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聲聲慢》導學案
《聲聲慢》導學案1
【學習目標】
1、了解詞人的生平及作品風格。( 知人論世)
2、結合詞句,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方面解讀詞人愁情。
3、探尋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誦讀 研讀 賞析 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分組品讀】
提示:1、抓住詞中抒情性的句子來品讀
2、聯系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
3、抓住詞中描繪的畫面來品讀
4、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5、可對比前期的作品來讀
【聽讀思考】
1. 請用一個字概括本文的內容
2. 詞中哪一句最能表現詞人的`心緒?
二:【解讀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現詞人別樣愁情的句子并做賞析
2.為了寫“愁”,為了表達這種愁苦凄涼悲戚之感,詞人主選了哪些意象?3.請選擇你感觸最深的一個意象,舉出本首詞中含有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詞人是怎樣借助這一意象表達愁情的。(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達】統(tǒng)觀全文,詞人是如何表現“愁”的?談談你的認識
《聲聲慢》導學案2
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出氣勢,感知詩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分析詞中的意象,鑒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詩歌融情于景、情中顯志的特點。
3.感受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學習作者心系天下的豪邁氣概。
自主學習案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yè)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yè)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作家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yōu)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寫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體寫作時間待考,多數學者認為是作者晚年時期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作者中年時期所作。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積蓄喪失殆盡。國破家亡,丈夫去世,境況極為凄涼,一連串的打擊使作者嘗盡了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合作探究案
1。詩人為何說是“淡酒”?
酒未必淡,而是愁太濃,此人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
2。為什么詞人看到“雁”過就“傷心”?
因為“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勾起了詞人對故國、故鄉(xiāng)、故人和往昔生活的無限向往;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而收信的丈夫卻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3。本詩的詞眼是哪一個?
愁
4!包S花”,“黃花”在詩詞中有何象征意義?
明確: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在詩詞當中,我們寫花常有兩種狀態(tài),第一種是花開得繁盛,一種是花兒凋零;▋旱蛄,以花喻人,寫人的容顏逝去,有時候也會表達時光易逝。——正襯
還有一種是寫花盛開的,但心情并不佳。例如“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中寫花盛開,是為了襯托詩人漂泊在外,有家難回的羈旅之情。這里是以樂景寫哀情,——反襯。
5。“梧桐”“細雨”,“梧桐”這一意象在詩詞中有何有何象征意義?為何是“細雨”?
明確:梧桐,牽愁惹恨,凄涼悲傷的象征。細雨綿長,尤其是秋雨,細雨與愁緒相似,是悲傷、愁絲的化身,更能體現作者的心境。
5。請問詞中運用這些疊詞有什么作用?
形式上:①音樂美、音韻美②增強感情。
內容上:奠定了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
課后鞏固案
雙調清江引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意境。
明確:這首詩選取西風、啼雁、紅葉、黃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第一步:分析意象)渲染出一種濃深的秋意,蕭瑟中帶著濃烈(第二步:渲染意境),抒發(fā)了游子身處異地、思念家鄉(xiāng)的濃烈愁情。(第三步:抒發(fā)情感)
詩歌常見意象積累
古典詩詞中傳統(tǒng)的意象有著特定的內涵。請結合下列詩句,探究意象的內涵。
有關酒的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懿佟抖谈栊小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畎住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吨傺汀短K幕遮》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畎住对孪陋氉谩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得出結論:總結:酒是“愁”的象征
“雁”意象的詩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畎住杜c夏十二登岳陽樓》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珴蓶|《憶秦娥婁山關》
得出結論:過雁象征離愁和思鄉(xiāng)
“黃花”意象的句子: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聲聲慢》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得出結論: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伶仃的晚境。
有關“梧桐”意象的詩句: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
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
——溫庭筠《更漏子》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铎稀断嘁姎g》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畎住肚锏切侵x眺北樓》
得出結論:梧桐是悲涼、孤寂、凄苦的象征
《聲聲慢》導學案3
學習目標:
1、重點朗讀,以聲傳情,把握李清照婉約詞風格之美。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背誦《聲聲慢》中的名句,提高審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達到的重現凄涼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學習重難點:
1、品味語言,把握意象,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鑒賞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韻律美。
學習過程:
一、走近作者,知人論世。
1、走近詞人——古今第一才女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母親王氏也是擅長詩文。李清照通曉音律,長于詩詞,工散文,能書畫,是位才華出眾的女詞人。十八歲時嫁給太學士趙明誠為妻。早期生活優(yōu)裕,夫妻和諧,情趣相投,家庭美滿,與丈夫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變,北方淪陷,夫婦輾轉下江南。
公元1129年8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然后金兵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難民一樣,到處流亡。還曾被人誣陷通敵,險些入獄。再后來,清照隨身攜帶的凝聚了他們夫妻兩人畢生心血的十余車金石古玩書畫,也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喪失殆盡。
晚年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孑然一身,始終居無定所,飽嘗了顛沛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確切死期竟無人知曉,足見清照晚年之孤獨凄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她的創(chuàng)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閨怨離愁,詞風清麗柔媚;后期多悲嘆身世,懷舊悼亡,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氛圍。今有《漱玉詞》《李清照集校注》輯本傳世。
2、寫作背景
本文是李清照晚期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仇家恨,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這首詞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
3、名人評價:
、倜鞔惡昃w:古今才婦第一人,不虛也。
②清代沈謙: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③作家梁衡稱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以平民之身,
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她情超脫于女人,義超脫于平民,是“亂世中的
美神!
4、詩詞鑒賞方法;知人論世顯個性,背景提示莫可忘。一景一物皆關情,多種手法細思量。一字一句講錘煉,醒句標題概全章。熟讀成誦記心上,修養(yǎng)感悟為鑒賞。
二、詩歌常見意象積累
古典詩詞中傳統(tǒng)的意象有著特定的內涵。請結合下列詩句,探究意象的內涵。
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重點朗讀,以聲傳情,把握李清照婉約詞風格之美。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背誦《聲聲慢》中的名句,提高審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達到的重現凄涼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學習重難點:
1、品味語言,把握意象,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鑒賞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韻律美。
學習過程:
一、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
。1)凄凄慘慘戚戚戚戚
。2)乍暖還寒時候乍
。3)最難將息將息
(4)有誰堪摘堪
(5)怎生得黑得
。6)梧桐更兼細雨更兼
(7)怎一個愁字了得了
二、整體感知,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1、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將不理解的句子提交小組討論。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詞的上、下片的主要內容。
三、課堂探究
1、這首詞的詞眼是?詞中還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2、“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被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請找出來,并加以賞析。
3、《聲聲慢》選取的意象有哪些?呈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意境?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統(tǒng)觀全文,詞人是如何表現“愁”的?談談你的認識。
【《聲聲慢》導學案】相關文章:
《草》導學案03-14
秋天導學案03-02
《背影》導學案12-07
《燈籠》導學案12-17
什么是導學案01-05
《論語》導學案03-14
《太陽》導學案02-29
人琴俱亡導學案12-18
《秋天的懷念》導學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