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科學地照料1歲的嬰兒
1歲的嬰兒完全要靠父母的照料才能生存,而科學地照料嬰兒、寓教育于照料之中才會為嬰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否則就會阻礙嬰兒成長的腳步。
一、生理特點及教育
新生兒已具備了視覺和知覺能力,但這些能力器官還比較脆弱,父母必須從注意保護的基礎上來發(fā)展其能力。比如讓嬰兒聽大自然的聲音(鳥鳴、蛙叫、流水聲等等)時一定要注意音量,否則聲音的強刺激會影響嬰兒的聽覺能力,時間一長對嬰兒的情緒也會有相當大的影響。根據嬰兒的這種生理特點,我建議年輕的父母們在家中最好不要讓嬰兒長時間地聽音響或電視機中傳出的太大聲音。也不要讓嬰兒進入人聲嘈雜的大商場或機聲隆隆的施工地點。
有些父母喜歡給嬰兒的床前掛上色彩艷麗的氣球,其實這種做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因在于嬰兒本身對色彩艷麗尤其是紅顏色物體的感受力很強,他會一直盯著看這些固定不動的氣球,長此下去就會造成嬰兒內斜視即常說的對眼兒。如何來避免這種現象出現呢?方法很簡單,你可以在嬰兒的視線范圍內將氣球之間的距離增大(氣球不宜太多,以三個為宜),也可以定時取掉氣球,讓嬰兒的視覺注意點消失。
1歲嬰兒對外界的認識除了來源于上述的視覺與聽覺外,還有觸覺,而這一年齡段的嬰兒主要是通過口腔的觸覺來認識外部事物的。這也正是1 歲嬰兒常會把拿到手里的任何東西都放入口中的主要原因。對此,年輕的父母們千萬不能因噎廢食,而應該在注意衛(wèi)生的基礎上幫助嬰兒去用嘴認識世界。
二、心理特點及教育
1歲的嬰兒的心理現象主要是伴隨感官與動作的發(fā)展而產生的。比如,母親每次抱起嬰兒時都是面帶微笑、眼含愛意地看著孩子,那么嬰兒就會有被愛的情緒體驗,從而為其長大后產生愛與被愛的心理需要打下基礎。再比如,嬰兒拿東西的動作從剛開始的滿把抓;發(fā)展到后來的五指分工這就意味著嬰兒在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中又有了注意和思維的萌芽。
在1歲這一年當中,父母不但要為嬰兒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在照料嬰兒的過程中還不能默默地、靜悄悄地去做,而是應該把握住每一個與嬰兒講話的時機。雖然此時的嬰兒還不能與父母進行語言交流,但他能聽到父母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和語音,還能看到父母說話時的表情與動作。這其實恰好是為嬰兒今后開口說話創(chuàng)設的一個良好語言環(huán)境,就象成人學外語之前灌耳音一樣重要。
1歲這一年是嬰兒生理發(fā)展極重要的時期,只有把握住嬰兒各種生理機能,尤其是動作的發(fā)展,如身體動作的發(fā)展順序是抬頭、俯撐、翻身、坐、爬、站、走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才會為嬰兒今后生理、心理的繼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何科學地照料1歲的嬰兒】相關文章:
如何科學地防曬09-18
如何讓孩子瘋狂地愛上科學08-08
嬰兒缺鈣如何補鈣06-20
如何選購嬰兒米粉08-14
照料“小苗”作文11-29
怎樣科學地午睡08-28
如何選購嬰兒床05-26
如何訓練嬰兒寶寶咀嚼08-05
嬰兒保姆應該如何挑選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