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布衣總統(tǒng)孫中山》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人物傳記的文體特征;學習本文通過生活細節(jié)凸顯人物豐滿個性的創(chuàng)作方法。
2、引導學生緊扣關鍵字眼,把握文章主要脈絡。
3、通過偉人事跡對學生進行熏陶,升華學生情感。
教學重難點:把握文章主要脈絡;豐富學生人文體驗。
1、深入理解課文,了解孫中山,了解“布衣”與總統(tǒng)的關系,了解布衣總統(tǒng)的來歷及其布衣特色的體現(xiàn),體會甘于淡泊精神對當代青年的教育意義。
2、學習“以小見大”的傳記寫法。
教學方法:
1、用多媒體展示孫中山生平資料及教學要點。
2、師生問答、討論。
3、學生活動、探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課前讓同學們查找資料,你對孫中山了解多少?
出生地,原名,名字“中山”的來歷,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領導辛亥革命。
二、展示孫中山生平資料。
問題一:看過孫中山生平資料,你認為孫中山為何讓國人崇敬?
明確:推翻封建帝制,讓一個習慣跪下去的民族站起來了。
問題二:孫中山為何被稱為“布衣總統(tǒng)”?
明確:對“布衣總統(tǒng)”的理解有二:其一,指總統(tǒng)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其二,指具有總統(tǒng)的身份同時具備“布衣”的品德。
問題三:從何體現(xiàn)布衣特色?
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檢查提問。
三、展示孫中山的布衣特色,主要由“衣食住行”四方面體現(xiàn):
住——簡樸(房間不大、擺設簡單)
衣——樸素整潔(改學生裝為中山裝)
食——儉約(與唐紹儀、吳廷芳對比)
行——親民淡泊(不擾民眾)
四、小結:孫中山總統(tǒng)甘于淡泊,那種平等、民主、博愛的思想更讓我們崇敬。
問題四:孫中山總統(tǒng)甘于淡泊的精神在如今競爭的社會里對青少年還具有教育意義嗎?(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問題五:對“布衣”、“剪辮”、“睡獅”如何理解?
明確:“布衣”是平民百姓的代稱;辮子是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的標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行為標志是剪辮子!凹艮p”在這時期成了反對滿清、推翻帝國、追求共和、倡導民主的一種行為象征!八{”是引用拿破侖的話,代指尚未覺醒的中國。
問題六:孫中山見張之洞,表現(xiàn)怎樣的品質?
明確:早懷大志、不卑不亢
五、探究活動:研究孫中山與張之洞的對句,了解對聯(lián)的基本知識。
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對聯(lián)的基本要求: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意義相對,平仄相反。
。ㄗ寣W生列舉幾副熟知的對聯(lián)。)
六、展示文體知識:
人物傳記定義: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文體,簡稱為“傳”
敘述人稱:可用第一人稱(自傳)也可用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
切入角度:可寫傳主一生,也可從某一階段或某一側面寫。
敘述方式:可單純記敘,也可夾敘夾議(評傳)。
問題七:根據(jù)上面的知識,大家是否知道本文是一篇怎樣的傳記?
明確:敘述上采用第三人稱,著重寫人物的某一側面,并且是一篇夾敘夾議的“評傳”,大家可在文中找出作者對孫中山先生評論的句子。
七、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自傳,可以從一側面出發(fā),也可以抓住某一重要階段來寫,要求真實,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三天后交。
【《布衣總統(tǒng)孫中山》教案】相關文章:
布衣元帥教學設計01-03
優(yōu)秀的布衣元帥教學設計07-10
南京總統(tǒng)府導游詞(精選6篇)05-19
高中教案教案01-25
教案小班教案小魚美術教案03-11
中班教案家教案07-07
音樂教案大班教案06-20
回聲教案教學教案04-06
識字教案大班教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