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的讀書心得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書籍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書籍的讀書心得1
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但問題是,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幾率恐怕不足萬分之一。而且,即使進了自己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期望的職位,從事自己期望的工作,這樣幸運的機會幾乎沒有。
大多數(shù)人初入社會,只能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在這方面,日本唯一健在的“經營圣人”稻盛和夫的實踐心得值得我們用心體會。
01改變“心態(tài)”
我原本也像隨處可見的小青年一樣,興趣多變,不善于將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么,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為什么在50年這么漫長的時間里能夠一心一意專注于工作呢?那是因為我付出了努力,我讓自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只要改變“心態(tài)”,每個人周圍的世界就會發(fā)生戲劇性的變化。
前面已經提及,對于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一開始我并沒有什么興趣。在大學時我專攻的是當時最熱門的有機化學,但我想去的公司不肯錄用我,所以我不得已才就職于松風工業(yè)。這是一家生產絕緣瓷瓶、屬于無機化學領域的企業(yè),而研究新型陶瓷也是被分配的、不得不做的工作。
剛進公司時,我所屬的研究室一共只有五六個人,除我之外,其他研究人員都是從事絕緣瓷瓶材料的改良工作的,因為在當時,那才是企業(yè)的核心產品。只有我一個人被指定去研究陶瓷的新材料(后來我將它命名為新型陶瓷),理由則是“將來在電子領域一定會需要高頻絕緣材料”。
這個領域當時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缺乏可靠的研究資料。另外,公司很窮,沒有什么像樣的實驗設備,也沒有上司或前輩可以指導我的工作。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要做到“熱愛自己的工作”實在不容易。
但是辭職轉行又沒成功,我只好留在這里。于是,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奥耦^到工作中去!”我努力說服自己。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熱愛工作,但至少“厭惡工作”這種負面情緒必須從心中排除。我決定傾注全力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說。
現(xiàn)在看來,這就是為了“喜歡工作”而做的`努力吧,但是當時的我,對這一點也并沒有清楚的認識。
因為幾乎不具備與新型陶瓷相關的基礎知識,所以一開始我先去大學圖書館尋找有關的文獻資料。那時還沒有復印機,我翻閱了過往的行業(yè)期刊和學術紀要,發(fā)現(xiàn)重要的內容就立即抄寫在筆記本上。
同時,雖然囊中羞澀,但我還是堅持購買研究所需的書籍。我還向美國陶瓷協(xié)會索要論文,那時總是辭典不離手,邊看邊譯?傊,一切都是從獲取最基礎的知識著手的。
然后,我依據(jù)從這類資料中獲得的信息開始做實驗,根據(jù)實驗結果,再去尋求新的理論解釋,然后再做實驗——不斷反復這種細致而踏實的過程,就是我當時的工作。
書籍的讀書心得2
《童年》這本書主要的是童年時高爾基的生活,這時的阿廖沙無依無靠,但是唯一讓阿廖沙感到溫暖,感到人世間充滿陽光的是她的外祖母。她的一舉一動影響著他,教育著他,改變了他的信念,讓他沒有產生憤世嫉俗的`心理,讓他沒有因自身的遭遇厭惡人間。這些都是外祖母給阿廖沙的,讓他在之后的逆境中不懈努力,并且成長的和他外婆一樣善良、忠厚。
我不會拿我的生活和高爾基的生活作比較,我的生活來源于父母,這是父母給予我的,阿廖沙的父母沒能給予他這些,這并不是我的錯,我也沒必要說什么在如此寧靜的環(huán)境中,我該怎樣怎樣。我想說的是人心底的那份真善美,在那個人命賤如草的年代,還能留有外祖母那樣完美的人存在,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如同康乃馨般含著完美,和諧的韻味,又如同青草般散發(fā)著清香沁人心脾。她是那黑暗世界里的一束光,以她為代表的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著愛的傳遞。他們如同那太陽,灼熱又明亮,它照盡了黑暗,曬干了污濁。他們猶如清河一般,洗滌了靈魂淘盡了污穢。世界因為有他們而變得生動完美。
曾有人說過“愛是不惜一切的奉獻”我對這句話一向很輕視,更多的是不屑和鄙夷。我從不承認這樣的愛,但外祖母的行為讓我的心受到了猛烈的抨擊,外祖母的愛一向淡淡地縈繞于我的心房。
書籍的讀書心得3
最近在翻看一本書,《班主任其實好當——44位優(yōu)秀班主任的秘訣》,看到這個題目使我煩亂的心情有些緩和,逐漸歸于平靜。
張萬祥說,成功有沒有秘訣?答案是肯定的。
秘訣,總是讓人想到捷徑,不會輕易示人的東西。好奇促使下我迫不及待的閱讀這本武俠秘笈,想著可以怎么樣在班級管理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翻開書,朱永新寫的序言,赫然寫著這篇序言的題目——其實沒有‘秘訣’。我笑了。好幽默的老者。
但是,靜下來想想,教育本沒有捷徑,秘訣是這些優(yōu)秀班主任們幾十年經驗的總結。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卻會讓我這個門外漢少走許多彎路,也可以坦然接受自己所不理解的一些事情。像一位老人和藹可親的面對我這個年輕人,滿臉的笑意看透了我的心靈。 堅持教育在線論壇朱永新曾發(fā)過一個帖子,號召廣大一線教師專業(yè)閱讀、專業(yè)反思、專業(yè)化成長,如果每日三省吾身,撰寫1000字的教育反思,10年之后沒有成為名師,我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反思允許是流水賬,反思是自己面對自己的心靈,毫無保留的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對于教學,對于課
堂,對于學生,對于自己在工作環(huán)境中接觸的`事物。這是一種清空,它不同于消遣娛樂放松自己的清空,而是清空了心靈,充實了思維。這些想法和念頭是經過成熟思考之后的,更有價值。
鄭學志在一文中說:無論外界如何評價我,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努力。勤奮的鄭學志做事扎實,他懂得厚積薄發(fā),可以俯沖加速,更可以一飛沖天。這是所有優(yōu)秀班主任的共通點。
科學的求真精神、扎實的工作態(tài)度、積極的進取愿望、大膽的創(chuàng)新思維、高效的實踐能力,這些是張萬祥羅列的,很書面的
詞匯,每一項做到都很難。但這恰恰就是目標,這就是高度。沒有評價考核機制去判斷哪一項做到了哪個水平,我們只是不停地向前邁動腳步。方向是科學、扎實、積極、大膽和高效。
這些篇章,這些原生態(tài)班級剪影讀起來不枯燥,仿佛跟著這些班主任走進了他們的班級,看到了不一樣的地盤。有人說,央視1套的《今日說法》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是在說法,而非講法。不是法律教授在教授,而是鮮活的案例帶著觀眾走近法律。慢慢將這些冷、硬、生的法律條款滲透給受眾。方式不同,實現(xiàn)效果有所不同。
鮮活的班主任成長案例和班級管理智慧故事更容易讓人捧讀不釋手。讀起來輕松、愉悅。
這本書想說明的還是班主任工作的本真:作為班主任和學生天天相處在一起,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我怎么辦?這是班主任遇到問題時候應該經常自問的一句話。冷靜的采取理智的方式處理。學生愛打鬧,愛干壞事,我們需要及時的糾正他們。剛柔相濟,班主任應該深諳放風箏之道,把自己的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你說你愛他們,也請你讓他們感受到。
閱讀,悅讀。只為了心里的寧靜。
書籍的讀書心得4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必須先讀書,教育者必須持續(xù)不斷地學習的時刻鞭策。尤其是一名小學教師讀書以明智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陽光雨露。為成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小學教師而努力!
最近我有幸讀到《小學數(shù)學名師高效教學設計藝術》這本書,讓我得以在家中領略名師的風采,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本書介紹眾多小學數(shù)學界的名師:有追尋常態(tài)下生命課堂的劉可欽老師,有抒寫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有展示瘋狂數(shù)學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老師,也有表現(xiàn)課堂樸素之美的徐斌老師,有注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細節(jié)中體現(xiàn)課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師,有引領讀者感受數(shù)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老師,有一切服務與學生讓數(shù)學教育更有價值的夏青峰老師,還有以“為學生所需而教為樂”的`田立莉老師。品讀著他們匠心獨具的教學案例,感受他們對數(shù)學課堂和數(shù)學教學的獨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絕。
激動于名師們在書中留下的真知灼見:多問“怎么想的”少問“為什么”;簡單的錯,不簡單的處理;讓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探究、學會玩、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應用、學會欣賞;為學生所需而教;放開手,他(她)們走得很好……
感慨于課堂說真實話比說正確話更重要,追求樸實無華有實效的劉可欽老師;感慨于將責任和追求寫進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也感慨于立足學生個體差異,促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fā)展的田立莉老師……
欽佩于徐斌老師的智慧、華應龍老師的“瘋狂”;也欽佩于在同一個地方不重復講同樣課的錢守旺老師;更欽佩于“從打工仔”到“全國數(shù)學課堂教學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師……
如:劉可欽: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雙基”,使之扎實到位;用居家過日子的心態(tài),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與學生共度分分秒秒,讓課堂生活回歸常態(tài);用自己的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鼓勵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感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激勵;用積極的行動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樹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已經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斷豐富自我,適應變化,追求變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節(jié)課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課堂的每一分鐘里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讓學生去說、去想、去討論、去對話、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探索和獲取新知……。劉老師上課,并沒有依賴精妙的課件,用的大多是傳統(tǒng)的教育媒介,但她與學生的交流自然、流暢,給學生充分的發(fā)表風解的機會,關注每個孩子的心靈感受。比如劉老師認為“某某同學說得很,誰能比他說得更好?”這樣的話傳遞給發(fā)言的學生的是何心情?“誰能比他說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恰恰忽略了發(fā)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正是經常重復這樣的錯誤嗎?劉老師認為不妨換成這樣的話語:“某某同學讀得相當好,還有誰也想試一試?”這樣才會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用劉老師的這種方法,關注每一位學生。
要笑著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著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樂著做同事,盡享工作帶來的友情,不斷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長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長的快樂。
細細品讀每一位專家的觀點都讓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劉可欽:追尋常態(tài)下的生命課堂;潘小明的課堂人生;華應龍:瘋狂數(shù)學的和諧魅力;徐斌:課堂的樸素之美;林良富:在細節(jié)中體現(xiàn)課堂魅力;錢守旺:感受數(shù)學課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課堂追求以及田立莉:為學生所需而教。他們都是站在生命成長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無私的愛去澆灌每一位學生,注重用恰當?shù)姆绞阶寣W生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
每次讀到這些文字都觸動著我的心靈,感動的同時,暗自下決心也要做一名這樣的教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給予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v觀專家們的成長之路無一不是辛勤伴著汗水,耕耘伴著收獲。最讓我們學習的是專家們對教育孜孜以求的態(tài)度和如癡如醉的迷戀!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以大師為榜樣,學習-實踐-反思,在三尺講臺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書籍的讀書心得5
一直以來我一直認為給工人放假,給工人福利有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是以美國企業(yè)家福特率先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最近看《資本論》發(fā)現(xiàn)資本論中也有類似觀點,只是表述不一樣,馬克思的觀點是:工人的消費是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聯(lián)系到我們的實際,前一些年我們總說內需不足,消費不足,但是現(xiàn)在網絡消費興盛,我們的消費起來了,問題卻又是我們“生產力水平跟不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買個馬桶蓋都要出國買。
現(xiàn)在問題來了:
1。消費是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但是如果消費都是消費的國外產品呢?那國內的擴大再生產如何進行?
2。如果是簡單的擴大再生產,只要能掙錢就上馬,這樣的擴大再生產肯定不行。那么消費的擴大再生產如何進行經濟產業(yè)的升級呢?如何進行產品的改造呢?這個產品的升級改造是如何影響消費的呢?有沒有經濟規(guī)律曲線?
在我們國家,普通老百姓奮斗十幾年,所得收入只為一套房,顯然這是不合理的。因為這個錢再碼放之前一直是儲蓄,既沒有被用來消費,也沒被用來投資(起碼普通老百姓都是攢錢買房,不是從資本兌現(xiàn)的錢去買房),這是浪費。
其次這么大的一筆錢就為一棟房,它所推動的資本流通相對于所投入的買房錢,是非常有限的.,對于經濟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而現(xiàn)實中經常說房價推動經濟繁榮,我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資本的流通必然增值。你一棟房子所帶動的資本增值最終會體現(xiàn)在房子上,不可能你一套房子所帶來的資本增值200,最后賣你100萬。但是為什么還會這樣?商人肯定不傻。我懷疑這是地方政府搞的鬼。
再次老百姓拿十幾年的錢去消費一套房,也就是說老百姓一兩年的勞動時間產出的產品需要他用十幾年的勞動時間去換取,這是不是一種剝削。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
書籍的讀書心得6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么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我總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么的優(yōu)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yè)、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F(xiàn)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xiàn)代的教學。
“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時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jù)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后,及時適當?shù)卣{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tài)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xié)調、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chuàng)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教育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9
第一次接觸華東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是在灌南交流學習期間。還記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縣六塘小學教科室相帆主任榮膺灌南縣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縣教育局為了勉勵大家,特選贈了幾本具有紀念價值的教育專著作為獎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隨后,相主任就在每周舉行的“主題分享”活動中,將這本書推薦給了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從而,在六小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研讀“生本”,踐行“生本”的改革熱潮。
現(xiàn)如今,我縣教育局也將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為我縣教師今年上半年的必讀書目,足見這本書的教育指導意義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書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紹到,他是通過以一個低年級成功的教育實驗改革實驗,作為引發(fā)思辨的源點,真實生動地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似乎開創(chuàng)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讓學生處在真正自主的狀態(tài)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fā),學生的天性得到發(fā)展,學生的收獲像鮮花怒放!拔覀儼堰@樣的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和教學,稱為生本教育體系!彪S后,提出了“各個年級都行嗎?”迫切疑問,繼而通過大量的,真實的,鮮活的案例佐證這樣的觀點“只要保持生本狀態(tài),只要不斷開發(fā)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不是封閉它,只要始終保持情境的適度挑戰(zhàn)性,只要讓學生有適合其年齡特征的舞臺,只要永遠使學習帶有與他們個體相聯(lián)系的意義,在他們所認識到的越來越多的事物的比較和啟發(fā)之下,他們的求知和表現(xiàn)的要求就會更為強烈!
生本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要讓兒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兒童的內部自然來進行教育或教學。筆者認為,生本,生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根本,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根本,以充分發(fā)掘學生潛能為根本,以強力保持學生追求的天性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對現(xiàn)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對人性回歸的深切呼喚,郭教授作為“生本理念“的吶喊者,倡導者以及踐行者,很是關注現(xiàn)行教育是否能夠依據(jù)“人”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教育教學,他顯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標桿,是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隨者:找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鬧、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書籍的讀書心得7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十分實用的課程。它是管理科學中的一門分支學科,以組織系統(tǒng)及其群體、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是建立在多學科基礎之上的學科。
學習組織行為學后,對于管理者加強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極大的幫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際關系,增強群體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領導水平,改善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有助于組織變革和組織發(fā)展。
一、對激勵機制的概述
《組織行為學》一書中比較重要的一塊內容就是激勵原理。所產生的激勵機制是領導和管理企事業(yè)單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
所謂激勵機制是為了激勵員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規(guī)章制度、行為準則、道德規(guī)范、文化理念以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評比制度、表揚制度、獎金制度等等激勵措施的總和。也包括使用影響人的心理、行為活動及績效的手段和方法。通過這一機制所形成的推動力和吸引力,使員工萌發(fā)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動機,產生實現(xiàn)目標的的動力,引起并維持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行為;并通過績效評價,得到自豪感和響應的獎酬,強化自己的行為。
二、激勵機制在團體中的具體應用實例
國內外許多著名公司、團體無一例外地都擁有非常成熟的激勵機制。我就本人搜集的幾個具體例子對此進行闡述。
這是國外和國內兩個比較著名的公司所運用的激勵機制。它們很好地體現(xiàn)了激勵機制在具體工作中的應用。在學習《組織行為學》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這些例子的。但現(xiàn)在通過這兩個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組織行為學中激勵機制的要點。
第一個是GE公司的員工激勵機制。GE公司對員工有著一套相當完善的考評制度。公司CEO韋爾奇隨身都會攜帶一本筆記本,上面畫滿了圖表,每個部門都有相關的圖表,反映每個員工的情況)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評估,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第一類占10%,他們是頂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類,占15%;第三類是中等水平的員工,占50%,他們的變動彈性最大;接下來是占15%的第四類,需要對他們敲響警鐘,督促他們上進;第五類是最差的,占10%,我們只能辭退他們。根據(jù)業(yè)績評估,每個員工都會知道他們處在哪一類,這樣沒有人會抱怨得不到賞識。第一類員工會得到股票期權,第二類中的大約90%和第三類中的50%會得到股票期權,第四類員工沒有獎勵。圖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應該得到獎勵,哪些人應該打道回府,一目了然。獎賞對員工而言,不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著玻璃而穿不過去那樣,他們能得到他們應得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都是必要的,兩者缺一不可。對于高層管理人員,GE公司鼓勵鼓勵他們在工作上相互競爭,但不要有個人恩怨。韋爾奇的做法是將獎賞分為兩個部分,一半獎勵他在自己的業(yè)務部門的表現(xiàn),另一半獎勵他對整個公司發(fā)展的貢獻。如果自己部門業(yè)績很好,但對公司發(fā)展不利,則資金為零。
韋爾奇一向鼓勵員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談出自己的看法,爭取上司的賞識!拔蚁M麊T工能充分發(fā)揮潛能,提出他們的建議,而我會為他們提供各種資源。這樣員工們給我的將是許多建議和計劃,我可能會說:‘我不喜歡這個想法,但那個主意非常好’。這樣的交流更有創(chuàng)意!痹诮裉霨E的各個部門,每當公司取得一些成績,他們都會把生產線停下來,大家一起出去慶祝。GE公司每位員工都有一張"通用電氣價值觀"卡?ㄖ袑︻I導干部的警戒有9點:痛恨官僚主義、開明、講究速度、自信、高瞻遠矚、精力充沛、果敢地設定目標、視變化為機遇以及適應全球化。這些價值觀都是GE公司進行培養(yǎng)的主題。也是決定公司職員晉升的最重要的評價標準。
接下來要談的是聯(lián)想集團。它是側重于以業(yè)績?yōu)橹。?lián)想是一個以業(yè)績?yōu)閷蛐偷墓,不惟學歷重能力,不惟資歷重業(yè)績。聯(lián)想現(xiàn)在許多高管人員其實在公司工作時間并不長,能從普遍員工升到最高管理層,原因不是跟誰有什么關系,而是全憑業(yè)績。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當級別的管理人員愿意到聯(lián)想工作,就是看重了這一點。不同層次的人員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聯(lián)想的干部沒有貴族化的傾向。
聯(lián)想的干部比例適中,中級以上管理人員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員工有1.1萬多人(其中職員約5000人)。其實聯(lián)想每一個事業(yè)部的規(guī)模,都相當于一個中型IT企業(yè),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應當?shù)。當然從薪酬結構上看,固定工資部分,經理層跟員工層的差異并不十分巨大。聯(lián)想員工的收入分為3塊,固定工資、績效浮動和年底分紅,在一個以業(yè)績?yōu)閷蛐偷钠髽I(yè)里,員工的收入是跟其貢獻直接掛鉤的。任何一個企業(yè)都是20%的人才創(chuàng)造80%的財富,對這20%員工的.薪酬當然不能少了,F(xiàn)在市場競爭很激烈,人才爭奪很激烈,爭奪的焦點就是一些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因為這些人才可以為公司做出重大貢獻。
在聯(lián)想,普通員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員一條升遷之路,不做經理可以走技術職稱的道路。技術骨干的待遇與相應的管理者的收入沒有差別。 今年年底之前,聯(lián)想要完成能力評介體系,要讓公司的各級管理層知道每個員工的能力如何,其社會競爭力處在什么水平,是否達到了人崗匹配,是不是把最適合的人放在最適合的位置。這項工作可以達到3個目的:公司清楚員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員的能力水平、員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盡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費。
為突出業(yè)績導向效果,聯(lián)想在業(yè)績考核中實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員工在考核后進入最后一個層次,就進入了末位淘汰區(qū)。所以,不論哪一層次的人都有壓力,中層管理人員壓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時排在最后,就會成為不合格員工。聯(lián)想還培養(yǎng)了后備干部,對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崗位,馬上就有人可以頂上,這是一個合理的閉環(huán)。確實,在IT企業(yè)必須每個人都時刻要有危機意識,不進則退,跟不上形勢就要被淘汰,企業(yè)如此,個人亦如此。
在GE公司和聯(lián)想集團的激勵機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員工的業(yè)績考評制度。兩家公司都是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將正激勵與負激勵結合起來,實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發(fā)員工的競爭意識,使這種外部的推動力量轉化成一種自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而聯(lián)想集團則是力爭體現(xiàn)公平發(fā)展的原則,力爭做到人盡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費。這些,都是《組織行為學》中激勵機制在不同背景的組織內靈活應用的最好實例。
三、領導階層的言行對個體或整體的影響
我們注意到激勵機制理論中有一條是“使用影響人的心理、行為活動及績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實就是領導階層的言行對下屬員工或整個團體的影響。我認為,這種影響,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評比制度、獎金制度等激勵機制,雖不那么顯明那么“硬”,但絕對不可忽視。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嚴重。這緣于我所聽到的一件事和看到的一則新聞。
我曾經聽到這么一件事。某廠有一青年工人,他原先進過監(jiān)獄。后來“浪子回頭”,改造好了,來廠里做工。他是個很要面子并且自尊心很強的人,領導為了幫助他,使他能安下心來工作,因而在他剛來的時就對員工隱瞞了他的牢獄經歷。當有部分員工知道他的過去后,領導就特地告誡那些員工:“不要因他‘曾進過監(jiān)獄’而對他產生偏見,疏遠他,瞧不起他。也不要用此事挖苦他。”
而事實證明,他在廠里工作確實非常勤懇,待人也很熱情,真誠。剛來的時候還因自己的經歷而在思想上有所顧慮,后來就完全放開了。對人生也樂觀起來。這正是應了“領導階層的言行對個體或整體的影響”。領導的關心和員工的尊重使他脫離了心靈上的陰影。
一次,他在上班時間玩牌。這是僅有的一次,可恰好被領導看到。當時領導本身心情就不好,立刻對他批評起來。他有些不服氣,頂了幾句。一來二去,雙方就大吵起來;蛟S是氣昏頭了,領導突然冒出一句“你這個死不悔改的勞改犯!”。頓時,現(xiàn)場氣氛一下子就凝固了。當時周圍有很多人,可謂 “大庭廣眾”,包括那些不知道他進過監(jiān)獄的員工。他的臉色立刻就發(fā)白了。然后猛地從一旁抽出一空心鐵棍,往領導腦門劈去。幸虧領導閃得快,躲過此劫。而鐵棍劈在欄桿上,已斷成兩截。眾人忙將他勸住……
從此,無論如何開導,他在工作上再也不像原先那么勤懇了。做事待人也變得吊兒郎當。終于有一天又進了監(jiān)獄……
人是經濟動物,更是知識動物。人是理性動物,更是感情動物。每個人都需要周圍人的支持、鼓勵與幫助。對這個事例來說,盡管那位青年工人本身心理也有一定缺陷,但關鍵因素——領導的言行是不可忽視的。一次不恰當?shù)呐u,一場不該有的爭吵,就很有可能對一名員工產生傷害。這是激勵機制中“領導階層的言行”對個體影響的一個活生生的反例。
管理層的表率行為確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進入角色,被環(huán)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領導經常遲到早退,那么下屬也很容易變得自由散漫。同樣,如果你的領導經常大手大腳,揮霍浪費,甚至貪污腐化,那么下屬也將會跟著效仿。如此一來,再堅強的大廈也會傾塌,再宏偉的基業(yè)也會毀滅。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例子:1997年9月,一個分布在16個國家、擁有461家企業(yè)、年收入達5000億元的國際知名公司——日本八佰伴宣布破產!
公司創(chuàng)始人阿信當年挑著扁擔賣蔬菜,后來辦起了蔬菜派送公司。盡管它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遇到重創(chuàng),1950年的一場大火將其辛苦經營多年的蔬菜鋪燒個精光,阿信就租了溫泉浴室,帶領大家重新干。由此而出的“扁擔精神”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領導和員工們奮斗的精神指南。
盡管破產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經濟“大氣候”的影響,決策的失誤等等。但比較關鍵的因素是:公司末代掌門人和田一夫的親弟弟,公司“第二把手”把和田一夫架空了。多年的匯報是假的,財務報表是假的,公司的繁華是假的。和田一夫本人因為丟了“扁擔精神”,變得奢華,懶惰,甚至自我封閉。他花費天文數(shù)字的錢在香港置了豪宅,并常年在那里享福。
特別要提到的是,他的辦公桌是一塊100平方米的玻璃,為了把這塊玻璃放進去而把房頂打開,用直升飛機吊裝,玻璃花去近百萬美元,吊裝也花了近百萬美元。而這一放不當緊,更重要的是,老板的行動深深地“感染”了公司的每個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大手大腳之風也日漸興盛起來,什么公司創(chuàng)始人阿信挑著扁擔賣蔬菜留下的“扁擔精神”統(tǒng)統(tǒng)拋到了九霄云外。在這種情勢下,公司的大塌方——破產,也就難以避免甚至有點勢不可擋了。最后,直到破產,和田一夫才幡然醒悟,可大勢已去。
由此可見,領導階層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下屬員工和整個團隊。而整個團隊的氛圍及行為直接決定著團隊的最終命運。因而,把握“領導階層的言行對個體或整體的影響”是件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工作。實質上,以上領導者的語言和行為,都是在無意中“激勵”(當然是不良的“激勵”)員工從而影響員工及其團體?磥,在實行激勵原機制中,對于語言、行為的暗示,若無法很好地把持,所導致的后果確是相當嚴重。以上二例,一例毀人,一例毀業(yè),皆因于此。
四、總結
以上所有實例,成功,抑或失敗,都傳達給我這樣一種信息: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需要管理單位內部的工作人員,合理利用激勵機制至關重要。需多參照他人的實例,結合自己所在團體的具體情況,實施各種考評制度。因人而異,因材施獎,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工作中,發(fā)揮每位員工的力量,產生較強的凝聚力,使員工的個人需要和整體的管理目標合二為一,產生合力,使整體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要注意領導本人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風來感染每一位員工。在員工有所成就時,就要對他進行鼓勵和褒獎。在員工犯錯時,也要耐心的進行批評,切莫失去理智。
這就是我在學習《組織行為學》后,結合各種具體實例,對激勵機制的一點認識。也算是我對《組織行為學》的體會吧!
書籍的讀書心得8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么優(yōu)美和陽光。讀過《修優(yōu)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后,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xiàn)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yè)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chuàng)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里,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xiàn):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fā)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xiàn)在職業(yè)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lián)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yōu)美”,略高于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yōu)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書籍的讀書心得9
一些并不急于完成銷售的銷售員通常會比那些心急的銷售員取得更大的成功。
情商低的銷售員經常會進行一些自我破壞的行為,即使當他們接受了最優(yōu)秀的銷售訓練之后,也依然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在對銷售人員進行培訓時,很少會提到情商技能,大多數(shù)的銷售培訓都是專注于硬性的銷售技能。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他人的情緒,以遍取得他們想要的課程,更是寥寥無幾。
問題一:一些銷售員擅長向潛在客戶提出問題,但如果他們缺乏同理心的情商技能,那么他們是無法傳遞出最為重要的信息。
問題二:還有一些銷售員擅長與客戶建立親和感,卻不知道該怎樣與顧客建立銷售渠道,他們沒有始終如一對待客戶,因為他們沒有培養(yǎng)延遲滿足的情商技能,他們沒有培養(yǎng)延遲滿足的情商技能。他們沒有花時間去進行'策略層面上的安排'與'制定追求客戶的方案',而是希望能夠得到及時的滿足,要是這些銷售員的日程表上沒有多少與顧客進行全面的安排,那么他們與顧客建立親和感的能力就會被浪費掉。
問題三:有一些銷售員在開發(fā)顧客方面做的非常好,但當他們在一次會議上面對著一位深思熟慮的'高層買家時,就會表現(xiàn)出缺乏自信的情商技能,以致無法以最大的利潤去表達這次銷售。
情商的不足比如有:有時,我高度的獨立自主會讓我不想尋求他人的幫助,不愿意聆聽比人的看法與見解,因此我錯過了他人的看法和見解。因此,我錯過了他人的智慧,錯過了有肯能存在的捷徑或是本可以避免的錯誤。有時,缺乏對情緒控制也會讓我迅速地做出決定,對一些我原本沒有想好或是要否定的事情說了肯定的話。很多年來,如果從“沖動的決策洞”逃出來的想法給我?guī)砹酥T多壓力和煩惱。
書籍的讀書心得10
《感悟中醫(yī)》這本書通過集成創(chuàng)新、智慧之學、靈驗之術、文化之花、感悟隨筆、師友隨感六個部分,系統(tǒng)的闡述了著名中醫(yī)學者和科普專家馬有度數(shù)十年的行醫(yī)經驗及概要。讀過《感悟中醫(yī)》這本書后,其中細細品味,主要還在“感悟”二字,‘感’代表對于祖國中醫(yī)的深深情感,對于中醫(yī)的信任及堅持都能讓讀者深深的感受到;‘悟’更是重要的心得體會,作為一位醫(yī)學大家,集齊一生領悟到的中醫(yī)內涵真理,告知于廣大中醫(yī)學子、同行。
本書集成創(chuàng)新部分,先分別闡述了學習中醫(yī),新一代的中醫(yī)人,不僅要習得經典著作,更要在扎實的基礎上,要創(chuàng)新。既要發(fā)揚優(yōu)良的醫(yī)學傳統(tǒng),又要走出自己的獨特道路,不拘泥于格式。其中又對四川名醫(yī)宦世安給予高度評價,不論是醫(yī)德、醫(yī)術,還是對于中醫(yī)的赤誠之心,都讓我們新一代的學習者領悟到,‘一片丹心在玉壺’。在21世紀的今天,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在國內取得重大的突破發(fā)展,在國際上也取得深遠的影響,相信加以時日,得到全世界醫(yī)學界的認可指日可待。針對僅僅依靠傳統(tǒng)中醫(yī)研究方法進行臨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還是應該結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方法來研究,即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來探討。馬有度教授針對麻芩止咳糖漿的領悟,就是上述方法的運用,事實證明療效才是根本。
智慧之學——中醫(yī)思維,中醫(yī)模式。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指導著我們的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從而才會取得成功,F(xiàn)今社會,治病不僅僅治療身體的疾病,作為醫(yī)療工作者,更需要從環(huán)境、心理等因素更詳盡的體察病情,中醫(yī)更需要與時俱進。智慧,必然是超越普遍規(guī)律的獨特見解,治未病就是中醫(yī)大智慧之一。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先安未受邪之地,這些優(yōu)秀的醫(yī)學思維,無不指導著我們在治療方法,治療模式中所持的態(tài)度,以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尤其對于“亞健康”這種類疾病的.身體狀態(tài),人體正氣虧虛,精神虧損,雖沒有達到西醫(yī)臨床診斷標準,但所表現(xiàn)的臨床癥狀,中醫(yī)則確診為虛證。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fā)展,但中醫(yī)傳統(tǒng)思維方法,仍然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越來越無法忽視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給人體帶來的副作用及耐藥性、菌群失調。故百家爭鳴之地,還看今朝。
靈驗之術必靈驗,我們這些莘莘學子,最感興趣、最想學習的莫過于名師前輩們的臨床經驗與名醫(yī)驗方。針灸推拿、中藥治療,其神奇的功效,都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認可。拜讀《領悟中醫(yī)》時,才了解到很多名師大家,成名之前,都有‘切身體會’,或自幼體弱或親人受病痛折磨,故下決心既救己又渡人。其中,我又深深的感悟到“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更是我們這些稚嫩的學子需要學習的品質。書中,廣泛的列舉出,名方中靈驗的例子,如治療失眠中可適量加入肉桂、附子,聯(lián)系到古方中的交泰丸(黃連六兩,肉桂一兩),治療心火亢盛,腎水不濟所致心腎不交的失眠,其中黃連傾瀉心火,肉桂溫補腎陽,以達到心火下降于腎,溫暖腎水,以致腎水不寒,腎水上濟于心,制約心陽。作為臨床醫(yī)師,僅具有豐富的基礎理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臨床療效。書中從臨床技巧、整體的辯證論治、知常達變等方面詳細敘述了治病過程中應掌握的基本癥候、基本治法、基本方藥。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需要我們傳承下去。沒有傳承,就沒有創(chuàng)新。那面對中國最具特色的中醫(yī)又如何傳承呢?培養(yǎng)強大的中醫(yī)自信心,堅定并且毫不猶豫的走下去。中醫(yī)發(fā)展是前進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這點毋庸置疑!疤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玻叵瓤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人誠不欺我。
馬有度教授的感悟隨筆,提到培養(yǎng)興趣,并且有計劃、由淺入深的博覽群書,方能算是中醫(yī)入門。科學的學習方法,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我們通往成功道路上的‘拐杖’。馬教授在隨筆中,向讀者介紹了眾多優(yōu)秀的書刊,其中尤其推薦清代程鐘齡《醫(yī)學心悟》這本書,其對《傷寒論》的見解領悟,都值得我們學習。
通讀《感悟中醫(yī)》這本書后,我又進一步了解到中醫(yī)深刻的內涵精髓。中醫(yī),即‘中庸’的醫(yī)學之道。何謂中庸?中醫(yī)認為體內疾病的產生是由于陰陽失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以致病邪猶生。故中醫(yī)治法,即是調節(jié)陰陽,以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yī)博大精深,我還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從書中吸取了強大的信心,相信在荊棘的道路上,我會更有力量的前進!
書籍的讀書心得11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使用最多的師生互動手段。教師如何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藝術,也是課堂最為普遍的一種師生交流方式。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興趣,反饋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掌握好提問的藝術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從而促使他們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這學期我們組訂購了讀了《課堂提問的藝術》一書。認真拜讀了《課堂提問的藝術——發(fā)揮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這本書后,我覺得深受啟發(fā)。這本書非常有特點,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研究經歷,回答了“發(fā)展教師提問技能的金鑰匙是什么”?提出教學策略——為理解而教學,讓學生開動腦筋。教學策略強調學生的概念思考和學生回答在組織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教學策略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想什么,以及他們是如何生成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再是機械地記憶教材或教師界定的內容,而必須結合個人經驗或已有的知識來組織自己的語言,詳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或觀點及其理由,形成自己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理解。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思考,作者通過豐富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呈現(xiàn)了課堂提問的藝術,從教師如何提問和提問如何影響教學實踐兩個方面,將教學策略的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那么,在課堂上如何提一個漂亮的問題?
問題自有問題之美。問題點亮了人類的思想,本質越深奧,無疑越是能收到表達清晰明了和充滿敬意的回答。教師的有效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要求學生有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就必須先有獨特的課堂提問設計。沒有好的課堂提問是老師課堂上隨口問出來的。都是預設出來的。教師的提問,要激發(fā)出學生的思維,也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個體差異。
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課堂提問的目的必須清楚、明確。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習歷史的動力。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可設計復習型提問、理解型提問、應用型提問、評價型提問等等。
提問一定要有啟發(fā)性。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還能促進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取決于課堂提問是否具有啟發(fā)性。通過提問、解疑的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提問時,要設計展現(xiàn)思維過程的提問,不僅強調學生知識記憶理解,還要強調學生分析理解的過程。問題提出后,適當停頓,給學生思考時間,以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學生答完問題后再稍停數(shù)秒,往往可以引出該生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
提問務必強調有效性。課堂提問是師生共同設疑、釋疑的過程,是以問題的為核心展開的。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shù)腵坡度,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提問時還應盡量避免那些“對不對”之類的提問,以及由此引出的簡單答復。有些課堂上“熱烈的氣氛”,只是學生揣摩教師心思,投其所好的齊聲應付,并非整體性的真正參與,有時甚至掩蓋了真正的無知,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
總之,在把培養(yǎng)思維、開發(fā)智力作為教育目標的大形勢下,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設計,已成為專門的教學藝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專家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我們要充分地發(fā)掘課堂提問的功能,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書籍的讀書心得12
”教育終究是基于生命和貫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終能夠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證明人性的勝利,證明我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誰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yè),誰就能夠把這樣的信念堅持更久。“這是張文質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寫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歡這樣的文字。肖川老師的文字里也會常常讀到這樣的一種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總能流露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確實是”緩慢“然而又是”堅定“的。每一次考試之前的班會課,學校都安排主題為誠信教育,考風考紀講了又講,誠信簽名也是簽了又簽。然而,作弊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每次年級通報作弊的學生名單時,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生怕聽到自己班級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對學生不信任還是對自己不信任,總之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雖然每次考前動員,我都費盡心思,總要講一些他們之前沒聽過的故事。因為,我擔心老生常談最后會變成空談。比如這次期末考前,我講了一個留學生到德國去的時候所經歷的一件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檢查,唯獨來自中國的學生要被留下來詳細檢查,他們不大相信文憑上的鋼印,不大相信身份證是真實的,因為中國假的東西太多了,以至于他們覺得這個民族他們不敢隨意相信。你在國內,覺得處處防假,經常打假,都習以為常了。然而,走出國門,你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民族的誠信危機已經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了。國有國格,人有人格。面對這樣的誠信危機,我們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試,希望我們都能想到我們的責任。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我們得不厭其煩地去尋找新鮮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們的生命會很美麗,能盡量少沾染一些市儈的污濁氣。
孩子們今后走上社會,會看到很多陰暗面,會遇到很多挫折,會遇到很多與學校所教育的價值觀相沖突的東西。然后,我想,只要每個生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會知道該怎么去面對陰暗面,該怎么去陽光地、積極地對待挫折。
要”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yè)“,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堅持更久。也只有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yè),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這么一個工作。每帶一批學生,我便投入極大的心力。收獲的就是艱辛與幸福。每次非常疲憊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當接手一個班級之后,又不自覺地投入進去了。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沒法不投入。于是就難免很累,F(xiàn)在慢慢的也接受這么一個事實了,我就是這么一個控制不住會牽掛人的人。也許,這正證明著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貫穿生命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得時時在場。不能含糊,不能應付。
書籍的讀書心得13
教師節(jié)前夕,收到了在煙臺工作的一名學生送給我的禮物——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戳诉@本書,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吹臅r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發(fā)現(xiàn),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yōu)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關于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yè),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yè)。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shù)奶幜P,她寧愿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fā),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愿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xiàn)。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绷夹暮蛺酃倘皇潜仨毜模@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叵胱约菏畮啄甑慕處熒睿S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說“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蔽覀儚膩聿环裾J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彼圆皇撬谐蔀槔蠋煹娜硕紩隼蠋。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書籍的讀書心得14
彭興順老師,我記得前幾年暑假教育局組織學校中層領導進行培訓時曾給我們上過課,現(xiàn)在拿著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喚醒》一書,一一閱讀下來,感受頗深。讓我們來欣賞欣賞其中的一些語句吧。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鼓舞和喚醒!苯逃墓δ軓母旧险f,就是要喚醒人們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使人性發(fā)出燦爛的光輝;喚醒人們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蘊藏在人腦中的巨大潛能得以開發(fā);喚醒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使人們在創(chuàng)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喚醒教師,就要喚醒教師的愛與責任,自覺踐行師德規(guī)范;喚醒教師對職業(yè)的審美情趣,不斷升華職業(yè)境界;喚醒教師的雄心壯志,追尋專業(yè)發(fā)展之道;喚醒教師的育人擔當,不拋棄,不放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家長。喚醒家長,就要喚醒家長的示范意識,抓住習慣培養(yǎng)的教育根本,著眼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喚醒家長的發(fā)現(xiàn)智慧,開發(fā)孩子的優(yōu)勢潛能,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澆樹要澆根。喚醒孩子,就要喚醒孩子的責任與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喚醒孩子追逐人生夢想,成就自己美麗人生。
不一而足,有見地的語句比比皆是。全書分為七講,內容分別是守望道德星空、發(fā)現(xiàn)教師職業(yè)之美、就這樣成為名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習慣、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點亮孩子心中的那盞燈、用美德占領孩子心靈。希望老師們認真讀讀。
書籍的讀書心得15
今天把《你的第一本哲學書》看完了,作者為托馬斯內格爾,譯者為寶樹。書很短小,只有100多頁。抽空二天時間看完了。寫得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體例很好,但論述不夠精當。這本《你的第一本哲學書》用九個問題的思索告訴我們哲學的基本任務落腳點,包括“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靈,身心問題,詞語的意義,自由意志,對與錯,公正,死亡,生活的意義”。作為一本普及知識作品,它并沒有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說明這些問題和所以是哲學探討的問題,列舉了各主要派別的觀點,沒有對錯,只有對這些基本卻又最深奧問題的探索。
按照題目而言,第一本,可惜這不是我的第一本哲學書。按照張祥龍的講法,都是“邊緣問題”,這些問題不能涵蓋今日哲學界的爭論熱點,但這些確實都是哲學中最基本的問題。
哲學便是由這些問題組成的。由問題引出思考,在思考中辯證,再深入的思考。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對于外在的世界與夢,想到了盜夢空間,不同的是“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的開始”。如果一切都只是內心的,似乎確實有能夠解釋的通,但是我情愿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而且我覺得這個根本不應該作為一個問題,如果外在世界存在,我們現(xiàn)在的意識也是在那之外,如夢般,早晚會醒的。如果不存在,我們也是在思想上的成長,強大自己的內心。如果我們能構造如此精細的“夢”,我們是不是已經夠強大了?
他人的心靈
對于他人的思想我承認我們無法獲取,或者說獲取后無法確定其百分百的準確性。但是作者舉的例子我并不贊同,要獲取他人吃冰淇淋的感覺,我們如果把他吃時的神經刺激獲取后來作用在我們自己的大腦不是也可以嗎?也許你會說,即使獲取了,你又怎么知道刺激后的感覺和他是否一樣,呵呵,這就又是哲學?
身心問題
一個物質的,一個靈魂上的?我并不相信這一點。如果是哲學上的,那么請不要弄的那么模棱兩可,將此二元化,不過是覺的反對者太多,折中而已。
詞語的意義
也許是作者想的太多了,我覺的.詞語無非就是我們用來表示抽象的思維的具體方法的一種,詞語自身的形式便表示一定的思維。
自由意志
在絕對意義上,我們永遠不可能做與我們事實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我比較贊同這一點,比如說我們重新活一次,其他任何事物不變,估計到死我們所做的還是一樣的吧。
對與錯
什么是對的,什么又是錯的。這的確是個很深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們所形成的道德觀都幾乎是其他人那學到的;蛘呤俏覀兊摹凹核挥鹗┯谌恕薄5烤故裁词菍Φ氖裁村e的,確實又說不清。
公正
公平與公正?在我看來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與公正。如果你出身卑微那又如何,在當今的社會里,只要你努力發(fā)奮就不可能解決不了自己的溫飽,雖然你可能一輩子達不到某些人的經濟收入。但是這又何妨,經濟收入在我看來雖然重要但不是絕對的,最關鍵的還是你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了,通過歷練學會很多,收獲很多。使自己的心智強大。
死亡
死亡這個問題估計是很多人都思考過,我們死后會到哪里去?會以另外一種形式活著?還是就此消亡了?如果死后便什么都不復存在了,那我們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于我看來,與其花時間去思考死后的事,不如好好思考下現(xiàn)在,畢竟重要的是活在當下。你要真的想弄明白死后會怎樣,死去吧。
生活的意義
當你思考生活的時候,也許一開始你會想到,奮斗,活的好,受人尊敬等等。但是當你跳出,以更遠的眼光來看。很久以后,我們生活的宇宙也許會坍塌或者達到熱平衡。你曾今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中干過什么都將不留一點痕跡。
【書籍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06-22
書籍的讀書心得06-15
書籍讀書心得10-12
書籍讀書筆記10-12
閱讀書籍的讀書心得06-22
閱讀書籍讀書心得08-25
教育書籍讀書心得11-03
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10-16
熱門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