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編導怎樣寫出更加流暢的劇本
編導就是編和導,從編導從事的工作性質(zhì)來看編可理解為:編寫、編撰、編排、編輯、編劇等;導可理解為:引導、指導、領導、導向、導播、導演等。那么編導怎樣寫出更加流暢的劇本呢?快來看看吧。
一、有“彼岸”才有方向
從寫作的經(jīng)驗來看,我們在編一個故事的時候,往往會寫主人公要歷經(jīng)千難萬險去完成一項任務,在這條漫長的奮斗路上,就如同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會出現(xiàn)許多岔路口——三岔路口,十字路口,甚至樹狀岔路口,這時,我們的主人公面臨著選擇:
到底走哪條路?與其說這是在考驗主人公,不如說就是在考驗我們編劇自己。
也許你會說,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似乎可以選擇任何一條路。而且,每一條路都有不同的精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為什么不呢?所以,我們不會介意去選擇某一條路,或刻意否定某一條路。
是的,我們沿著憑感覺選擇的一條路快樂地往下走,這沒有什么呀!很好呀!我們愉快地暗示自己,選擇是不難的。
可是,我們在不遠處又遇見了一個岔路口。我們繼續(xù)憑著直覺(甚至無意識)選擇了其中一條路,接下去又出現(xiàn)的岔路口我們依照先前的做法繼續(xù)走。
走著,走著,忽然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迷路了!我們漫無目的地走,怎么迷路了呢?既然沒有目的地,應該就沒有迷路一說呀!
但是,我們?nèi)匀桓杏X心里不踏實。因為,我們雖然出發(fā)的時候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卻希望我們的每一步都是有邏輯的,是走向某個必然的結局。
事實上,我們用剛才那個方法,走出來的就是一條隨機的路線,一條非邏輯、非因果的路線,就像一只漂在大海上的小船,隨波逐流。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居然無法回頭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我們沒有目標和任務,想回到某個岔路口重新選擇,依然是盲目的,我們會出現(xiàn)選擇恐懼癥,無法做出選擇。
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提出了“倒著寫”的方法。說是倒著寫,其實不可能真的從最后一個字或最后一個段落往前“倒著寫”,而是倒著設計。就是
先想好結局,
然后想好最后一個高潮,
然后倒著推,
設計倒數(shù)第二個高潮,
倒數(shù)第三個……一直到正數(shù)的第一個高潮。
每個高潮(拐點)都是一個目標,沖著這個目標寫,還是要正著寫,當寫到某個岔路口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哪一條路是正確的路了。即便我們走錯了一個岔路口(有時也許是故意走錯的),到了下一個路口也來得及折回來。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寫完之后倒過來看人物走過的路,發(fā)現(xiàn)這是一條有邏輯,有因果的路,這才是真正的寫作。
有人會說,我寫劇本就不寫大綱,更不會想好結局再動筆。開始寫作的時候,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結局是什么。
還有人會說,那韓劇呢?臺灣劇呢?情景喜劇呢?美劇呢?他們都不知道結局,不是也寫出那么多好作品嗎?
是的,不知道結局,未必就無法寫作。問題不在于是不是真的有一個結局,而是寫作是不是有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有的時候表現(xiàn)為設計了一個總結局:
有的時候是單元故事的結局;
有的時候是作品的主題思想;
有的時候是主人公性格的一貫性,等等。
在寫作實踐中,的確也有許多作家、編劇是無提綱的,無結局的,但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彼岸”。他一定知道他要寫向何處,主人公要去到何處。他一定知道他想表達什么,表現(xiàn)什么。
我們反對的是無邏輯、無意識、無控制、無目標、無主題、無任務……的隨波逐流式的寫作。
此外,對于新手來說,我們提倡先想好結局和最后一個高潮再開始寫作。即便真到了結局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推翻了最初的設計,但有這樣一個結局,還是比沒有這個結局更好。
二、懸念的設置往往是倒置的
當我們看一部精彩絕倫的影視作品時,往往會由衷地佩服編劇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那些牽腸掛肚的懸念設置、令人拍案叫絕的解套高招和震撼心靈的意外結局。這個編劇太高明了!
他怎么想得出如此絕妙的解套方法?
他是怎么做到的?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萬萬沒想到!于是我們自卑了,我們自嘆弗如,無地自容。
當然,不可否認,高明的編劇的確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機敏,但是,他們除了天生冰雪聰明之外,也有一些技術和方法是可以學習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復制的!打個不是很恰當?shù)谋确剑?/p>
大家一定看過魔術表演。當我們看到魔術大師們精彩的表演,時而騰空飛起,時而大變活人;時而死里逃生,時而長城搬家……,那時看得我們所有的人都像小孩子一樣張大了嘴巴哈喇子直流,驚呼不可思議。然而,假如,你有機會走進后臺去看大師們的排練,去看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的'設計,近距離觀賞他們的道具,你會恍然大悟——啊,原來是這樣!
原來真相是如此地簡單和明了!甚至,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個真相一直都在那里,是我們忽略了它,甚至全都沒有發(fā)現(xiàn)它。而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不是那個真相是多么復雜,多么高深,多么的難以察覺,沒發(fā)現(xiàn)的原因竟然是——對了,是的,正是魔術師所制造的迷障。也就是說,一個魔術大師的高明之處,并不是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找到了一個絕世的真相,而是他在我們發(fā)現(xiàn)真相大家道路上設置的障礙!
這才是一個魔術大師和一個編劇大師要做的事:制造障礙、屏障、誤導、假相!一個魔術師和編劇的水平高下,取決于他們制造屏障的本事大小。
這就是我所說的第二個道理,為什么我們要“倒著寫”?如果我們不知道真相——結局,我們怎么可能制造發(fā)現(xiàn)真相的障礙和迷障呢?
三、故事在于無常與變化
所謂變化,就是從常態(tài)變成非常態(tài),也許還要從非常態(tài)再變回常態(tài)。所謂常態(tài),就是有序,就是規(guī)律,就是習以為常。我們習慣于許多事物的正常演進,習慣了對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的猜測和預料。但是,如果我們的故事總是這樣順著寫,總是讓觀眾猜到了結局,就不好看了。
故事就是你總有猜不到、料不到,想不到的變化。然而這些“想不到”,其實是從“想得到”演變來的.。
所以,我在說編劇秘笈是“倒著寫”的同時,還說應該“反著寫”,就是這個意思。
假如我們的結局是男主和女主結婚了,那先前就應該是差點沒結成婚;
假如我們的男主和女主結尾時分手了,那之前一定是差點就結婚了。
他最終登上了那座山,那之前是差一點就放棄了;
她最終在比賽中被淘汰,之前一定是差一點就成功。
要達到這個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戲劇效果,就得先知道結局是什么!
這樣的方法常常被使用在我們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當我們想啟動一個單元故事的時候,到底怎么寫?我第一句要問自己的話就是,這個單元的最后結點是什么?當我知道了這個結點,就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結點。
進而知道怎樣讓觀眾期待這個結點,并且不急不慌地引導觀眾朝著這個結點前進,還讓他們一時半兒達不到結點。在最后即將達到的時候,再來一個大得幾乎難以越過的難關,朝著錯誤的方向誤導一下他們,最后才找到一個機緣,逆轉了一切情況,達到那個結點。
故事這樣編,難道不是容易了許多嗎?
【編導怎樣寫出更加流暢的劇本】相關文章:
怎么設置win7系統(tǒng)更加流暢11-03
編導制作劇本的精華要素10-31
怎樣讓電腦不卡運行流暢09-15
編導考試分鏡頭劇本寫作指導08-04
「編導藝考」電影劇本格式范文09-04
編導紀錄片怎樣拍攝06-25
普通話流暢語言技巧10-17
英國留學怎樣寫出一封真正的好文書07-05
編導是什么-編導的就業(yè)前景06-27
鼠標移動不流暢是怎么回事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