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教案

二年級數學厘米教案評價

時間:2025-04-22 03:13: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厘米教案評價例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厘米教案評價例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厘米教案評價例文

二年級數學厘米教案評價例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9~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線段。

  2、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4、會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5、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概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6、掌握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生活中較長物體的長度。

  7、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體會測量長度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繩子、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引發(fā)探究需要

  1、同學們觀察過嗎?在桌上的線是彎曲的,不過,把線拉緊,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兩手指間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嗎?(線段)還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線段呢?(直尺、課本的每條邊等??)

  2、你知道在兩點之間如何畫一條線段嗎?在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能畫幾條呢?

  3、設疑激趣談話:小朋友們,量一量你們的課桌有多長。請2~3個小朋友說出自己選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長量、有的用鉛筆盒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試著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幫忙,注意記錄結果。(為什么大家說的測量結果的數量不相同呢?)

  4、導入課題。

  通過小組討論認為只有工具一樣,測量的結果才一樣。我們通常用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談話:除了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還要有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不一樣,很多東西不能得到統(tǒng)一的結果。因此,我們的古人在很早就統(tǒng)一了計量單位。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學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發(fā)現(xiàn)的結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直尺上有長度單位,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直尺來量。量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1cm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長。

  同學們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別指出2cm,5cm和8cm的長度。用手指比劃一下1cm大約有多長。

  你是怎樣看的?引導學生匯報:從0到1是1cm長,從2到3也是1cm長??

  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cm。(如果學生問到1小格,教師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后再學習)

  議一議: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cm?

  學生找身邊長度大約是1cm的物體。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食指的寬大約是是1cm。田字格一條邊的長大約是1cm。訂書釘的寬大約是1cm(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cm,之后匯報,投影反饋)。請孩子們再用兩根手指比畫一下,1cm大約有多長呢?(學生比畫出1cm的長度)

  探究二:量一量蠟筆的長度。剛才我們認識了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幾厘米又是多長呢?里面分別有幾個1厘米?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cm大約有多長。

  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6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8cm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cm長?

  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

  下面回到剛才測量蠟筆的長度。先把蠟筆的一端對準0刻度,看看另一端所對的刻度是幾,從而測量出蠟筆的長度。

  三、認識米

  (一)問題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還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你能量出我們的黑板的長度來嗎?教師:哪兩位同學愿意來量一量?(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長度。)經過剛才的測量,有什么感覺?

  教師: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可以用長一些的尺子來量,用大一點的單位來量??

  學生讀后,教師拿出米尺,給同學們介紹1米的長度,認識米尺。

  (板書課題:用米(m)作單位量長度)

  (二)探索新知

  1、認識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師:每組有1把米尺,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請小組內同學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長。)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活動,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實際長度。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1米大約有5支鉛筆長;1米到我的胸口;課桌大約長1米??)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了1米有多長(舉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呢?

  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人的身高、樹木的高、樓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單位。

  教師:對,量這些比較長(高)的物體或距離,我們通常用米作單位。

  2、教學例。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并且把測得的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待會兒我們再交流。

  學生測量,記錄。

  教師:請各小組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測量的,測得的結果是多少。

  各小組交流測得的黑板的長和寬的米數及測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與黑板的一端對齊。

  (2)用米尺緊靠黑板邊,量一次作上一個記號,下一次從這個記號量起。

  (3)測完后把每次測的米數加起來就分別得到黑板的長和寬。

  黑板的長約4米,寬約1米。

  3、試一試。

  教師:我們的教室有多長、多寬呢?學生隨意猜。

  教師:要想準確地知道它有多長、多寬,該怎么辦?用尺子量一量。

  教師:請小組選擇測量工具,并在小組內思考,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1)卷尺量。測量時一定要把卷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較準確。

  (2)米尺量,測量時要在每次測量完處作好記號。還要注意每次都要對齊0刻度。

  (3)繩子量,測量時要將繩子拉直。

  教師:大家考慮得很周到。請各小組的同學作好分工,然后進行測量。

  學生分組進行實際測量,再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雖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測量的方法不同,但都發(fā)現(xiàn)教室的長大約是( )米,寬大約是( )米。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

  1、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數學書的長大約為20cm。

  (2)家里門的高度大約為2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cm。

  (4)黑板寬約3cm。

  2、介紹數學文化。

  教師:同學們,在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是用什么進行測量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3、教學第65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師:下面我們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請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

  教師: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樣測量身高?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1)請被測量的同學站直,用卷尺從他的腳后跟到頭頂進行測量。

  (2)請被測量的同學靠墻站直,用一本書平壓頭頂觸到墻作好記號,再用米尺測量墻的這個高度就是同學的身高。

  (3)測量時被測量的同學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從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學生分組進行測量,教師參與。

  教師:通過剛才的測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回答:你的身高比1米還多多少厘米?量出一庹大約長1米幾厘米?

  4、教學課堂活動。

  量一量一本書有多長,估一估幾本書的長時1米。

  五、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回家后,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或米作單位的?

  六、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二年級數學厘米教案評價例文2

  教學內容: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第一節(jié)內容。

  教學思路: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動手操作。

  (皮亞杰)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方式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同時伴有一定的直覺動作思維。本節(jié)課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借助動手操作這一直觀手段,來建立1厘米長度的表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測量和練習,到最后的開放練習,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2、建立表象,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

  本節(jié)課,注重學生在腦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這一表象的過程是讓學生不斷的感知、思考、測量、判斷、驗證的活動過程。通過先估計再測量,強化練習、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3、注重合作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認識手中尺子的刻度線,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夠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幾厘米,然后由小組合作進行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此外,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側面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識與技能

  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三)感情、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學生尺、長短不同的兩枝鉛筆、棱長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塊。

  學生準備:學生尺、剪刀、寬1厘米的紙條若干條、1角硬幣每人一個、回形針若干個、小刀若干把。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一下: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接著出示課本圖(幻燈機出示)提問:圖中出示的數學課本短邊與鉛筆盒長邊一樣長嗎?學生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數學課本短邊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鉛筆盒長邊有5把小刀那么長……。

  通過操作,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物體長短難以說清楚,同時給我們帶來了測量的不便。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對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量較短的`物體如:粉筆、小刀、文具盒、鉛筆等的長度時可以用厘米作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認識厘米

  (1)認識刻度尺

 、俳處煶鍪究潭瘸呋蛎壮邎D,告訴學生這是“刻度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接著教師拿出一把學生尺,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谡埻瑢W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尺子。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

  師:尺子上刻有線條,叫刻度線,看看尺子上有幾種不同長度的刻度線。生可能回答有:“老師,有3種不同的刻度線,最短的刻度線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告訴學生:這表示1毫米),學生會接著問:“比最短的刻度線稍長一點的刻度線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進一步引導觀察,從開始刻度線到稍長的刻度線有幾格這樣的1毫米,學生回答有5格,老師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5毫米”,學生還會接著問:“老師,相鄰最長的刻度線之間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后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學們,我們認識了尺子上的刻度線及各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追問:“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線,還有什么?”

  學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解釋: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個長度單位)。

 、谟袛底,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追問:這些數字對著哪些刻度線,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學生回答:0、1、2、3……)

 、劢處熞龑W生在刻度線上找到“0”教師介紹: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刻度從這里開始(這叫尺的0刻度)。

 、芙1厘米長度的表象。(用投影儀指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刻度尺“0~1”是幾厘米(從0到1是1厘米),從“1~2”是幾厘米,從“2~3”是幾厘米……(都是1厘米)。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作出說明:這樣的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刻度線間隔是相等的。

 、菡J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0到2有幾厘米,從0到4有幾厘米,從0到5有幾厘米,從0到6有幾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幾厘米?教師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加于引導。

 、尥乐钢潭瘸呱系木唧w刻度和長度互相說一說1厘米,幾厘米。如:從0到1是1厘米,從0到5是5厘米,從0到9是9厘米,從6到7是1厘米,從1到5是4厘米……

  (2)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

 、僮寣W生動手測量自己所帶的物品的長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②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實際長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個手指的寬約是1厘米,閉眼想象1厘米的長度,進一步形成對1厘米長度概念的表象。

 、圩寣W生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如果學生舉出的物體很少,教師可以將在課前準備一些物體提供給學生測量,如:訂書針、透明膠帶的寬、瓜子的長、橡皮的厚等。

  (進一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動手操作,培養(yǎng)能力。

  1、學習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

  (1)教師在黑板上貼一些紙條,然后提問,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長度是多少嗎?用什么來量?

  (2)教師出示刻度尺。講解如何量紙條的長度,邊示范邊講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如:現(xiàn)在這張紙條的右端對著5,表示紙的長度就是5厘米。

  請同學們打開教科書第3頁紙條上面括號內填5,表示紙的長度是5厘米。

  2、小組合作。

  再選取一個物體,測量之前,小組里每位同學先估計一下長度大約是多少,然后再測量,最后匯報估計結果與測量結果的誤差,從中讓學生實踐幾次,不斷調整自己的估計方法。

  (通過先估計再測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測意識,同時也提高了估測能力)

  3、量課本的長、寬。

  以兩人一組,先估測再測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數學課本的長、寬,教師巡視指導。

  4、深化練習。

  ⑴你們還想測量什么?

 、谱寣W生把沒有測量的物體拿出來。(分小組進行)

  ⑶小組討論,根據本組要測量的對象,怎樣測量?

 、刃〗M討論后動手測量。

 、蓞R報。

  5、開放練習。

  出示一張學生成績通知單,提出問題,要印50張成績通知單,請你去購買白紙。怎么辦,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庞霉烙嫹椒ǎ烙嬕I的白紙的長和寬。

  ⑵用測量工具量出白紙的長和寬。

  ①用手指比一比。 ②用眼估計。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長,

  學會了用刻度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總結了測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準尺子上的刻度是幾,就是幾厘米。在生活中,見到較短物體時,我們應先估測它的長度,再用刻度尺實際量一量,比一比,看誰估測的準。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

  識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學生認識1厘米的長度及用1厘米測量物體,初步體會測量方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對比回憶,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一、體現(xiàn)問題性。

  問題是科研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課程的鑰匙。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在導入時,教師出示的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學生:“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學生很快回答出來,這樣的問題是符合低年級學生實際的,教學具有坡度性,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會給學生造成一個懸念:“這兩枝鉛筆有多長呢?”這樣課堂氣氛才有渲染,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體現(xiàn)體驗性。

  體驗能使學生學習進入生命領域。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從認識到動手操作到應用,使學生體驗到“厘米”的知識形成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和獨立思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活力與創(chuàng)造,這樣所學的知識記得深、記得牢。

  三、體現(xiàn)合作性。

  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然后3人小組和2人小組合作探索測量方法及先估測后測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估計結果,然后進行動手測量,看看誰估計的準。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及估測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動,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四、體現(xiàn)多樣性。

  課堂活動性強,練習形式多樣,在課堂活動上體現(xiàn)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練習,有利于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知識,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變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年級數學厘米教案評價】相關文章:

二年級認識厘米教案07-10

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小學數學教案06-30

認識厘米用厘米測量公開課教學教案10-17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學設計09-26

三年級《認識厘米、用厘米測量》教案06-21

二年級數學上冊《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教學教案范文(通用5篇)10-30

二年級上冊《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7-26

《認識厘米》教學設計07-13

認識厘米的教學設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