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二語文水滸傳人物形象知識點
上學(xué)期間,說起知識點,應(yīng)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xué)習(xí)要點。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xué)習(x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水滸傳人物形象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智深(花和尚):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
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fù)、有恩必報,(不足:濫殺無辜)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吳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綱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林沖(豹子頭):誤闖白虎堂、風(fēng)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梁山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guī)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風(fēng)):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宋江(及時雨):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三打祝家莊為人仗義、善于用人,但總想招安。
楊志(青面獸):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精明能干、粗暴蠻橫
啟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推薦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個理想社會,一種反抗精神,一部英雄傳奇,為我們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水滸傳中林沖人物形象
林沖是一個由統(tǒng)治階級中分化出來的人物。他原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在他身上有著鮮明的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烙印。
最主要的性格就是:逆來順受,忍辱負重,他雖然沒有楊志那樣一心向上爬,想飛黃騰達的野心,卻一心想保持住那種富貴安逸的幸福生活。
可是人物一出場,作者將他置于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來展示他的思想性格。一個美好的家庭,卻偏有人要來破壞。他跟妻子一起到岳廟燒香,就在他站在墻外觀看魯智深使禪杖看得出神,并為之喝彩的一當(dāng)兒,妻子就被高衙內(nèi)調(diào)戲了。
作為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調(diào)戲,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是絕對不能忍受的。所以林沖非常氣憤地去了!爱(dāng)時林沖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rèn)得是本官高衙內(nèi),先自手軟了!薄跋茸允周浟恕边@五個字不單純是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簡直一下子挖掘到了人的內(nèi)心世界。
林沖怒目而視,但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這口氣,白白地讓高衙內(nèi)走掉了。他考慮到“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quán)且讓他這一次!北憩F(xiàn)了林沖性格中隱忍退讓和委曲求全的忍耐一面。而魯智深就不買賬,他有一段話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模譀_形成鮮明的對比。他說:“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
一個是忍辱怕事,一個是疾惡如仇;一個是自己受侮辱、受壓迫不敢反抗,一個是看見自己的朋友受壓迫,就不能忍受,這兩個人的性格是何等鮮明的對照!
水滸傳公孫勝人物形象
公孫勝淡泊名利,從來不要任何功名,正因為他的性格讓他選擇閑云野鶴的生活,他無疑是梁山好漢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
公孫勝的性格特點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剛勇、強橫、猛烈、暴躁。《水滸傳》中的公孫勝是個牛鼻子老道,他通曉陰陽八卦、識五行運轉(zhuǎn)、觀天象、降妖邪。他的師父羅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的世外高人。公孫勝抱負遠大、志在千里。他學(xué)到一身本領(lǐng)后,不甘心在深山古剎中埋沒此生,想在塵世中建功立業(yè),因此伙同晁天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劫富濟貧。公孫勝尊師孝母,家有老母無人照顧,而師父又布滿玄機的阻止他介入俗世,使他遲遲沒有上山入伙。高唐州一役,戴宗、李逵將公孫勝請回,公孫勝本就是天罡星下凡,上梁山入伙順應(yīng)天意。
公孫勝是怎樣的人
公孫勝,薊州人,上有一母,是個道士,道號一清, 羅真人是他師傅。江湖人稱入云龍。家中有田產(chǎn)山莊,由母親料理,看來家中殷實,如是也就有了他云游的本錢了。
公孫勝是晁蓋聚義的七人之一,當(dāng)然,算上白勝是八個。是智取生辰綱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在梁山是元老級的人物,是坐第四把交椅的好漢。他除了參加劫取十萬貫錢財這件事之外,干的主要工作都是降妖伏魔。今天的人都知道,普天之下沒有古人講的那些妖魔,但在北宋年期,這又是歷史的真實了。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了!币源丝垂珜O勝也就能讀通了。
道教是本土宗教,它在中國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其功過是非在許多方面都有定論了,在宗教、文化、禮儀、養(yǎng)生、醫(yī)學(xué)、冶煉、科學(xué)、哲學(xué)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貢獻,道教對社會的實用性貢獻要強于佛教,但道教又有迷信和偽科學(xué)的一面,而這一面自然避免不了要在當(dāng)時的社會生活中有所表現(xiàn)。加之北宋自開國皇帝趙匡胤就崇尚道教,此后的北宋皇帝個個都崇尚道教,到了宋徽宗趙佶,更是信奉有加,他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上行下效,道教在北宋年間就有了廣泛的社會性,那不可信的一面也大行其道,皇帝都以神仙而自居,道士也自然是無所不能了,有時是半人半仙,象公孫勝就是半人半仙了,而他的師傅羅真人就是仙人了,要不然,李逵明明用斧子將羅真人的頭劈成兩半,到頭來是羅真人毫發(fā)無損,羅真人一施法術(shù),就將人送到千里之外了,羅真人用法術(shù)狠狠地戲弄了李逵一番才罷手,而公孫勝就遠沒有他師傅利害,但他戰(zhàn)勝了會道教法術(shù)的高唐州知府高廉,用法術(shù)收服了會法術(shù),在芒碭山落草的江湖好漢,混世魔王樊瑞。
中國清朝,有個義和團運動,這些人大都會這類法術(shù),他們要同拿著熱兵器的洋鬼子過招,結(jié)果是可想而知的了,但如果是遇到相類似的,也玩這些把戲的人,那勝負就難說了,這個時候,公孫勝在那一邊,那邊就勝了,應(yīng)該說公孫勝是玩這類把戲的高手。但公孫勝如果面對洋鬼子,其下埸會同義和團那些人一樣。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脫離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問題。
公孫勝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並具有代表性。他是眾多道士的代表。首先,他有正義感,面對世道不公,敢取不義之才,為朋友,愿意相助,同時,又保持了人格的相對獨立,他第一次離開梁山泊是宋江上了梁山並接父親和宋清上山之時,這也勾起了他的盡孝之心。當(dāng)宋江率眾征遼以后,他就徹底的脫離了這個群體。他對財物也是有分寸的,他第一次離開梁山,晁蓋要送他一盤黃金白銀,他說只要這盤中的三分足矣,禮讓之后,收了一半。第二次離開,他是要和大家永別了,更何況他是第一個離開大家,他又是位居第四的人物,梁山好漢個個都以金帛相贐,他推卻不受,眾弟兄只顧打栓在包里,公孫勝還是收了。公孫勝做事有分寸,知進退,這符合那個時代道士的行為準(zhǔn)則。
公孫勝是不可缺失的人物,有了他才使得《水滸傳》在表現(xiàn)道教方面具有歷史的真實性。
【初二語文水滸傳人物形象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初二語文的知識點08-04
初二語文知識點歸納08-05
初二語文復(fù)習(xí)知識點03-14
初二語文上冊知識點10-21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10-19
水滸傳女性人物形象分析06-05
水滸傳魯智深人物形象分析03-13
水滸傳宋江人物形象分析06-12
水滸傳林沖人物形象分析03-14
人教版初二語文知識點整理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