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會什么
幼兒園是寶寶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在幼兒園里, 孩子離開父母的臂彎,認識新的伙伴,接納新的環(huán)境。寶寶在幼兒園里該學會啥呢?小編認為,在幼兒園里,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最重要的。
鍛煉生活能力
學會生存就是讓孩子掌握獨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識,以及各種動作要領。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學會的生活能力有:會穿脫、折疊衣服,折疊被褥,會系鞋帶,會用筷子,會分發(fā)整理餐具,收拾桌子,會刷牙,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
培育學習興趣
幼兒能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事物進行學習,對周圍事物感興趣,那么對他今后的學習十分有益。而幼兒園各個領域開展的教學活動,都注重兒童能力的開發(fā)。比如科學領域的能力有感覺、觀察能力,概括分類、數(shù)量、形狀、時空等數(shù)學概念……應該重視幼兒親自參與活動,通過不斷體驗、經(jīng)歷,學習知識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
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是為幼兒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而行為習慣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包括衛(wèi)生習慣、行為習慣,學習初步的社會規(guī)則。因此幼兒園的活動里都包含了怎樣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品德行為方式和對情感、情緒的把握、與朋友友好相處等的內(nèi)容。
禮貌習慣:每天從入園的那一刻起,孩子就通過與老師、同伴問好,與爸爸媽媽再見,學習最基本的與人交往技能。
衛(wèi)生習慣:進入教室,我們會耐心地引導幼兒認真洗手,為幫助他們真正將手洗干凈,老師們不僅親自做示范,還在墻上貼了6步洗手法的圖片,并配上洗手兒歌(打開水龍頭,沖沖小小手,搓搓手背心、扭扭爸爸、扭扭媽媽、扭扭哥哥、扭扭姐姐、扭扭自己)引導孩子邊讀邊鞏固。
進餐習慣:進餐時間,我們會引導孩子自我服務,幫助教師清理桌椅,自己端盤子取餐,學習安靜地吃飯,了解食物營養(yǎng)與身體的關系,改正偏食挑食以及吃飯時四處溜達的不良進食習慣。
午睡習慣:午睡時間,讓孩子由簡入難逐步學習穿脫衣服、學習良好的睡姿與睡眠習慣,學習整理床鋪。
如廁習慣:孩子不習慣在幼兒園上廁所,需要一點點引導,讓他們學習自己獨立上廁所,學習正確的擦屁股方法,學習上廁所后沖洗廁所,整理自己的衣物,不露小肚皮。
安全規(guī)則:上下樓梯時,讓孩子集體討論下樓梯的方法:不推擠別的同伴,不從上面直接往下跳,要靠右行,小手最好扶著旁邊的欄桿,不大聲喧嘩影響別的班的小朋友。生活中孩子們有了碰撞,老師會告訴孩子們怎么正確地解決,而隨著他們長大,會引導孩子們自己討論,自己想友好相處的方法,感受規(guī)則的重要。
拓展:如何培養(yǎng)幼兒學會分享
一、物質(zhì)分享:
。ㄒ唬┳層變好靼追窒聿皇鞘。
幼兒之所以不愿分享,是因為他們認為分享就是失去。作為教育者應該理解孩子這種難以割舍的“痛苦”,應該讓幼兒知道自己在關心幫助別人后,別人也會以同樣的關心和幫助回報自己。你大方的與別人一起分享,別人下次有好吃的或好玩的東西時也會跟你一起吃,一起玩。
。ǘ橛變簶淞駱印
教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時機為幼兒作好榜樣。例如在平時分發(fā)物品時,教師要有意識的以分享形式進行。分點心時故意將幾個小朋友的點心放在一起,讓他們自己去分。前提是事先告訴他們要一起吃,而不是獨享。當小朋友在玩玩具時,故意走過去說:“這個玩具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或者說:“你們能分我一點玩玩嗎?”教師在與幼兒一起分享玩具時要盡量讓幼兒體會到分享的快樂。當幼兒體會到快樂后,幼兒便會自覺產(chǎn)生分享的動機,模仿老師的類似行為。
同伴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有分享行為的幼兒,把他樹立成典型讓其他幼兒學習。如當一名幼兒帶來一輛漂亮的小汽車,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時,教師應該及時作出回應,給他以積極的肯定和表揚,這樣可以激發(fā)其他幼兒模仿和學習。
。ㄈ┱鎻娀。
正面強化分為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口頭語言就是教師用恰當?shù)恼Z言對幼兒的分享行為給予正面的肯定、表揚,強化幼兒的愉快體驗,使他想再一次嘗試這種分享行為。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名幼兒帶來漂亮的玩具,當別的幼兒想和他一起去玩卻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時,別的幼兒會說:“我以后把玩具帶來也不給你玩!边@時帶玩具的幼兒就會說:“我給你玩,你明天把玩具帶來給我玩好嗎?”然后就把玩具借給他玩。這時,老師應該抓住機會問:“和 XX小朋友一起玩開心嗎?”并進一步強化“有了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因為你跟他一起分享所以才玩的這么高興。你真了不起!”類似的情景發(fā)生時如果都能及時這樣做,幼兒就會自覺產(chǎn)生分享的動機和行為,而不是幼兒本人,這樣幼兒才會積極的分享。
肢體語言是指教師運用自己身體的動作、表情、眼神、姿態(tài)等來表達對幼兒分享行為的肯定。如發(fā)現(xiàn)幼兒的分享行為時,教師可采用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輕輕拍幼兒的肩或頭等方式,使幼兒因此感到快樂和滿足,從而使他在今后更愿意發(fā)生類似的行為。
以上做法,不僅能使幼兒得到正確、適當、長效、深刻的行為強化,同時還有助于幼兒注意、體會別人的情緒情感,有助于幼兒社會情感認知的培養(yǎng)。
。ㄋ模┙o孩子創(chuàng)設分享的機會
讓幼兒經(jīng)常帶一些自己的玩具或圖書等來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教師還可以把幼兒的一些作品拿出來與幼兒一起分享,讓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
。ㄎ澹┯梦膶W作品感染幼兒
在平時,教師可以多給幼兒講一些關于分享的故事,用故事情節(jié)來感染孩子。如《金色的房子》就是一個很好的關與分享的故事。
(六)建立分享規(guī)則
為使幼兒的分享行為能夠持續(xù)不斷的進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規(guī)則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建立的分享規(guī)則主要有以下幾條:
1、是平等、共同分享。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因為幼兒的分享更多的是利益來決定。所以在分享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為。如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XXX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把玩具和他一起玩!薄澳悴皇俏业暮门笥盐也唤o你玩!背霈F(xiàn)這樣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你帶來的玩具是不是只給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當別人把自己的玩具給你玩時你高興嗎?如果別人不給你玩你是不是很難過?讓幼兒通過情感的換位來體會感受別人的心理。并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建立起平等、共同分享的原則。
2、是輪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時間內(nèi),大家分享物輪換使用。剛開始實施此規(guī)則時,由于幼兒的自控能力差,會發(fā)生一些爭執(zhí)。這時教師可教給幼兒誰先拿到玩具誰先玩,后來的人想玩就可以說:“我也想玩這個玩具,你玩一會可以給我玩嗎?漸漸的幼兒學會了協(xié)商,也了解到尊重別人和等待輪換的重要性。
。ㄆ撸┘覉@共同努力
幼兒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支持,教師應做好家訪工作,在家也培養(yǎng)幼兒學會分享。家庭中有些家長常常也在“保護”孩子的自私心理,因此作為我們教師應做好家長的工作,通過多渠道的家長工作,讓家長在對孩子的分享教育中起到引導作用!
二、精神分享
分享除了物質(zhì)分享還有精神分享。培根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別人,你就有了兩份快樂;如果你把煩惱告訴別人,你的煩惱就減少了一半!币虼俗層變簩W會精神分享也是很重要的。開始時教師可以講一些高興的事與幼兒一起分享快樂,然后逐步過度到讓幼兒自己講一些高興的事,還可以經(jīng)常組織幼兒講一講自己在家里、周末去玩時發(fā)生的事,不論是高興還是傷心的都可以。這樣不但讓幼兒自己學會了分享,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應該說明的是,上述方法雖然在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的過程中都發(fā)揮著各自的獨特的作用,但是在時間中,它們總是結(jié)合在一起,互相影響、共同發(fā)揮作用的。實踐證明:我們只有通過適當?shù)姆椒ㄒ龑в變,在主觀上讓幼兒產(chǎn)生分享的內(nèi)在動機與愿望,使幼兒的分享行為更加穩(wěn)定、自覺、在客觀上建立合理的分享規(guī)則,使幼兒的分享行為更加規(guī)范、有序,才能讓幼兒最終自覺的產(chǎn)生分享行為。
【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會什么】相關文章:
孩子應該學會自我保護07-19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什么08-11
孩子換牙時應該注意什么10-16
:面對暴力,父母應該教給孩子什么07-04
孩子皮膚過敏應該注意什么09-28
與孩子溝通應該用的語氣是什么10-23
冬季孩子玩雪應該注意什么07-27
孩子早餐應該吃什么比較好07-25
高考期間孩子應該吃什么好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