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經?吹皆囶}的身影,試題是參考者回顧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參考資料。什么樣的試題才是好試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 1
1.指導課程編制過程最為關鍵的依據是( )。
A.課程內容
B.課程方案
C.課程目標
D.課程設計
2.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對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要求是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 )。
A.活動課程
B.社會課程
C.學校課程
D.特色課程
D.內化
3.格塞爾的“同卵雙生子爬樓梯”的實驗充分說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學習訓練
B.遺傳素質
C.教師教學水平
D.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
4.心理輔導的基本目標是( )。
A.開發(fā)潛能
B.尋求發(fā)展
C.個案輔導
D.學會調適
5.認為學習的內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學材料對官能訓練的價值。這是( )關于學習遷觀點。
A.共同要素說
B.形式訓練說
C.經驗類化理論
D.關系轉換理論
6.北京史家胡同小學開展“小博士”工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少則兩周,多則三四個月,自己探索一個專題,或完成一部童話作品。此活動的開展體現了( )的教學原則。
A.循序漸進
B.啟發(fā)性
C.直觀性
D.理論聯系實際
7.下列不屬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的是( )。
A.矯治性
B.預防性
C.發(fā)展性
D.治愈性
8.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教育中,起著( )作用。
A.關鍵
B.基礎
C.前提
D.定向
9.教師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完成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這種教學組織是( )。
A.設計教學法
B.道爾頓制
C.班級授課制
D.個別教學制
10.下列哪種反應是對挫折的`積極應對反應?( )
A.升華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11.“一俊遮百丑”“一壞百壞”等觀點體現了( )。
A.暈輪效應
B.近因效應
C.刻板效應
D.投射效應
1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體現了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的哪一個階段?( )
A.從眾
B.服從
C.認同
13.“喜者見之則喜,憂者見之則憂”反映了( )。
A.激情具有爆發(fā)性
B.心境具有彌散性的特點
C.應激是一種適應性反應
D.心境具有微弱的特點
14.當問及“假如你是校長,你如何對待逃學的學生”時,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種做法。根據皮亞杰的思維發(fā)展階段理論,這是因為中學生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具體運算階段
C.形式運算階段
D.前運算階段
15.學生經常利用畫表格的方式來對學習內容進行整理歸類,這是運用了(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模式再認策略
D.組織策略
16.班集體在育人方面突出價值的實現是通過(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學生
D.集體教育
17.每個學生在所屬的班集體中都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與活動,因此,班集體有利于訓練學生的( )。
A.群體意識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8.形象聯想的學習策略屬于(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問題解決策略
1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句俗語為人格的( )特點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A.穩(wěn)定性
B.獨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0.《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所闡明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啟發(fā)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 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兼愛”“非攻”是來自下列哪個名人的思想(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莊子
1、【答案】C。解析:“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墨子的主要思想觀點。
2、最早在大學里講授教育學的學者是( )。
A、梅伊曼 B、赫爾巴特
C、洛克 D、康德
2、【答案】D。解析:1776年,康德在德國哥尼斯堡大學哲學講座中開講教育學,他是將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大學里講授的第一人。
3、“西鄰有五子,一子樸、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僂、一子跛,乃使樸者農、敏者賈、盲者卜、僂者績、跛者紡。”這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fā)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直觀性原則
3、【答案】B。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題干中根據人的個別差異性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4、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的上課時間,以大約20分鐘為一個課時。這種出現于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文納特卡制 B、活動課時制
C、道爾頓制 D、特朗普制
4、【答案】D。解析:特朗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是由美國教育學教授勞伊德·特朗普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教學形式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以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統(tǒng)一的上課時間。教學時間分配為:大班上課占40%,小班研究占20%,個人自學占40%。
5、一個數學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由于某種原因產生了對數學的厭惡,他在離開學校后很可能不會再主動研究數學問題了。這種現象屬于( )。
A、附帶學習 B、附屬學習
C、正規(guī)課程 D、顯性課程
5、【答案】A。解析:杜威將與具體知識內容的學習相伴隨的,對所學內容及學習本身養(yǎng)成的某種情感、態(tài)度的學習稱為“附帶學習(連帶學習)”。比如,一個兒童在學習數學時,養(yǎng)成對待數學學習的某種態(tài)度(如喜歡不喜歡)即附帶學習。
6、在教育活動中涉及“教育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是( )。
A、課程 B、教育評價
C、教學 D、教育目的
6、【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指教育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根據一定社會發(fā)展和受教育者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及規(guī)律,對受教育者提出的總的要求,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質量規(guī)格標準,同時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會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7、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屬于( )。
A、常規(guī)管理 B、目標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7、【答案】D。解析: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全程管理的一種班級管理方式。
8、主導價值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共性的課程是( )。
A、校本課程 B、地方課程
C、必修課程 D、選修課程
8、【答案】C。解析:必修課程是根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制訂的,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的科目,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共性。選修課程是針對必修課程的不足之處提出來的,是為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而開設的課程。地方課程是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發(fā)展的需要而開發(fā)設計的課程。其宗旨是補充、豐富國家課程,滿足地區(qū)差異。校本課程是學校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以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fā)或選用的課程。
9、班主任通過查閱學生的作業(yè)、學籍卡片等來了解學生的方法屬于( )。
A、書面材料分析法 B、問卷法
C、調查訪問法 D、觀察法
9、【答案】A。解析:書面材料分析法,即借助學生的成績表、作業(yè)、日記等書面材料對學生進行了解,題干中的“查閱學生的作業(yè)、學籍卡”正是這一方法的運用。
10、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 )。統(tǒng)一的`過程。
A、個體與環(huán)境 B、個體與社會
C、個體與教育 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
10、【答案】D。解析:德育過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發(fā)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和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
11、高中畢業(yè)會考是一種達標考試,屬于( )。
A、定量評價 B、相對性評價
C、形成性評價 D、絕對性評價
11、【答案】D。解析:絕對性評價又稱為目標參照性評價(標準參照評價),是運用目標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的評價。它主要依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編制試題來測量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不以評定學生之間的差異為目的。絕對性評價可以衡量學生的實際水平,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宜用于升級考試、畢業(yè)考試和合格考試。
12、白天進電影院,剛開始什么也看不清,過了一會兒,慢慢就能看清事物。這種現象屬于( )。
A、視覺明適應 B、聽覺適應
C、嗅覺適應 D、視覺暗適應
12、【答案】D。解析:視覺的適應可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暗適應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過程。題干中的白天進電影院即由明處轉入暗處,是暗適應現象。
13、《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聰穎多疑、孤僻清高。她的氣質類型是(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13、【答案】D。解析:抑郁質這類人情緒體驗深刻、細膩持久,情緒抑郁、多愁善感,思維敏銳、想象豐富,不善交際、孤僻離群,踏實穩(wěn)重、自制力強,但他們的行為舉止緩慢,軟弱膽小,優(yōu)柔寡斷。林黛玉的氣質類型是典型的抑郁質。
14、人們感知過、思考過或體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出現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是( )。
A、感覺 B、知覺
C、再認 D、回憶
14、【答案】C。解析:再認是指人們對感知過、思考過或體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呈現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例如,好友重逢,一眼就認出了對方;舊地重游,處處有熟悉之感。再認是記憶的初級表現形式,是比回憶較為容易和簡單的一種恢復經驗的形式。
15、曉東在解決了困擾他許久的數學難題后出現的喜悅感屬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15、【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人認識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體驗。例如,人們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時所表現的求知欲、認識興趣和好奇心、發(fā)現問題的驚奇感、問題解決的喜悅感、為真理獻身的自豪感、問題不解的苦悶感等。
16、問題解決被看作是思維活動的最普遍形式,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活動的智慧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和( )。
A、分析假設 B、總結反思
C、解決問題 D、檢驗假設
16、【答案】D。解析: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發(fā)現問題是首要環(huán)節(jié),第二階段是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是第三環(huán)節(jié),也是問題解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檢驗假設。
17、在科爾伯格有關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階段的研究中,尋求認可取向階段屬于(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后習俗水平 D、權威水平
17、【答案】B。解析:科爾伯格認為道德判斷可分為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后習俗水平。每個水平包括兩個階段,習俗水平的兩個階段是尋求認可取向和遵守法規(guī)取向階段。
18、下列不屬于維果斯基的觀點的是( )。
A、將心理機能分為高級機能和低級機能
B、認為人的心理發(fā)展是不斷內化的結果
C、認為每一個心理發(fā)展階段都有一個發(fā)展危機
D、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并認為“教學應走在發(fā)展的前面”
18、【答案】C。解析:C項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社會期望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fā)展危機。成功而合理地解決每個階段的危機或沖突將使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征、發(fā)展健全的人格。
19、注重訓練的形式而不注重內容的學習遷移理論是( )。
A、關系轉換理論 B、經驗類化理論
C、共同要素說 D、形式訓練說
19、【答案】D。解析: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關于遷移的理論,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它認為心理官能只有通過訓練才能得以發(fā)展,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fā)展的結果。
20、自我遵循的原則是( )。
A、快樂原則 B、現實原則
C、道德原則 D、利我原則
20、【答案】B。解析:自我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位于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其作用主要是調節(jié)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jié)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
21、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業(yè)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現代社會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這里所說的心理健康指的是( )。
A、一種持續(xù)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B、思維正常、體格強壯
C、體質好、身體無疾病狀態(tài) D、心理情緒穩(wěn)定、不急躁
21、【答案】A。解析: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表現為個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22、【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教育是社會環(huán)境的一部分,是影響人的發(fā)展的自覺的、可控的因素。教育對人的發(fā)展特別是對年青一代的發(fā)展起著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對個體的發(fā)展具有決定作用。
23、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3、【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
24、盲人失去視覺,通過實踐活動使聽覺更加敏銳的現象是感覺的補償。
24、【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感覺的補償是指某種感覺系統(tǒng)的機能喪失后,由其他感覺系統(tǒng)的機能來彌補。盲人失去了視覺,會增強其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的感受性,以發(fā)揮其補償作用。
25、場獨立型學生比場依存型學生的問題解決水平高。
25、【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其態(tài)度和自我認知易受周圍環(huán)境或背景(尤其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自己的內部線索(經驗、價值觀)為依據,不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傾向于對事物的獨立判斷。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只是個體認知風格的差異,認知風格或認知方式是個體偏愛的加工信息的方式,無優(yōu)劣、好壞之分,不能決定學習或問題解決水平的高低。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新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
26、【參考答案】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27、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鍛煉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7、【參考答案】
。1)目的明確,計劃周密,加強指導,堅持嚴格要求。
。2)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3)注意檢查和持之以恒,隨時總結。
28、簡述如何有效地組織復習。
28、【參考答案】
。1)及時復習。
。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3)復習方法多樣化。
。4)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5)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
(6)掌握復習的“量”。除了這六種有效組織復習的方法外,還要重視對記憶品質的培養(yǎng),并注意用腦衛(wèi)生。
29、簡述心理健康的標準。
29、【參考答案】
。1)智力水平正常。
。2)自我意識正確。
。3)人際關系和諧。
。4)生活平衡積極。
。5)社會適應良好。
。6)情緒樂觀向上。
。7)人格統(tǒng)一完整。
。8)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征。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30、新入職的張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有一次曉明遲到了一分鐘,張老師在沒問原因的情況下不準曉明坐回座位,讓他站在教室后聽課一上午。平時學生向張老師禮貌問好,張老師都對學生不理不睬的。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張老師敬而遠之。有一天,學校組織“學生與老師說心里話”活動。曉明對張老師說了自己與同學們的感受,張老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也調整了自己的做法。漸漸地,張老師發(fā)現學生們發(fā)生了變化,笑容多了,上課認真了,連最不愛說話的陳舒兒也對張老師有話說了,張老師對自己說“我也進步了”。
問題:請結合新型師生關系特點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18分)
30、【參考答案】
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主要包括: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
材料中的張老師開始沒有做到愛生。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換取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敬和信賴,而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又可激發(fā)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和學習條件。愛生是尊師的重要前提,尊師是愛生的必然結果。經過學生說出心里話之后,張老師的改變以及學生的變化表明張老師和學生最后做到了尊師愛生。材料中張老師與學生各自的變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學相長的特點。
31、小明和小華是同桌,某次考試中二人均得85分。小明開心地說:“我太幸運了,昨天做了套模擬題,居然有3道題重復!毙∪A卻嘟囔著嘴說:“哎,我已經復習得很充分了呀,可是還有幾個題目不太明白,最后一個題用哪個公式呢?看來,我還得好好地看看!
問題:(1)根據歸因理論,分析一下兩個人態(tài)度差異的原因。(9分)
。2)作為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9分)
31、【參考答案】
。1)在歸因理論者看來,個體對結果原因的解釋會反過來激發(fā)動機,影響行為、期望和情感反應。
小明將考試的成功歸因于運氣這個外部的、不穩(wěn)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雖然產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但存有僥幸的心理,假如之后的學習失敗也這樣歸因,會產生懈怠,不利于其學習成績的提高和長遠發(fā)展。
小華將自己學習的失敗歸因于努力這一內部的、不穩(wěn)定的、可控因素,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小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考試成績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因此產生了負面的情緒體驗。
。2)老師在對小明進行指導的時候,應該注意引導他將成敗的原因歸于努力等內部、不穩(wěn)定和可控制的因素,這樣才有利于小明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而對小華,老師應該跟她耐心分析考試成敗還有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況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的影響,同時鼓勵她繼續(xù)努力,爭取在以后的考試中發(fā)揮得更好。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相關文章:
2017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10-16
2017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06-04
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06-08
2017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模擬試題08-31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及答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