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散文
有關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散文篇一:家鄉(xiāng)的風俗
我的家鄉(xiāng)藏在一座大山的山坳里。全村百十戶人家全姓賈,而且統統按先祖排列的“恭忠承澤慶延長,圣德宏開佑啟昌......”的字派取名,流傳至今。
故鄉(xiāng)人西岱村人最大的愛好莫過于嗜酒。不管男女老少個個出來斤兒八兩不在話下。記憶中,故鄉(xiāng)人吃酒是全不需要出寨上鎮(zhèn)去打的,這里家家戶戶會烤酒。他們從老木青山采來百劃煉成“曲子”,將五谷雜糧篩選洗凈,在一口大塘鍋上架起半人高的杉木,甑底安一根卷槽,然后將發(fā)好的“酒娘子”倒入甑內。灶孔內塞上三根柏木蔸子,紅紅兒一陣文火,不多時,股股清冽熱酒從木槽溢出,注入缸里,頓時滿屋飄香,沁人肺腑。在西岱灣,不管去哪戶鬧家,主人都會先用瓷缽海碗從酒缸舀一碗溫酒要你品嘗他家“手藝”,繼而端出生水耳鍋煨在酒缸邊,割一些煙薰臘肉邀你呷酒。如果鬧寨人裝謙虛,但會遭訓:“哼,不吃酒算什么西岱人?”要是外來人講客套,也會領受一句:“進屋不端碗不唱酒,就是看不起我西岱人!”西岱人以酒待客以酒交友遠近聞名。
西岱人自古講究個做人要正,侍人要誠。寨中人一旦出現了什么“偷雞摸狗”之事,必然會遭到全寨人的指責與訓斥。再如欺薄父母小看媳婦之類,一些長輩會自發(fā)三天五頭往他家跑,辭嚴歷色話孝道,苦口婆心道真經,不然青年人不轉心。西岱村的姑娘出嫁前都要經受長輩的“家教”,孝敬父母、勤儉持家、夫妻恩愛是哭嫁歌里常唱不衰的主題。因此,西岱人外出辦事無不講究個面子顧及個寨風寨俗的。村里有個五保護叫賈佬二,平時村干部對其冷暖都有著細致關照,但有人發(fā)現他在過年前幾天,在街頭行乞,寨上人曉得后很憤滿,大家邀約把粑粑酒肉推到他屋。他激動而慚愧,發(fā)誓不再丟丑,“否則不是西岱村人!”
改革開放后,西岱村風俗在發(fā)生變化,原來全寨清一色的賈氏門庭,現在已經相繼遷進了張?zhí)锿跖碇芩卫,演化成了一個民族大家庭。這些五名雜姓中有技術能手、專業(yè)大戶、上門女婿。一些小字輩們?yōu)⒚摰煤,他們竟從沿海一帶“引進”小伙子當妹夫,“引進”姑娘當嫂子,把寨上古樸風俗攪得五花八門。
老輩人最忌諱的是跳什么舞,嬸嬸和侄兒、伯叔連姑姑,不成名堂了。開初,他們站在寨頭喊,“誰跳,就放誰的腳筋!”后來從電視里看得多了,慢慢接受了,也就不吼了,甚而心里癢癢邀人搬凳來跳舞的院壩里聊天,把“舞”當戲看。
西岱村里長有一棵大楓樹,不知是哪朝哪代種下的,寨上人都說它成“精”了,象征賈氏祖先。于是每至初春在院壩坎上種上一棵常青樹或果木樹以示對祖先的紀念。九十年代青年人不興老套了,說改革應是快節(jié)奏的。春寒料曉,一撥年輕人上山造起“民兵林”、“婦女林”來。老人們只好翹起二尺旱煙桿,憨憨地對大楓樹說:“唉,老文章不值錢羅!”
到二十世紀以后,西岱村風俗自然融進了許多現代意思,如姑娘出嫁就不興坐八抬大轎了,而時興坐花車。以前的全套木質嫁奩現在變成了全套電器。自制酒工藝早就丟掉了,年輕人講排場,紅白喜事全用瓶裝酒,酒席上還要擺上飲料,葷素菜不下10樣呢,跟城市里有點相近了。
改革開放,移風易俗,與時俱進這是自然規(guī)律。然而,有的習俗的引進使西代村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有點反感。如村里做紅白喜事的場面和氣氛就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以前哪家老人去世了,全寨人自然會不喊自來的去幫忙,除請幾個道士敲敲打打“超度亡靈”之外,就是大家自發(fā)地幫喪家守守欞,陪陪伴,唱幾晚孝歌,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對生者的安慰,對晚輩的教育,F在卻大不一樣了,當然比以前熱鬧、氣派。首先是在靈堂前面擺上三五七八桌麻將,自然還有紙牌、象棋等娛樂工具,F在的人玩這些很投入,唱孝歌就免了。家庭經濟好的還會請文藝演唱隊,現代的樂隊很時髦,全演奏的是流行歌曲:“妹妹你坐船頭”、“黃土高坡”等等。
有一天,村里一位老人過80壽慶,兒子媳婦為了表示晚輩心意,辦了豐盛的酒宴,請來了親朋好友,當然也請來了樂隊為其助興,氣氛自然很熱烈啊,不知哪個點了一首歌:“西邊的太陽快要下山了,鬼子的魔日就要來到了......"老人一聽不對勁,走上去搶過話筒就對兒子說:“崽子,你今天是想咒我早點死是嗎?”全場人都笑得前仰后翻。
有關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散文篇二: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有關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散文篇三:我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xiāng)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散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03-01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06-2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1-0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1-0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5-14
與家鄉(xiāng)風俗有關的作文06-18
寫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8-07
家鄉(xiāng)清明風俗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