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東高考生物必備基礎知識
山東的高考生已經(jīng)進入總復習階段,知道怎么復習生物嗎?,復習中對學習的重點知識點要加以重視,還要進行必要的知識總結積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東高考生物必備基礎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山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 1
1.載體與運載體
載體:指某些能傳遞能量或運載其他物質的物質,如細胞膜上的載體。
運載體:在遺傳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運入受體細胞的運輸工具,它必須具備的條件是:能夠在宿主細胞中復制并穩(wěn)定地保存;具有多個限制酶切點,以便與外源基因連接;具有某些標記基因,便于進行篩選。常用的運載體有質粒、噬菌體、動植物病毒等。
2.中心體與中心粒
中心體:動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種細胞器,通常位于細胞核附近。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中心粒:組成中心體。細胞分裂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產(chǎn)生一個新的中心粒,因而細胞中有兩組中心粒,在細胞分裂中一組中心粒的位置不變,另一組中心粒移向細胞另一極。這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3.細胞液與細胞內(nèi)液
細胞液:植物細胞液泡內(nèi)的水狀液體,含有細胞代謝活動的產(chǎn)物,其成分有糖類、蛋白質、有機酸、色素、生物堿、無機鹽等。
細胞內(nèi)液:一般是指動物細胞內(nèi)的液體,是相對細胞外液而言的。
4.B細胞、漿細胞、T細胞、效應T細胞與記憶細胞
B細胞、漿細胞、記憶細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發(fā)育成B淋巴細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小部分在體內(nèi)流動,受到抗原刺激后,開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可產(chǎn)生抗體參與體液免疫。記憶細胞能保持對抗原的記憶,當同一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漿細胞,繼而產(chǎn)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效應。
T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細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細胞隨血液流入胸腺,在胸腺內(nèi)發(fā)育成T淋巴細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部分在體內(nèi)流動,受抗原刺激后,開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并釋放淋巴因子,加強有關細胞的作用來發(fā)揮免疫效應。記憶細胞則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應T細胞,進而產(chǎn)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
5.原生生物與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體積微小、單細胞或群體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纖毛或偽足運動。如草履蟲、衣藻、變形蟲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它的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器較少,一般只有核糖體,如支原體、細菌、藍藻和放線菌等。
6.細胞分裂、細胞分化與細胞的全能性
細胞分裂:指細胞繁殖子代細胞的過程。單細胞生物以細胞分裂方式產(chǎn)生新個體,多細胞生物以細胞分裂方式產(chǎn)生新的細胞。
細胞分化: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相同細胞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上產(chǎn)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是細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器官。結果細胞數(shù)目并沒有增加。細胞分裂是細胞分化的基礎,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是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細胞的全能性:生物體的細胞具有使后代細胞形成完整個體的潛能,這種特性稱之。但在生物體內(nèi)細胞并沒有表現(xiàn)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組織、器官,這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7.脫分化與再分化
脫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產(chǎn)生愈傷組織的過程,稱為植物細胞的脫分化,或者叫作去分化。
再分化:脫分化產(chǎn)生的愈傷組織繼續(xù)進行培養(yǎng),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等器官,這個過程叫作再分化。
8.細胞株與細胞系
細胞株: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中,原代培養(yǎng)的細胞一般傳10代左右就不容易傳下去了,細胞的生長就會出現(xiàn)停滯,大部分細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極少數(shù)的細胞能夠度過“危機”而繼續(xù)傳下去,這些存活的細胞一般能夠傳40-50代,這種傳代細胞叫作細胞株。
細胞系:細胞株細胞的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當細胞株傳至50代以后又會出現(xiàn)“危機”,不能再傳下去。但是有部分細胞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并且?guī)в邪┳兊奶攸c,有可能在培養(yǎng)條件下無限制地傳下去,這種傳代細胞稱為細胞系。
山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 2
一、傳統(tǒng)發(fā)酵技術
1.果酒制作:
1)原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 反應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菌種來源: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養(yǎng)的酵母菌。
3)條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時間放氣(CO2)
4)檢測: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2、果醋制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時,將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時,將乙醇變?yōu)橐胰,再變(yōu)榇姿帷?/p>
C2H5OH+O2CH3COOH+H2O
2)條件:30-35℃,適時通入無菌空氣。
3、腐乳制作:
1)菌種: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產(chǎn)生的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條件:15-18℃,保持一定的'濕度。
4)菌種來源:空氣中的毛霉孢子或優(yōu)良毛霉菌種直接接種。
5)加鹽腌制時要逐層加鹽,隨層數(shù)加高而增加鹽量,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
4、泡菜制作:
1)原理: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 2C3H6O3+能量
2)制作過程:①將清水與鹽按質量比4:1配制成鹽水,將鹽水煮沸冷卻。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后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②將新鮮蔬菜放入鹽水中后,蓋好壇蓋。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以保證乳酸菌發(fā)酵的無氧環(huán)境。
3)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俜椒ǎ罕壬;
、谠恚涸邴}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山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 3
一、相關概念:
1、新陳代謝:
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2、細胞代謝:
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的許多化學反應。
3、酶:
是活細胞(來源)所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一類有機物。
4、活化能:
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發(fā)現(xiàn):
1、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
4、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fā)現(xiàn)少數(shù)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質:
大多數(shù)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數(shù)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
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
2、專一性:
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3、酶需要較溫和的作用條件:
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
山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 4
1、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導致疾病。如:克山。ㄈ蔽
2、赤道板就是細胞板。
3、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內(nèi)部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4、有少量抗體分布在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5、真核生物的同一個基因片段可以轉錄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mRNA。原因:外顯子與內(nèi)含子的相對性。
6、洋蔥表皮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必須是連續(xù)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
7、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動物細胞(受精卵、2~8細胞球期、生殖細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講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實例:克隆羊),胚胎干細胞具有發(fā)育全能性。
8、原生質層、原生質體是同一個結構。
9、只有頂芽才能產(chǎn)生生長素、側芽不能產(chǎn)生生長素。
10、激素直接參與細胞代謝。
11、細胞器上也有糖蛋白。
12、抗體、胰島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經(jīng)遞質的分泌方式是主動運輸。
13、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種生物只有一種遺傳物質,細胞生物就是也不是次要的遺傳物質,而是針對“整個”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數(shù)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14、隱性基因在哪些情況下性狀能表達?、、、單倍體,純合子,位于Y染色體上。
15、染色體組不等于染色體組型不等于基因組。染色體組是一組非同元染色體,如人類為2個染色體組,為二倍體生物;蚪M為22+X+Y,而染色體組型為44+或XY。
16、病毒不具細胞結構,無獨立心陳代謝,只能過寄生生活,用普通培養(yǎng)基無法培養(yǎng),之能用活細胞培養(yǎng),如活雞胚。
山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 5
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nèi)產(chǎn)生,能從產(chǎn)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shù)叫螒B(tài)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表現(xiàn)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5.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6.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shù)。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征。
7.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8.調(diào)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抽樣檢測法、取樣器取樣進行采集、調(diào)查的方法。
9.K值: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shù)量。
10“J”型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Nt=N0λt。其中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shù)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shù)量,λ表示該種群數(shù)量是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
11.群落:同一時間內(nèi)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12.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
13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4.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15.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山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 6
一、基因突變的實例
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虐Y狀 紅細胞由正常的圓餅狀變成鐮刀型,導致紅細胞不能順利通過毛細血管聚集在一起,紅細胞破裂(溶血),造成貧血。
、撇∫ 基因中的堿基替換。 直接原因: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的改變 根本原因:控制血紅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2、基因突變
概念: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二、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1、基因突變的原因:有內(nèi)因和外因
外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
化學因素:如亞硝酸、堿基類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谱匀煌蛔(內(nèi)因)
2、基因突變的特點
、牌毡樾寓齐S機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頻性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變的時間
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
4.基因突變的'意義:是新基因產(chǎn)生的途徑;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進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組
1、基因重組的概念
2、基因重組的類型
隨機重組(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交換重組(四分體時期)
3.時間: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體時期)
4.基因重組的意義
【山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相關文章:
山東高考政治基礎知識點歸納06-13
江蘇高考生物基礎知識歸納06-14
江蘇高考生物必備基礎知識06-14
上海生物高考基礎知識總結06-14
廣東高考生物基礎知識匯總06-14
山東高考生物必備知識點06-15
山東生物高考必備知識點歸納06-14
高考生物重要的基礎知識點12-05
高考生物的基礎知識點總結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