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麻雀》課后教學總結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里,我們有得也有失,有苦也有甜,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總結呢?相信寫教學總結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麻雀》課后教學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麻雀》課后教學總結 1
《麻雀》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的一篇文章,它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tài)、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僅刻畫出小麻雀的弱小,獵狗的兇暴,“我”的同情憐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勇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親子”、“母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麻雀》一文比較短小,但意蘊豐富,耐人品味。它是本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所以經過考慮,我打算用一課時把它上完。本課的教學重點: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xiàn)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教學難點: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母愛的力量)。同時我也制訂了相應的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表現(xiàn)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2、得母愛的偉大和熱愛幼小是一種高尚的品質。為了這一教學目標,我便作了如此的教學設計。
首先以輕松的導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再從優(yōu)美的鳥叫聲中走近文本。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輔以相應的板書:
吃 保護
獵狗→小麻雀←老麻雀
愛的力量是巨大的
使學生一目了然地明白課文的主線:獵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不惜犧牲自己去保護小麻雀。這樣既突出了文章的內容又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學生一目了然,從容地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和中心。從而為深入地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注意指導朗讀,當學生難以進入情境時,我根據(jù)作者的描述,讓學生想象小麻雀的幼小無力,獵狗的兇狠龐大,老麻雀的英勇無畏以及它們的動作和神態(tài)。在感受的基礎上再朗讀,效果顯著,進步很大。我與學生一起感受:從“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敝懈惺苄÷槿傅目蓱z、無耐與孤單,正如朱佳圓所說:“此刻,它是多么需要媽媽呀!”從“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敝懈惺塬C狗的.龐大、兇猛,從自己的對比中感受老麻雀的弱小。從而體會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所需要的那種勇氣。
在體會中,我也帶領學生從字到詞,再到句,再到篇。比如在感受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的那一瞬間,抓住“落”這個字,讓學生深入體會,為什么用“落”,用“落”字好,好在哪里?能否換一個詞?換什么?好嗎?有什么問題?……從而體會用落更能體現(xiàn)出老麻雀飛下來的速度快和當時情況的緊急。在高潮部分,我抓住兩個“可是”在明白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的同時,體會它當時的心理!翱墒且驗榫o張……可是它不能……”老麻雀雖然緊張,但它并不退縮,并不放棄,兩個轉折更體現(xiàn)出它那超乎尋常的勇氣。
在課堂的結尾,我還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我”,使他們置身于課文意境之中,進行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變作者為自己,動之以情。“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蔽覟槭裁匆獑净匚业墨C狗呢?你覺得“我”當時會想些什么?或會對獵狗說些什么?安排小練筆,在動中的基礎上充分動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麻雀》課后教學總結 2
《麻雀》這篇課文的教學已經結束,以下是對本次教學過程的總結。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字詞學習方面,學生通過預習、課堂講解和練習,較好地掌握了課文中的生字詞。他們能夠準確認讀、書寫,并理解了 “拯救、嘶啞、搏斗” 等重點詞語的含義,為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在閱讀理解上,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通過對課文的反復誦讀和分析,學生學會了從文中提取關鍵信息,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在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如 “老麻雀是如何保護小麻雀的?”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們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更是讓學生深入體會了文中角色的情感,使他們更加直觀地理解了課文。
在分析課文寫作手法時,學生們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對老麻雀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并且體會到這些描寫對表現(xiàn)老麻雀勇敢無畏精神的作用。他們學會了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為今后的寫作積累了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力量。他們被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不惜犧牲自己的行為所感動,很多同學在課堂討論中都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到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保護,情感得到了升華,達到了預期的情感教育目標。
二、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
教學方法多樣化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播放一段麻雀的視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講解課文時,角色扮演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將自己置身于課文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了角色的情感和行為。
注重文本分析
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文本,從字詞到句子,從描寫手法到文章主旨。通過對重點段落的精讀,如老麻雀面對獵狗時的表現(xiàn),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準和描寫的生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在討論母愛主題時,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使抽象的情感變得具體可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同時也拉近了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距離。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個體差異關注不足
在小組討論和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參與度較低,沒有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更加關注這部分學生,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問題和學習任務,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時間把控不夠精準
在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花費了較多時間,導致后面總結課文寫作特點的環(huán)節(jié)有些倉促,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深入思考和討論。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四、改進措施
分層教學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在課堂提問、作業(yè)布置等方面,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和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優(yōu)化教學設計
在備課過程中,更加細致地規(guī)劃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預留一定的彈性時間,用于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或學生的意外提問。同時,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及時反思時間使用情況,以便在后續(xù)教學中進行調整。
總之,通過本次《麻雀》的教學,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學生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麻雀》課后教學總結 3
《麻雀》這堂課文教學已經落下帷幕,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收獲了寶貴的經驗,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下是本次教學的總結。
一、教學目標落實情況
基礎知識掌握
在字詞教學上,采取了預習檢查、課堂講解和課后鞏固的方式。學生對生字的讀音、字形和字義有了較為扎實的掌握。如 “嗅”“龐然大物” 等字詞,通過課堂上的認讀、書寫練習和用詞語造句等活動,學生能熟練運用。
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學生們能夠準確說出故事發(fā)生的場景、角色以及事件發(fā)展的脈絡。通過引導學生概括段落大意,他們學會了梳理文章結構,理解了作者是如何通過情節(jié)推進來展現(xiàn)麻雀的勇敢和母愛的偉大。
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在學習方法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在預習階段,要求學生自主查閱資料,了解麻雀的生活習性,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在課堂上,通過問題引導,如 “作者為什么要描寫獵狗的兇猛?” 讓學生自主思考,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提高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合作學習方面,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在討論老麻雀的行為體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時,小組成員各抒己見,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情感價值滲透
在情感教育上,通過對課文中老麻雀保護小麻雀場景的深入分析,學生深刻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課堂上,許多學生分享了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愛,情感共鳴強烈,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實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滲透。
二、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在講解課文時,通過多媒體展示獵狗和麻雀對峙的畫面,同時播放緊張的背景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現(xiàn)場。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容易進入角色,理解課文中角色的情感變化。
引導提問精準
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的問題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問題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例如,從 “文中描寫了哪些角色?” 到 “老麻雀的哪些行為表現(xiàn)出了它的`勇敢?” 再到 “作者是如何通過描寫來表現(xiàn)母愛的偉大?” 這些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幫助他們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挖掘了課文的內涵。
文本拓展適度
在完成課文講解后,進行了適度的文本拓展。讓學生閱讀一些關于動物母愛的其他短文,并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母愛的理解,還拓寬了他們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了比較閱讀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互動深度不夠
盡管課堂上有較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但部分互動仍停留在表面。例如,在小組討論中,有些小組只是簡單地回答了問題,沒有深入探討其他可能的答案或對問題進行拓展。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互動,鼓勵他們提出更多有價值的觀點。
對教材挖掘不夠全面
在分析課文時,側重于對老麻雀行為和情感的解讀,而對獵狗這一角色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夠深入。獵狗除了作為襯托老麻雀勇敢的對立面,還有其他一些潛在的作用,如反映自然界的生存法則等,在教學中沒有充分挖掘,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全面。
四、改進措施
加強互動引導
在今后的小組討論等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梢酝ㄟ^提出更具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互相追問和反駁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討論。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后,進一步追問 “為什么”“還有其他想法嗎?” 等,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提高課堂互動的質量。
深入挖掘教材
在備課過程中,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從不同角度解讀文本中的每個元素,包括角色、情節(jié)、環(huán)境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對于獵狗這一角色,可以組織專門的討論,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挖掘其在文中的多重意義。
通過本次《麻雀》的教學總結,我明確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為今后的教學改進提供了方向。我將不斷反思和改進,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麻雀》課后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掌聲》教學課后總結07-11
繪畫教學課后總結06-24
蛙跳教學課后總結10-09
相遇問題教學課后總結05-31
歐洲西部教學課后總結09-04
小學課后服務教學總結08-08
課堂音樂教學課后總結06-01
數(shù)學教學的課后反思總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