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艱苦的歲月》的看圖學文的建議
一、突出“看圖學文”的教學特點
1.由圖入手,學習基本的觀察方法。
要把會看圖、看懂圖意作為初步要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文。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果先學文再看圖,會導致學生形成觀察惰性,會看圖、看懂圖意的核心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镀D苦的歲月》這幅圖可按先整體后局部的順序觀察。先認識畫面上是一老一少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間隙吹笛、聽笛的情景。然后引導學生對局部作細致觀察,可按人物的衣著、形體、面容、動作、表情等幾個層次進行觀察。要注意啟發(fā)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握畫面主要內(nèi)容。在指導觀察圖畫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課文作者的敘述順序,利于學生學文時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圖文對照,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看圖學文要圖文對照,充分發(fā)揮圖文互補的優(yōu)勢,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梢龑W生先觀察圖上的某部分畫的是什么,然后引導他們品讀課文中描述這一部分的段落,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畫面具體形象地描述出來的。這樣將圖文一部分一部分地對照著學習、思考,既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表達能力。
比如,課文的標題是“艱苦的歲月”,可緊扣題目讓學生找一找畫面中哪些地方反映出當年環(huán)境的“艱苦”,再讀一讀課文,看作者又是如何來描寫“艱苦”的。
又如,“思考·練習”中有這樣一道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紅軍戰(zhàn)士對勝利充滿信心?”通常,學生只會用課文中描寫紅軍戰(zhàn)士的表情和神態(tài)的句子來回答。此時,如能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畫面。注意老紅軍一邊吹笛一邊翹起赤腳板打拍節(jié)的動作細節(jié),回答必定更加完美。因為在這十分艱苦的戰(zhàn)斗歲月,老紅軍居然還有板有眼地吹笛,如果灰心喪氣,悲觀失望,還能這樣一板三眼地演奏嗎?
3.據(jù)圖聯(lián)想,發(fā)展思維。
要用文字準確、生動地描述一幅圖畫內(nèi)容,除了細心觀察外,還必須根據(jù)圖意展開合理的想象。如課文中的第3自然段;“這位老紅軍,很可能原來是個長工;小紅軍呢,也許原來是個放牛娃!钡冢醋匀欢危骸靶〖t軍聽著笛聲,出神地望著遠方。他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這些都是課文作者根據(jù)圖意展開的合理想象,這樣,就使“文”顯得更豐富、更有情趣。學習了作者的這些聯(lián)想,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據(jù)圖想象:小紅軍聽到笛聲,“他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他看到的“未來”和“希望”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思想教育,從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品質(zhì)。
二、突出課文的寫作特點“看圖學文”
《艱苦的歲月》的“文”有什么特點呢?描寫具體、想象合情合理是它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教學中,不能把這一特點簡單地抄給學生,而應該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逐步引導他們認識這一特點,學到寫作方法。
比如,教師可先把第2自然段中描寫老紅軍外貌和神態(tài)的內(nèi)容概括為“老紅軍很瘦,卻很精神”,繼之引導學生賞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具體生動地描寫“消瘦”和突出“很精神”的。通過學生的閱讀比較,教師加以恰當點撥,就能使學生悟出概括敘述與具體描寫各自的好處,并把這種具體描寫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
又如,認識本文想象的合理性,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由塑像背景及人物身上的光與影,想象出時間是在黃昏;由紅軍坐的石墩、土堆想象出地點是在山坡上;由特定的時間、地點想象出周圍一片寂靜;由寂靜的環(huán)境及紅軍的情態(tài)想象出笛聲的悠揚。這一切的描寫顯得既合情又合理。
再比如,在第3自然段中,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以下詞句:“這位老紅軍,很可能原來是個長工;小紅軍呢,也許原來是個放牛娃!比サ艏狱c的字詞讀一讀,比較一下與原文有什么不同,想想為什么要加這幾個字詞,進而認識到:作文應有聯(lián)想或想象,但一定要合情合理。
【《艱苦的歲月》的看圖學文的建議】相關文章:
艱苦的訓練作文11-01
艱苦的訓練作文07-20
艱苦奮斗的故事08-30
關于勤奮艱苦的國旗下講話03-05
小記者的溫馨與艱苦作文12-10
(實用)艱苦的訓練作文5篇11-25
聰明看圖-看圖寫話03-01
艱苦奮斗的故事集錦【13篇】11-28
讓艱苦奮斗精神伴我們成長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