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教學探索與研究的論文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口頭語言的出現(xiàn)更是先于書面語言的使用,它在語言交際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實質(zhì)上是良好的語言素質(zhì)培養(yǎng)。漢語和英語分屬不同的語言體系,彼此間存在很大的差異。長期習慣性的使用某種語言必定培養(yǎng)出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模式,而特定的思維方式又反過來影響語言的表達。由于語言本身以及思維文化的差異,成功地跨文化交際頗為困難。加之,傳統(tǒng)正規(guī)的語言教育總是把重心放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語言產(chǎn)出,即說的能力滯后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個問題已引起外語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西方語言學界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專門探討對母語以外的語言的學習。二語習得研究認為:外語學習的起點是為學習者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當語言輸入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習者會自然而然地習得該語言的知識,具備語言輸出的欲望與能力。在這一階段應盡量減少學習者的情感過濾,避免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以免影響語言輸入的接收效果。二語習得理論還指出:語言的學習不只靠模仿和記憶,語言學習應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學習者應該能夠使用有限的語言規(guī)則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句子。學習者在學習語言時往往停留在對語言能夠理解的程度,但這不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習者應該能夠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交際。要想達到較高語言水平,語言輸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得以檢驗自己對所學語言的掌握情況。輸入和輸出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共同構成語言習得的全過程,缺一不可,因此外語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安排兩種不同習得方式的內(nèi)容。在輸入與輸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克服情感障礙,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大學階段學生們已經(jīng)擁有獨立的人格,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因而非常在意他人,尤其是同齡人對自己的看法。學生學英語張口難,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因為害怕出錯受到同學們的嘲笑,或擔心自己講話不夠流暢而羞于張口,這樣就對口語練習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從而導致對口語練習完全失去興趣。教師應當注意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興趣愛好、個人經(jīng)歷等,以便合理安排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難度,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導入部分應當采用輕松的形式,如:閑聊式、幽默式、啟發(fā)提問、講故事、懸念式等各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談起,如:電影、音樂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就會逐漸消除緊張情緒,成功地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學習內(nèi)容上。此外,教師要靈活地安排各種形式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
2.提供充足而真實的語言輸入
語言的學習是要以充分的語言輸入為基礎,片面地強調(diào)大量的口語訓練,不但不會達到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預期效果,甚至會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有的學生口語表達很流利,但僅限于常用的話題與句型,而他們口語的流利度會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從而忽視了對英語的繼續(xù)學習。久而久之,不但不會進步,反而會形成許多頑固的錯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而真實的語言輸入,就需要為口語課堂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師課堂使用的語言應針對學生情況做出適度調(diào)整,并做到準確、簡潔、流暢。準確不僅指對語法、詞匯的準確運用,也包括語言的組織要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語言的內(nèi)容要符合西方文化傳統(tǒng)。語言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生活需要的不斷變化,以及當今社會科技的迅速發(fā)展與文化的繁榮,語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更新變化。新詞與新的表達法層出不窮,一些陳舊的語言表達漸漸淡出。這對語言教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習,才能對學生起到引導與示范作用。為此,教師應該經(jīng)常閱讀原汁原味的報刊文章,廣泛參與交流與實踐活動。另外,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用英語講課的語言輸入是不夠的,教師應根據(jù)每堂課的.授課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留一些材料供學生課下閱讀,為學生提供高質(zhì)量的輸入語料。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圍繞一個話題發(fā)言,然后把有關這個話題的示范文章和段落印出來發(fā)給學生,或者讓學生先讀一篇相關內(nèi)容的文章,然后讓他們進行總結、復述,再對文章的觀點加以評論。按照這種方式進行語言學習,學生能夠迅速將輸入語料進行加工和內(nèi)化。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口語的練習,可以有效地促進口語能力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引導和修正語言輸出,開展靈活多樣的交際活動
口語學習最終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學生的語言操練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教師應將課堂大約一半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口語操練。組織課堂交際活動,可以采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們表達的欲望,如:單詞編故事、故事接龍、特定語境中的對話、演講與即興發(fā)言等。
教師還應指導學生課后做大量的口語練習,讓學生自己尋找搭檔,或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來共同完成一個調(diào)查項目或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利用好課余時間大量練習。
還有一點值得格外引起注意的是:教師應當恰當處理學生在口語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知道,即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講起英語來也時常會出錯,而學生們在語言環(huán)境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學習第二語言,在短時間內(nèi)思考選擇詞匯并完整地組織語言并非易事。教師應予以一定的寬容與耐心,不要遇錯必糾,也不要打斷學生講話、立即糾正,而應當多鼓勵學生大膽地講,肯定成功的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將學生經(jīng)常犯的或較為嚴重的語法詞匯錯誤記下來,待學生講完之后再加以修正。
總而言之,教師只有充分地掌握語言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經(jīng)驗,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保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JeremyHarmer.Howtoteach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英語口語教學探索與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探索高中生英語口語教學新趨向論文09-17
關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研究論文07-30
在課程意義探索與敘事研究中的教學方式論文07-30
大學英語口語交際策略教學研究論文12-04
基于COLSEC的詞塊研究及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論文12-03
英語口語測試的效度研究論文12-06
高職院校的英語口語課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論文07-30
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方法的研究論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