平時考試的時候,把桌子搬到六年級教師,咱們教師很空,走到空蕩蕩的教室里,說一句話,就像有人在重復一樣。這是回音,文中正像這位學生所說的一樣,是一種回響,也是作者的想象。樹也有回音嗎?有個經(jīng)常愛讀書的`孩子說,刮風了,樹葉在動,這也是作者的想象。園中的一切景物,都與作者很和諧,因為她喜歡園中的一切。這里的一切景物都寫出了作者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這節(jié)課最成功之處是,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我結(jié)合生活實際與課文內(nèi)容進行比較,這是我課堂的一大進步,以學生為主題,走進學生內(nèi)心,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童年。
這節(jié)課需要提高的地方是,園中的活動和園中的景物,這兩部分內(nèi)容知識點零碎,教學過程銜接性不強。課堂上讓學生讀的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感悟完之后缺乏再次有感情朗讀。
《祖父的園子》反思2
記得一位聾教育專家曾經(jīng)說過:對于正常學生來說,朗讀能以聲解義、動口又動腦,調(diào)動多種感官,使大腦左右半球同時和諧地活動起來。而讓耳聾學生朗讀,則有利于理解課文、豐富詞匯,對于他們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說完整話、提高寫作水平、發(fā)展語言都有很大的好處。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我再次嘗試全程開啟以讀促悟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有效的“讀”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基于我班學生聽力水平都比較低下,在本課的朗讀訓練中,用得最多、最得心應手的是表演朗讀法,動作+表情+體態(tài)語=表演朗讀法。以《祖父的園子》第13、14、15自然段為例:
我并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只大蜻蜓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飛得那么快,哪里會追得上。好在也沒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著蜻蜓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去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了一只腿,螞蚱不見了。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以上這三個自然段中有大量的表示動作的詞句,在指導同學們朗讀時,我讓大家移開椅子,從座位上站起來讀。讀到“抬頭、跑過去、摘、吃黃瓜、大蜻蜓飛過、追蜻蜓、跑了幾步、采花、捉螞蚱、綁螞蚱、澆菜、拿水瓢、拼盡力氣往天空一揚、大喊、下雨了”這些字句時,我示意同學們一邊讀一邊表演出文中的各種動作。一時間,教室里開始沸騰起來,只見我班學生不但個個讀得很認真,而且他們用動作、體態(tài)語外加自己豐富的.臉部表情,將這幾段文字演繹得相當生動。這樣的表演朗讀法充分調(diào)動起了聾生讀的欲望,同時也讓他們通過邊讀邊表演的方式與文本中原本抽象的文字進行了很好的對接,使他們在讀的過程中能輕輕松松體會到文字表達的真諦,同時也通過朗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的朗讀教學帶給我很深的啟示:盡管聾生聽不到聲音,但是他們的動作、表情、體態(tài)語都比健聽學生要豐富得多,我們常常看到聾孩子在用手語描述一件事時是神采飛揚、眉飛色舞的,他們使用的各種動作和表情也都特別到位和形象,所以我們相信每一個聾生心里都有一棵喜愛表演的種子在不斷地萌芽和長大。那么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我們就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聾生喜愛表演、擅長表演的天性,將表演朗讀法進行到底。
《祖父的園子》反思3
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的提示,在充分讀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在研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fā)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lǐng)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亮點”值得回味: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敘述的'孩子氣體現(xiàn)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握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
二、在聯(lián)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xiàn)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這個樂園,體會那份自由,孩子們都高興極了。另外采用“愿意……就……”句式,來說一說作者在這個園子里所在的一切,去引導學生感懷語言特點,體會表達方法。
《祖父的園子》反思4
領(lǐng)學生學習第二課《祖父的園子》,我沒再使用優(yōu)教助手里面的課件。
我們教學都習慣把優(yōu)教助手里面的課件下載下來,稍作修改就加以利用。以前我也是這樣,自己研究完教材,已經(jīng)定下教學思路,可是到優(yōu)教助手上找找課件,竟發(fā)現(xiàn)優(yōu)教里面的課件上,內(nèi)容比我備的課豐富許多,恨不能解讀課文及課文牽扯到的訓練都設(shè)計上了。一個課件好幾十張圖片,很多都舍不得去掉。整理一下拿到課堂上運用,卻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光走課件,都上不完該上的內(nèi)容。于是兩課時的課往往上成三課時,或者不止三課時。想壓縮,很多內(nèi)容又舍不得去掉,于是把學生延時也用來講了課。其實,這已經(jīng)是我們大家的通病,因為都反應按照課件上不完。每次按課件上,我想要執(zhí)行的“掛一漏萬”——一課只講一個知識點早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這次開學前,我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算算時間,發(fā)現(xiàn)這學期可沒那么多時間在這里磨蹭。于是我決定還是不用大家下載修改的課件,而是盡量少使用課件。第二課就這樣。
一、介紹作者蕭紅時,我用課件呈現(xiàn)了相關(guān)內(nèi)容,不僅講到蕭紅是現(xiàn)代作家及其作品,更簡單提到她一生的坎坷。并由此導入課文。
二、領(lǐng)學生讀通課文后,只是認識生字詞我使用了課件,而后,我們的學習就在端著課本對課文的讀和討論中進行。我問學生“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學生很自然地就找到了前三自然段。從中我們在反復讀中共同體會了院子里面有些什么——昆蟲、花草樹木;有什么特點——美麗且充滿了生命力。然后我又引導學生說寫這個園子里的景物的段落不止這些。很快學生就找到了課文的第15至19自然段。我讓學生再讀這些段,看看和開頭三個段所要表達的是否一樣。學生讀過發(fā)現(xiàn),這后面的段落寫的是院子里所有東西及人的自由快樂、無拘無束,是主人公在這園子里的感受。我問大家為什主人公在這園子里這么自由快樂,大家結(jié)合預習,一下想到了是因為祖父對她的寵愛。于是我讓大家找出寫祖父寵愛她的段落——第4至14自然段。讓學生讀、說自己的讀書體會。孩子們很容易就抓住了文中的“我”在園子里瞎胡鬧而祖父又極其和藹寬容的句子。于是我和孩子們共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并反復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三、針對作者在園子里的快樂,我直接領(lǐng)學生打開《同步練習冊》,把拓展閱讀中蕭紅寫給爺爺往帽子上插玫瑰花的部分也直接抓緊了課堂,和學生進一步體會爺爺?shù)拇葠酆椭魅斯趫@子里、在和爺爺相處過程中的快樂。然后順便又讀了《從井里撈上來的美味》一篇,讓學生再深刻體會爺爺對她的疼愛。到這里之后,我詢問學生,有誰知道爺爺為什么對這個小女孩如此疼愛與寬容?已經(jīng)讀完《呼蘭河傳》的同學告訴大家,是因為這個小女孩早早沒了母親,她的父親又給她娶了后媽,后媽對她不好,父親也不愛她。最后我們回到課文后面讀閱讀鏈接中的內(nèi)容那是小說的結(jié)尾部分,讓大家感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大家體會到了傷感。
四、越是生命坎坷,越是懷念曾經(jīng)幸福的時光和給她帶來幸福的爺爺。最后我鼓勵大家繼續(xù)把《呼蘭河傳》讀下去,去充分了解蕭紅的一生。
如此,兩節(jié)課,我終于甩開課件的繁瑣,上了一節(jié)大閱讀式的語文課。
我慶幸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城鄉(xiāng)之間,對課文所描寫的內(nèi)容還不是太難理解,這篇描寫兒童童真快樂的文章孩子們也比較喜歡。不再逐句逐詞地深分析課文,而是把時間放到反復讀、多篇讀上,我課上得痛快,孩子們也讀得快樂。
我感覺這次領(lǐng)學生學習《祖父的園子》,很符合我的心意。
《祖父的園子》反思5
愛一個人就是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天堂,《祖父的園子》課文中祖父給了我一個自由的、充滿著歡聲笑語的天堂,而在這個天堂里,我的可愛、瞎鬧又給祖父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可以說,我和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充滿快樂的園子,更是一座充滿愛的園子。
學習課文時,我根據(jù)導學案精讀感悟中提出的問題,著重讓學生自學感悟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問題學生自學、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補充。課上,學生積極發(fā)言,小組交流融洽,全班交流時,學生能很好地進入文本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作者童年在祖父園子中享受到的快樂,從學生情真意切地朗讀中,就連我也一同和孩子們體會到了祖父的一個簡單的動作就是愛的體現(xiàn),而流淌在細微之處的愛就是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就是祖父對我的愛,就是祖父為我營造的天堂。
“老師,我也想讓我的童年是一個天堂,也想有自由自在的.童年”一個充滿著向往的聲音響起?粗@個孩子,我想我們的學校就應該是他們童年的天堂,而我們的課堂更是他們知識的天堂。想起課前也盡力想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學習的天堂,而學生又何嘗不想要一個學習的天堂。但課堂上學生并沒有充分感受到知識的快樂,我想我還是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好這個天堂。課上學生沒能盡情享受文中體現(xiàn)的快樂,我應該放手讓他們盡情地讀、美美地讀,讀出他們的快樂,讀出他們的自由,因為自由才是快樂的源泉。課堂成為我和孩子們的樂園,成為我和孩子們的天堂,這是我所追求的,也是孩子們所向往的。
《祖父的園子》反思6
1.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不過,舉手的卻總是那六七個,大多數(shù)同學卻還是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對文本興趣是有的,可是卻不太愿意投入到文本中去揮灑自己的情感。這就導致課堂明顯地分成了兩撥,一撥人熱情洋溢,能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而另一撥人則斂聲息語,不知其掌握的情況如何。
2.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兩條線索去教學。一是景,二是人。景是自由、快樂的.;人也是自由快樂的。景,無論是原來的果園,還是后來的花園,都是充滿了生趣,清新漂亮;人,無論是玩著,還是睡著,都是那般的愜意、悠然。景襯人,人襯景。
3.教學中,還是有許多教學點沒有落到實處,走得有些匆忙。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教學不能光為了達成目標而去教,但也不能忽略目標。在本節(jié)課,我的教學雖然線索清楚,但教的時候教得零碎,缺乏整體性。這一點需要加強注意。
《祖父的園子》反思7
德國現(xiàn)代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家園是人類詩意的棲居地”!白娓傅膱@子”就是作家蕭紅精神的棲息地。《我和祖父的園子》講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 那份在祖父的園子里隨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在通過 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了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 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在對教材的多次研讀后,我們發(fā)現(xiàn)整篇課文的 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題。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樂。教學時,我緊扣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在朗朗的書聲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 由和快樂。整節(jié)課以自由、快樂為線索,“四讀”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學生的認知得以升華:一讀13自然段,初步感受園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樂 的;二讀13自然段,學生感知園子里的一切的快樂是因為我是快樂的,引導孩子們在字里行間中徜徉,感受“我”的快樂;三讀13自然段,學生懂得了“我”的 快樂是因為有祖父的疼愛,重點品讀對話,感悟濃濃的祖孫情;四讀13自然段,體悟?qū)懽骷记,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升華對作者 的情感認識,感悟作者追尋精神家園的那份執(zhí)著。
教學這堂課,我感覺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準確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課堂 上師生的思維激情碰撞,學生靈動、智慧的語言,聲情并茂的朗讀充分展示了我們東臺實小孩子厚實的語文素養(yǎng)。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也比較到位,開課的歡快,課尾的 傷感,感染著孩子。如果把這樣一篇課文僅僅解讀為自由、快樂,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出作者對自由、快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資料的呈現(xiàn)顯 得尤為重要。經(jīng)過再三推敲,最終選擇了課中的簡短介紹,卻字字給學生以引導和啟示,因此學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這堂課留給我很多的思考:一 切設(shè)計應由學情出發(fā),并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進作者的心,才能正確把握文本。面對豐富的課程資源,教者如何取舍、選擇,從而讓課程 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做到最優(yōu)。教學中,一節(jié)課要讓學生學到什么,怎么去指導孩子們樂學樂思,并學有所獲。
《祖父的園子》反思8
《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園子里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兒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yōu)美;仡櫿谜n的教學,總結(jié)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句式比較,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
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的載體就是語言文字。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
教學時,我發(fā)現(xiàn)課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與我們平時寫作時的用語有所不同,一種近似于反復的寫作手法,對于凸現(xiàn)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讓學生也來體會作者用語的精妙之處,或許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有幫助呢?于是在學習這兩處時,我嘗試進行句式比較,出示一段平時常用的描寫,如針對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內(nèi)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我們帶著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比缓笞寣W生讀讀原文中的語句,讓學生體會到“我”的好奇、活潑以及園子給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接受一次寫作方法上的熏陶。
2.教學收獲(思得)
(1)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這篇課文很多詞語很有特色,都是兒童的表達形式,很受學生喜歡,文中許多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體現(xiàn)了作者別樣的情感;有些動作的詞語也是很口語化,如“東一腳、西一腳、踢飛”,這些動詞充分寫出孩子無拘無束,園子里的活動豐富多彩的特點。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樂。
課上完后,學生們對文中的小蕭紅羨慕不已,文中所寫的小事雖然內(nèi)容看似零散,但都圍繞“趣”字展開。此時,如果課文僅僅停留在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遠未觸及課文的教學價值,我繼續(xù)引導學生把關(guān)注點落在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上,讓學生明白:小蕭紅是快樂的,她看到的蜜蜂、螞蚱等都是快樂的,都是別有一番情趣的,我們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們的`快樂和自由不僅僅局限于田野、圖書館、操場、河邊,包括屬于自己的房間,我們也應該有不一樣的快樂,學生暢所欲言,由童年的快樂拓展開來,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課堂就會變得更有生趣了。
3.不足之處(思失)
反觀整堂教學,也有一些遺憾:在總結(jié)升華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了第三次小練筆: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當你來到這生機勃勃、無拘無束的園中時,你想干什么?學生練筆后內(nèi)容不充實,我在練筆時應該給出句式:請用上“想……就……愿意……就……”,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很有條理了。
4.改進措施(思改)
以后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預習進行導入,出示三組詞語“第一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第二組:倭瓜、黃瓜、玉米、韭菜、谷穗”,“第三組: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菜”讓學生注意這五個詞語之間有哪些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然后激情導入:“我和祖父的園子里,有這么多的昆蟲、這么多的莊稼。在我童年的眼里,這些昆蟲、這些莊稼又是怎樣的呢?讀讀描寫昆蟲和莊稼的兩個段落。大聲、用心地讀,要讓老師聽得到你讀書的聲音”,這樣的導入和預習課文結(jié)合起來,不空洞,切實有效。
《祖父的園子》反思9
這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課中,我補充了《呼蘭河傳》的一些節(jié)選部分,學生聽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滿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現(xiàn)逗得哈哈大笑。笑過之后,我問:“你們?yōu)槭裁磿,作者為什么會把你們逗樂!睆亩寣W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那么我們讀這類文章要帶著感情去讀,寫文章也有懷著感情去寫。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學中把握住了重點:即引導學生自主讀書,體會作者在祖父園子里自由快樂玩耍的.情景。2、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學生成了課堂上真正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新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3、課前預習較為充分,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很扎實,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4、注重了新課導入的設(shè)計,通過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熟知的菜園子為新課學習做鋪墊;后又通過介紹作者傳奇的身世,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有待改進的方面:
1、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還不夠緊湊,比如第一環(huán)節(jié)和第二環(huán)節(jié)太獨立,實際是可以融在一起的。2、第一環(huán)節(jié)用時過多,致使完成后邊的任務顯得很匆忙,出現(xiàn)拖堂的現(xiàn)象。3、教學用語不夠干凈利落,語言激勵性不強。4、朗讀的指導和對重點段落的朗讀訓練不夠。5、雖然有拓展,但由于時間不夠?qū)嶋H沒有拓展開。6、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發(fā)言面少,顯得拘謹。
《祖父的園子》反思10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jié)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重難點:1、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jù)學生交流。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guān)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lǐng)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業(yè):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課外延伸:課外閱讀有關(guān)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3、預習新課。
板書: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祖父的園子》是女作家蕭紅寫的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筆揮灑自如。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
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讀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充分讀書的基礎(chǔ)上,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或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有關(guān)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由于本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來很容易。
最后,再細細品讀課文,對學生的引由淺入深的引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帶來負擔和痛苦。做到起于學生實際,通過點撥、引導、啟發(fā),使學生達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中》中要引導學生體會的自由。我首先問,作者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體會我和祖父關(guān)系的親密。再問:祖父在勞動,我也真的在勞動嗎?從一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從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再說說形成這一切的原因。這一系列的問題設(shè)計,引導讓緊貼學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點撥,學生就過去了,沒有任何跳躍和生澀的感覺,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樣淙淙流淌著。
《祖父的園子》反思11
在引導學生感受"莊稼的東園"一節(jié)后,我也想到了只讓學生體會莊稼在園中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不夠的。于是,我也是帶學生"再走一步",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對整個園子的印象,學生這是興趣來了,各抒己見,異常積極。有的說這是個"五彩繽紛"的園子,是"豐富多彩"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鳥居蟲棲"的園子等等,這一環(huán)節(jié)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的詞語積累,更是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進行到文章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時,師生共同感受"祖父的園子"是"我的東園"。如果在此只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在園中的東趣,體會作者的童真,童趣。這很容易做到。但我姐的此時應"再走一步"。讓學生在感受作者快樂的`同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找一找自己有沒有與作者相似的生活場景,這一句,學生的興趣來了,思維打開了,快樂洋溢在臉上,幸福蘊含在學生一段段精彩的描述中,讀到到作者跟祖父在院子中干活的情景時,學生都聯(lián)想到了自己在田間跟父母勞動的場面,都感到這段描寫太熟悉了,簡直就是在寫自己的生活,還有當同學們讀到作者用瓢給莊家澆水。將水澆向天空時,有個男生回憶起了自己玩耍的情況,他記得當時那里一個噴水槍,將水噴到天空,沒想到天空中竟然出現(xiàn)了一條彩虹,伙伴們興奮極了,叫著,跳著,笑著,飛快的從彩虹橋下鉆過……
教學至此,課文的學習也接近了尾聲,教室里同學們沉浸在作者的快樂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我也感受到了教師在教學中深挖教材的意義,在教學中,除了使學生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之外,"再走一步",使能體會到文本背后的深邃。
《祖父的園子》反思12
教學中抓住詞語讓學生去感受,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體現(xiàn)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xiàn)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爭著說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jīng)能帶上自己的感。
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著力引領(lǐng)學生感悟文本,緊扣文中關(guān)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解讀。課文學習快結(jié)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結(jié)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xù)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
《祖父的園子》反思1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及相關(guān)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作者的自由與快樂,感悟祖父的慈愛和寬容。
3.學習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運用反復的手法),仿寫片段。
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作者如何表現(xiàn)“我”在園子里心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一)檢查生字詞
指名讀詞,正音
(二)交流主要內(nèi)容
(設(shè)計意圖:促進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培養(yǎng)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明確學習要求
1.引出閱讀提示的問題,引導提煉出中心問題。
2.出示中心問題:“我”在祖父的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
3.依據(jù)預習,交流感受到的心情。
(設(shè)計意圖:目標引領(lǐng),明確學習要求,讓學生學得有的放矢。整體感知,體會作者的感情,了解全課的感情基調(diào)。)
二、細讀品味,感悟心情
(一)自學感悟——自由快樂之心
1.出示問題:從哪兒感受到作者快樂自由的心情?
2.引出閱讀方法,引導自學,闡述自學要求:默讀課文,找出相關(guān)句段,作批注。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自主讀文,抓住重點詞句自讀自悟,感受作者的自由快樂。)
(二)交流感悟——自由快樂之事
1.交流作者在祖父園子里做的快樂自由的事。相機指導朗讀。
2.出示課件,回顧所有快樂的事。
3.小結(jié),梳理作者的寫作方法。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情,在充分自由的討論、交流、感悟中,體會作者在園中自由快樂的心情,了解敘事抒情的寫作方法。)
(三)交流感悟——自由快樂之物
1.依據(jù)交流出示語段“愿意……就……”
2.引讀該句式,體會反復手法的表達效果。
3.想象“園子里還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
4.延伸課外用“愿意……就……”句式仿寫。
(設(shè)計意圖:把學生的關(guān)注點落在作者的獨特的表達方式上,聚焦在課文隱含的教學價值上,學生所得就豐厚多了。)
三、研讀深思,領(lǐng)悟中心
1.深入質(zhì)疑:學到這里你腦子里會跳出什么問題?
2.瀏覽課文,找出描寫祖父的句子,自讀體會。
3.交流:“作者為什么能這么自由快樂?”領(lǐng)會祖父的慈愛和寬容,是作者自由快樂的源泉。
(設(shè)計意圖:引導進一步質(zhì)疑,深入研讀,領(lǐng)悟中心,學生能在自讀自悟中把握文本的內(nèi)涵。 )
四、猜測內(nèi)容,閱讀延伸
1.出示《呼蘭河傳》封面,引導猜測書中內(nèi)容。
2.出示茅盾對該書評價的話語,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會是一部凄婉的歌謠?”。
3.激發(fā)閱讀原著興趣,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
(設(shè)計意圖:引導質(zhì)疑,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由課堂拓展延伸到課外,在課外閱讀實踐中訓練語文能力。)
【板書設(shè)計】
祖父的.園子
自由
快樂
【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要有成效必須讓孩子在每堂課中學有所的。在我們“指導——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下的這樣開放自主的課堂中,怎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呢?
為此,每上完一節(jié)課,我常常會問自己:這節(jié)課我讓孩子得到些什么?從語用教學觀出發(fā),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學會閱讀,學會寫作。縱觀這個目標,我們每節(jié)語文課必定是學生學習語言應用語言的實踐課堂,進而我會問自己我教會孩子學習語言了嗎?教會孩子會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了嗎?同樣這節(jié)課上下來,我也問了自己這樣的問題。慶幸的是我能回答,我想用三個關(guān)鍵詞來說;
一是“方法”,二是“應用”,三是“興趣”
方法本課教會孩子應用閱讀方法、領(lǐng)悟?qū)懽鞣椒ǎ瑢W會讀書方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我依據(jù)單元目標,以及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立了讓學生學會應用“抓住關(guān)鍵詞體會情感的”閱讀方法自瀆自悟為教學重點,相機引導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學會入情入鏡地讀書方法。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中體會情感,從而學習怎樣表情達意。
應用學會應用是學習終極目標。它包括閱讀方法的應用和語言表達的運用。這篇課文是獨立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應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實踐。因此這節(jié)課,我放手讓孩子應用閱讀方法,自讀自悟,體會作者在祖父園中的自由快樂。不失時機地讓訓練學生運用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并熟練掌握,直至延伸到課外。本課作者語言表達上極富特點,特別是反復手法的應用,這是語言訓練的好機會,為此,我讓學生仿寫文中的排比句式,從文本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生活,讓孩子在這樣的語言訓練中,學會運用語言反復手法的語言表達,學會敘事抒情,寫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興趣整堂課,我盡力創(chuàng)設(shè)民主、開放的教學情景,讓孩子在民主、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參與學習、討論、交流。整堂課孩子們興趣盎然,完全沉靜在文本的意境里。另外從矛盾的評價入手,引導孩子質(zhì)疑“為什么說是一串凄婉的歌謠”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孩子課外閱讀原著的興趣,孩子們也悻然接受了課外閱讀的任務。
自從我參加我們學校的這個課題研究,把我們研究的教學模式應用實踐后,我發(fā)現(xiàn)在這樣自主開放的堂中課堂孩子們的表現(xiàn)越來越活躍,思維也越來越奇怪,狀況不斷,往往會搞得你措手不及,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教學機智來應對,而這兒讓我常常覺得自己力不從心。另外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中還不夠放手,不夠相信學生,總想抱著他們走,勢必這樣他們永遠學不會走路,我想在今后的課堂中我將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爭取讓孩子學得更有成效。
《祖父的園子》反思14
這篇課文從略讀課文變?yōu)榫x課文,增加了較為沉重的閱讀鏈接部分,使課文中快樂自由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一份懷念向往的'沉重。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我依舊采用讀的方式,讓學生充分自主默讀朗讀,感受蕭紅獨特的語言特點,體會文中的情感。然后再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交流“我”在園子里的舉動有著怎樣的心情,體會到祖父對“我”的包容與愛。學生們都大方分享了他們喜歡的句段,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從中體會到作者對祖父和園子久久不能忘懷的情感。
《祖父的園子》反思15
蕭紅——一個不幸又幸運的女孩,生命短暫且沒有享受過父母之愛的苦命女孩卻得到了年邁祖父的萬般疼愛,這是《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中透射出來的令人感動的一種情懷。要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濃濃的祖孫情,適當?shù)匮a充一些關(guān)于作者的背景資料是很有必要的。課前,我就讓學生搜集關(guān)于蕭紅的資料,由于搜集途徑有限,學生的搜集成果非常貧乏。課堂上,我及時進行了資料的補充和簡單闡述,學生對蕭紅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為學習本文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本文節(jié)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文章段落頗多,看似凌亂,實則脈絡清晰,尤其是對園子的描寫很有層次感。學生剛開始接觸課文還沒有領(lǐng)會課文的深刻含義,所以在分段的時候出現(xiàn)了問題。有同學說:“文章的第二小節(jié)和第十三小節(jié)都是描寫園子的,為什么要把它們分開呢?”其實,我非常感謝那位同學,他看上去只是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實際上,他為我們學習課文,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打開了一個缺口。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孩子們就能完全懂得文章這樣安排的用意和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通過找一找描寫色彩的詞語,體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美麗的園子),再找出描寫小動物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園子)。這樣一來,學生對園子就有了最初的印象。接下來,重點學習第二大段(3—12小節(jié)),跟著“我”和祖父去看一看祖孫倆干農(nóng)活、玩耍的情景。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生比較容易地體會出了人物的特點——慈祥的祖父、疼愛下一代的祖父;可愛、淘氣、充滿好奇心、幼稚的小女孩。透過文字,一個充滿生機與自由的園子也展現(xiàn)在了學生的面前,在這個園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快樂無比。在這個園子里,沒有責備,沒有煩惱,有的只是一個年邁祖父對小孫女的疼愛和憐惜。由此,再引入第13小節(jié)的學習,學生對這個園子又有了新的認識,不僅通過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更是前面“我”和祖父在園子里的.一切活動,讓這個園子不僅充滿生機與活力,更充滿了自由,這時候的園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活了。
一開始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是不是應該感謝那個提問的孩子呢?
為了讓“自由”得到更充分地展現(xiàn),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yè):想一想,說一說:小姑娘睡醒后,又會鬧出什么好玩的事?從課堂內(nèi)的自由到課堂外的自由,從感性的文字的自由到抽象的思維的自由,這就是一堂課留給我的最深的感受。
【《祖父的園子》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我和祖父的園子》精品導學案03-06
五年級語文祖父的園子常用知識點12-19
我家的園子03-08
園子的作文10-12
我家的園子作文01-04
我家的園子作文【集合】02-01
我家的園子作文(精華)01-09
菜園子作文07-10
(推薦)我家的園子作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