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二必備知識要點總結
到了高中,學習歷史的方法要改變,學習到必修二的歷史內容時,我們要開始學會總結知識點。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必修二知識要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一、“重農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變法,為后來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統治
3.明清兩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具體表現
(1)明清兩代繼承傳統的專賣制度。
(2)對民營商業(yè),不斷加征商稅。
(3)歧視商人,限制商人的社會地位
(4)組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yè),壓制民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4.關于對明清“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1)積極作用:重視農業(yè)保護了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
(2)消極作用:阻礙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妨礙了國內市場的擴大,違背了歷史潮流。
二、“海禁”與“閉關鎖國”
1.“海禁”的直接原因: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2.“海禁”的表現
民間貿易:明初實行“海禁”,禁止民間貿易;明中后期重開“海禁”允許民間貿易
官方貿易:積極開展官方貿易,官方貿易一直不斷
3.“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4.“閉關鎖國”的直接原因:為了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
5.“閉關鎖國”的表現:清代初年,厲行海禁、遷界,海外貿易陷入停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貿易;乾隆開廣州通商,特許“十三行”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實行“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自然經濟
歷史必修二知識歸納
古代中國主要土地制度
1.井田制:
(1)時間:商周出現----------西周達到鼎盛------春秋開始瓦解---------戰(zhàn)國廢除
(2)性質: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所有制
(3)春秋時期瓦解的原因:①生產力的發(fā)展是根本原因
、诟髦T侯國先后變法,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葢(zhàn)國廢除的標志: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
2.土地私有制:
(1)時間:春秋時期出現,戰(zhàn)國時期土地私有制完全確立
(2)確立的標志:戰(zhàn)國時期,商鞅在秦國大舉進行變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確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地主獲得土地的主要來源:土地兼并
(4)土地兼并在封建社會不能徹底根除的主要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⑴冶煉技術:①青銅鑄造(商周)
、谝辫F:A春秋時期冶煉生鐵技術出現 B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作燃料,南宋開始焦碳冶鐵。
、 紡織業(yè):A.中國在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繅絲)B、漢代(絲國)C、唐代(緙絲)
D元代(黃道婆)發(fā)明了腳踏三錠紡車 元明時期:(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
明代后期:棉布成為主要衣料。
、侵拼蓸I(yè):①新石器時代(陶器)②東漢(青瓷)③南北朝(白瓷) ④宋代(瓷都)⑤彩瓷(元代)
歷史必修二知識要點
城市的發(fā)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業(yè)交易受到官府的嚴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zhèn),
2. 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現了夜市、曉市、草市等;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
4、因經濟發(fā)展興起的城市:
漢唐 絲綢之路 (敦煌、樓蘭);唐宋 海上絲綢之路(泉州、明州、揚州、杭州、登州)
明清 工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興起的中小工商業(yè)市鎮(zhèn)(棉紡織的.松江、冶鐵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鎮(zhèn))
(1)含義:主張重視發(fā)展農業(yè),限制打擊工商業(yè)的經濟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現象屬于“重農抑商”): 農本商末的思想;鹽、茶等重要商品的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組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yè)
(3)首倡:戰(zhàn)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4)原因:商業(yè)的不穩(wěn)定性及商人流動性大的特點與強調耕戰(zhàn)、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發(fā)生
矛盾。(5)推行:漢初嚴厲推行;中唐以來以后又有了某種松動。明清時期固守重農抑商思想。
(6)后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yè)發(fā)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使中國落后于世界
、嗽u價:A、該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于封建經濟的確立,封建制度的確立和鞏固,維護國家統一具有積極作用
【歷史必修二知識要點總結】相關文章:
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知識要點總結10-27
歷史必修二會考必備知識要點10-24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要點總結11-18
高中必修二歷史知識要點框架11-10
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要點10-18
必修一歷史必備知識要點10-13
高考政治必修二知識要點總結12-05
歷史必修三必考知識要點歸納10-24
必修二化學知識要點歸納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