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1
滿懷著一分教師的執(zhí)著,拜讀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著作《教學勇氣》,讓自己的心靈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禮,被書中通透教師心靈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啟迪所震撼。他的天賦帶領我們進入教學工作最深奧的領域,并以他足以永遠改變我們的洞察力和勇氣照亮了我們的心靈之旅,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精確、智慧與人性,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從智力、情感和精神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如浴春風,重獲教育生命之感。
帕克?帕爾默提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不是用來雕刻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花崗石,而是一個處于復雜的、不斷需求的、終生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的敏感領域。自身認同在于構成我生活的'多種不同力量的匯聚,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lián)合方式有關,使我的自身完整協(xié)調,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我們通過選擇賦予我們生命與活力的那些聯(lián)系提高我們的自身完整,我們就必須體驗。“所有真實的生活在于相遇!苯虒W就是無止境的相遇。
我們要學會去傾聽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fā)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fā)出之聲音―――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這樣有一天學生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
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心的呼喚,這種呼喚是尊重真實的自我!笆悄闵畛劣鋹偱c外部深沉渴望之間相遇交融的圣地!苯處煹膬刃牟皇橇夹牡暮魡,而是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吶喊。我們需要找到各種可能的方式來傾聽來自心靈內部的聲音,并認真地接受內心的指引,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工作,更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只要我們稍微給自己內心聲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回以一種更溫柔的方式回應,使我們參與到賦予生命活力的靈魂的對話中,當換回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時,依靠內心的'導師賦予的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fā)自自己真實的內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共鳴的真實。
做了十多年的教師,多了幾分感慨和執(zhí)著,時常也會抱怨我們的那些“來自地獄的學生”。領略了帕克?帕爾默教授的經典論述,使我豁然開朗:“來自地獄的學生”不是天生就是那種樣子,而是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的環(huán)境造成的。因此,我們的教學應該是對學生的一種親切款待,而親切的款待經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為。教師對學生的親切款待產生一個更親切地款待教師的世界。第三,源自心靈地融入我們的教學,就是要開創(chuàng)一個實踐真正的共同體的空間: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最優(yōu)特質獲得融合和超驗升華。我們只有存在于這種共同聯(lián)系中才能認識現(xiàn)實。只有親身處于共同體之中,我們才能理解現(xiàn)實。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共同體的動態(tài)演變,重復認知的過程。
“一切閱讀都是以自身底色作基礎!蹦軌蜻M入心靈的閱讀才是愉快的有效的閱讀。當我們把自己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整合于教學中,教學于共同體中,在于自我、學生、學科的密切聯(lián)系中彰顯生命本質時,就能發(fā)揮出有效的教育力量,體現(xiàn)出我們教師應有的價值。
《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2
《教學勇氣》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通達的語言讓我認識到,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定地立足于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中時,我們才能獲得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和力量。
人們出于情感的原因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程。但是,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甚至無心教學。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yōu)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
《教學勇氣――漫步于教師的心靈》的作者帕爾默帶領教師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斑@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比珪灿邪藗篇章組成:
導言,源自心靈的教學;
第一章,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
第三章,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
第四章,認知于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
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
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共事切磋;
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在眾多和教育相關的話題中,教師的“心靈”是鮮有人關注和討論的。人們熱衷于討論“教什么?”“怎么教”這些能夠能對教育現(xiàn)狀產生立竿見影的話題。當然,這個話題往往會讓人覺得“遙遠而空泛”,然而,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班級,面對一張張新的面孔,我們內心深處還是會有難以抑制的恐懼冒出來,甚至當我們面對每一堂新課、每一個突發(fā)事件、每一次未知的挑戰(zhàn)時,恐懼都會不時來突襲我們的心靈。我們恐懼,恐懼未知的糟糕結果,恐懼一切不順利,而與此同時,學生也深陷恐懼,他們害怕失敗,害怕不懂,害怕被拖進他們想回避的`問題中,害怕暴露了他們的無知或者他們的偏見受到挑戰(zhàn),害怕在同學面前顯得自己愚蠢。當學生的恐懼和我的恐懼混合在一起時,恐懼就以幾何級數(shù)遞增?D?D這樣教育就癱瘓了。
為了保護自己,教師選擇了和學生相隔離,用權力、身份、學識等等筑起高墻,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讓教師或激動、或傷心――越熱愛教學的教師,或許傷心也越多,而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難仍然能夠堅持,保持自己身心的完整,感受到教育生活真實的苦與樂。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對教學來自與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币黄鹪陂喿x當中尋找教學的勇氣吧!
《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3
當我拿到《教學勇氣》這本書的時候,題目深深地吸引了我。什么是教學勇氣?作者經歷了什么,才會使用這個題目?我?guī)е幌盗械膯栴}開啟了本書的閱讀之旅。
什么是教學勇氣呢?或許大家有不同的解讀。在這本書中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心靈的開放,特別是在那些要求超過本人所能的時候仍然能夠堅持,這種行為就是教學勇氣。反思一下我們自己,在工作中心靈足夠開放嗎?當工作要求超出我們的能力范圍,我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了嗎?我們具備這種品質嗎?為什么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還依然在堅持?那一定是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
這是一本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書。剛翻開這本書,讀了短短的一段文字,我便有很強的代入感。作者說自己是用心的老師,有時在教室里自己就忍不住滿心歡喜起來。當他和學生發(fā)現(xiàn)可探索的的未知領域,當面前展現(xiàn)出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自己和學生的體驗為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作者感到在那個時刻教學是最滋養(yǎng)心靈、是自己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不是每個教學過程都有美好相伴,作者也有很郁悶的時候。有時候,教室毫無生氣,一開始上課學生就像修道士一樣靜默無聲,任憑他使出渾身解數(shù),學生依舊沒有反應。這些學生前一刻在門廳走廊上還生龍活虎、談天說地,而一到課堂上就即刻變得麻木不仁。于是,作者陷入了恐懼之中,并猜想自己的課一定很沉悶!讀到這些內容,我覺得這些場景是多么的熟悉!這些難道不是我的經歷嗎?我相信不止我一個,應該還有很多教師也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場景。
這是一本關注教師心靈的書。本書第一章中提到,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好的教師使用的教學技巧各不相同,有的老師滔滔不絕,有的老師惜字如金,有的老師緊循材料,有的老師天馬行空……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質:有一種把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一起看看書中的一個故事吧,我認為它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兩位教師艾倫和埃里克。他們都出生在工匠家庭,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大學畢業(yè)后都成為了教師。不同的是,艾倫成了受學生歡迎的'優(yōu)秀教師,而埃里克卻在工作中表現(xiàn)得很痛苦。是什么原因讓兩個人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自身認同。埃里克就讀大學后,心靈上經歷了強烈的文化沖擊,他沒有了安全感,變得不自信,感覺自己不能融入集體,漸漸地,與周圍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沖突困擾著他,導致他做了教師后,也一直不順利。恰恰相反,艾倫任何時候都沒有產生過與周圍環(huán)境的沖突,而且把自己從父輩那里學到的手工技藝遷移到工作中去,他的這種完整、不分裂的自身認同,非常利于他的專業(yè)成長。
作為教師,我們潛心鉆研各種教學技能,尋求各種教學方法,讀過《教學勇氣》這本書后,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的教育初心是什么?在教學工作中,滿腦子充斥著各種教學技巧,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嗎?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嗎?我們傾聽過自己的內心嗎?如果不是,如果沒有,那么,也讓自己拿出教學勇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多遵從自己的內心吧!
《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4
《教學勇氣》的作者帕克?帕爾默是一位作家、教師、活動家。他獨立地從事關于教育、共同體、領導、精神和社會變革等方面問題的研究。是美國高等教育協(xié)會的資深會員,也是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教師養(yǎng)成計劃的創(chuàng)立者等等諸多稱號。被譽為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之一。
本書是一本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對教師生涯進行探索的書。作者以輕松的文筆,探討教師的內心世界。觀念發(fā)人深省,對我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很大啟發(fā)。
利用寒假簡單先看了一遍,有些理論和文字還沒有讀懂,沒有理解,還需慢慢去品讀。下面摘抄了一段:
“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貶低,被迫屈從于不屬于他們的標準。這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痛苦!
的確,在現(xiàn)實的教改實踐中,時不時會有某種“教學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節(jié)里,正如大家對“名牌服飾”的追隨,不論內心是否真正認同,不論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質,大家都會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這樣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為一個普通教師,我不敢惶論這種流行的是與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費”的必要。當我們要選擇某種“流行”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問自己“這種方法所體現(xiàn)的.價值是我所推崇的嗎?我有推行這種方法的個性特質和優(yōu)勢嗎?”。帕爾默認為“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边@與我們中國的說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我初遇“嘗試教學法”的時候,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樂趣。而當年的激勵納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別人的課堂聽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課堂使用也覺得羞愧,那時,我也會責備自己的落伍,而今,帕爾默終于令我釋然,與其違心地痛苦地“時尚”,不如真實地坦然地放棄!
“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jiān)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在這樣的系統(tǒng)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讀到這里,帕爾默為我們描繪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實現(xiàn)它,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過,我們已經上路了,不是嗎?以主體為中心是不是又是一種新的“主體中心說”呢?
這本書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和作者某些觀點相符,會引起我的共鳴,他呈現(xiàn)了一個奇妙的心靈世界!還需反復去讀,反復去琢磨。
《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5
帕克?帕爾墨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中說道:“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惟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為人師的我的意識。”這本書基于一個簡單的邏輯前提,那就是: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只有當我們清楚自己是誰,要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去做的時候,我們的行動從此變得有了方向,我們可以凌駕于我們的行動之上來審視自己的行動。
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帶領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確實,身為老師,熱愛教育工作、為學生奉獻心力,卻不免會遇到挫折。有時候,學生像是不知名星球的外星人,頑皮吵鬧的可以,這時就開始令人懷疑自己的權威性和領導能力;認真準備教材、用心教學,學生卻直說不了解,又令人開始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失去信心。這些恐懼會把心中的我逐漸瓦解,原本能上的有聲有色的課也因此變的有氣無力,很難讓學生喜歡學習。所以老師們在遇到教學上的問題時,先別急著否定自己,或是根深蒂固的認為你和學生間年齡差距的代溝無法可解,而造成了“我就是教不好、學生就是不會聽”的恐懼。
其實,試著用同理心和緩地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心中的'恐懼根源和深植于教師心中的擔憂,就能用更清晰的眼光看待教學上遇到的挫折,許多問題也就隨著你新的視覺角度發(fā)掘出更合適的改善方法。正如《教學勇氣》中所言,要關照教師的內心,使其不會僵化,對深層的自我待之如友,培養(yǎng)一種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意識,使他們無論在哪里都感到回歸了精神家園。是呀,失落的心靈回歸精神的家園,舒展、靜息,教師的生命意識才會覺醒,他們才有勇氣、有能力圓融自我的人生。
【《教學勇氣》優(yōu)秀隨筆】相關文章:
關于勇氣的隨筆02-20
教育教學隨筆優(yōu)秀08-23
【優(yōu)秀】音樂教學隨筆07-06
(優(yōu)秀)大班教學隨筆07-19
體育教學優(yōu)秀隨筆12-28
小學的優(yōu)秀教學隨筆11-18
中班優(yōu)秀教學隨筆11-17
語文教學優(yōu)秀隨筆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