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2015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三篇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_【1】
在上課之前,我以一個松鼠的謎語導(dǎo)入,再書寫板書的過程中,我順勢講了“松”是平舌音,“鼠”是翹舌音,我覺得及時解決一個問題比后來單獨拿出來講效果會好些,之后我讓他們看著題目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再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之后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看一看在課文中能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要學生自己去尋找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會比平常有興趣的多。在后一階段的朗讀中,我讓學生邊聽朗讀邊劃出生字詞,在朗讀前必須對學生提出要求,讓他們有目的性地去聽朗讀,而不是盲目為之。
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我個人自我感覺最好的環(huán)節(jié)便是游戲鞏固的環(huán)節(jié),這節(jié)課上我設(shè)計了兩個游戲,我在黑板上貼上所有的生字,再找兩個學生,讓他們以比賽的方式在游戲的過程中鞏固,我說一個字,讓學生盡快在黑板上找到,學生的積極性就特別高,后來的一個游戲便是“智慧博士送信”,我讓學生聽我說的詞語,并把相應(yīng)的卡片送還給我,氣氛顯得特別高漲。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_【2】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松鼠和松果》的識字教學中,朱老師吸收了“隨文識字”和“傳統(tǒng)識字”的優(yōu)點,創(chuàng)設(shè)了溫馨而又富有情趣的識字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學會了“聰明”一詞。
1、形象識字
在集中識字時,學生利用已學會的方法(加一加)記住了:耳+總=聰。教師在課件中出示了一個大大的聰字,因勢利導(dǎo):“聰?shù)墓P畫像我們頭部的哪些器官?”配合學生的想象,隨即把聰?shù)母鱾部分變成了五官,有孩子編了順口溜:“用耳聽,用眼看,用口說,用心記,才算是聰明的人。”老師連忙表揚他們不僅認識了“聰”字,而且還是十分聰明的孩子。
2、復(fù)現(xiàn)識字
學生初讀課文后探究:這是一只怎樣的松鼠?當學生說,松鼠吃松果不忘栽松樹,是一只聰明的松鼠時,教師隨機復(fù)現(xiàn)“聰明”詞卡,引導(dǎo)學生朗讀識記,做到詞不離句,字義在課文語境中得到明確深入的開掘,有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3、應(yīng)用識字
“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請學生也來用“那么……那么……”說一說。孩子們很聰明,馬上把課文中的詞語運用到說話訓練中,“松鼠那么聰明,那么活潑。”
如此循序漸進的識記、復(fù)現(xiàn)、運用,讓識字教學更加靈動、扎實。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_【3】
課堂教學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每一位教師都清楚,語文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發(fā)展是教學的落點。教師要能根據(jù)課堂實際需要,巧妙地調(diào)整教學程序,合理地取舍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自已的引領(lǐng)下開展各種形式的相互學習協(xié)作幫助,共同提高,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進行綜合分析的探究學習。
下面,我以《松鼠和松果》這篇文章為例,談?wù)勎业囊恍┳龇ǎ哼@篇童話是以一只可愛的小松鼠的行為告訴孩子們植樹造林、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過小松鼠的心理活動:困惑——擔憂——想出好主意,滲透了植樹造林回報自然的觀念。行文細膩真切,語氣天真可愛,貼近童心,我在教學本課時注重引領(lǐng)學生朗讀感悟,情中悟理。尤其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時抓住松鼠擔心什么呢?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引領(lǐng)學生反復(fù)讀文,深入體會。結(jié)尾部分的兩句話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長成了茂密的松林。引導(dǎo)學生展開想象之翼,感受松樹林的美麗,以及小動物們的快樂。
課前做了幾張幻燈片,課一開始就亮出可愛的小松鼠,讓孩子跟他打打招呼,讓學生接近松鼠這個角色,拉近距離和松鼠有一定的情感,從而有話要說。
在識字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處理的,因為每個孩子的識字基礎(chǔ)、識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摒棄常用的反復(fù)齊讀等方法,讓他們自由識記、自由交流各自的方法,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歡快的氣氛,鮮明的畫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喚醒對松果的認知積累,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中。
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dǎo)學生在讀朗中體會小松鼠的聰明活潑。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自由讀通第一段,在此基礎(chǔ)上想象如果你是松鼠,在這么美麗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情怎樣?當學生體會到高興、快樂、開心時,馬上讓學生讀出小松鼠的高興勁。通過研讀重點句----摘了一個又一個,理解摘的松果多、感受因為多而高興。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體會松鼠因為松果好吃而高興。還有學生說到松鼠因為學會了摘松果而高興。學生從多方面感受到了松鼠的高興,通過朗讀把體會到高興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又如學習2-4自然段時,以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一個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小松鼠為什么要吃一個埋一個的原因。當學生找到“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這句話后。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句話,并要求讀正確,接著我通過出示光禿禿的圖片,讓學生想象小松鼠當時的心情。當學生說出擔憂,著急、難過的的心情時,馬上通過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和小松鼠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從以上兩個事例不難看出,這一點在這堂課上還是比較成功的。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松鼠和松果教學設(shè)計01-19
《松鼠和松果》教學設(shè)計08-03
松鼠和松果教學教案03-22
課文《松鼠和松果》教學設(shè)計08-13
松鼠和松果教案06-05
2015年松鼠和松果教學設(shè)計07-20
松鼠和松果語文教學教案05-15
《松鼠和松果》優(yōu)秀教案07-02
《松鼠和松果》課程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