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原文及賞析
《春江晚景》原文及賞析1
江林多秀發(fā),云日復相鮮。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注釋
①秀發(fā),枝葉繁茂,花朵盛開。語出《詩·大雅·生民》:“實發(fā)實秀!
②相鮮,景色鮮麗,相互輝映。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邸罢髀贰倍洌盒型局胁灰夥甏思丫,更教我情興幽遠。
、苣,同“哪。
、荽盒,指春景引發(fā)的意興。春,《全唐詩》注:“一作鄉(xiāng)!卑矗鹤鳌班l(xiāng)”非。黃叔燦云:“作‘鄉(xiāng)心’,與通首絕無關會。”(《唐詩箋注》卷一)
、廾,一作“眇”。渺然,幽遠貌。作者《題畫山水障》詩:“對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綿。”渺然,猶眇綿之意。
⑦“興來”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會,卻難用言語表達。宋唐庚《春日郊外》詩:“疑此江頭有佳景,為君尋取卻茫茫!标惻c義《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都是寫剎那間的創(chuàng)作感受,可以參讀。
、嘀蛔裕痹~。猶言獨自。自,詞綴,無義。
、峒烟,一作“佳氣”。
⑩薄暮,黃昏時分。津亭,渡口邊的驛亭。
賞析/鑒賞
張九齡喜歡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調素潔,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筆下沒有濃艷的景物。而且喜歡遠遠地觀照,在遠景中體味某種超然的情懷。胡應麟說“曲江清而!保ā对娝挕吠饩幘硭模,確實抓住了他的特點。另外張九齡在被貶所作的詩基本上不悲傷,往往充滿了對美和理想的憧憬,顯示出一種瀟灑飄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這首詩寫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氣令人心醉。首聯寫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兒盛開;天上云朵落日相輝映。景象明麗。雖然化用謝靈運詩句,但是沒有謝的玄氣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來,令人感到親切。
三四句用虛筆。征行逢此佳景,驚喜之情頓生。自覺春思渺然,賞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傳。此兩聯只寫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補寫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見。
尾聯復寫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個江面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中,水面泛著金光。飄落的'花瓣伴著晚霞灑落在渡口的客船上,這樣一幅綺麗迷人的景象,怎不讓人贊嘆。結句,以景物收束,余韻不盡,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評論說,張詩“結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故當于塵外置賞”(《唐音癸簽》卷五)。這種看法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張九齡確可稱為盛唐神韻詩派的開山作家,一出手就區(qū)別于六朝清遠詩人,為后來的盛唐山水田園派樹立了標范。
《春江晚景》原文及賞析2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大文學家,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縣人。他的散文、詩、詞、書法、畫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個藝術全才。他一輩子三分之二的歲月過著官吏生活,早年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屢次遭到貶(biǎn)斥,歷任杭州、黃州等地的地方官,后來被起用,擔任京官。晚年又被貶謫(zhé)到惠州、儋(dān)州等邊遠地區(qū),死在常州。
他擔任徐州官職時,黃河潰堤,他號召并親自參加搶救,保全了一州人民的生命財產。在杭州刺史任內,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一百畝叫一頃),并筑堤防,人民叫它“蘇堤”。至今以“蘇堤春曉”聞名。
他的詩氣勢雄渾,語言奔放,想象豐富,不用古人用過的對事物的比擬,用多種形象來比擬事物,象串串明珠,構成了他詩中的浪漫主義色彩。
[注釋]
、倩莩纾罕彼未螽嫾,建陽人!秷D繪玉鑒》說他最會畫鵝、鴨、鷺鷥(lù sī)等小動物。
②春江晚景:惠崇畫了兩幅《春江晚景》,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
、凼V蒿(lóu h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莖可以食。
、芴J芽:即蘆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里。梅圣俞詩:“春洲生荻芽”,荻芽即蘆芽。
、莺与啵╰ún):魚名,味鮮美,但含有毒汁。
、抻希合敫∩蟻怼4航,河豚魚就搶上水出游。
蘇東坡石像圖
[譯詩]
竹村外有盛開的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戲水的鴨子最先得知。
蔞蒿已經遍地蘆葦才剛剛吐芽,
這正是鮮美的河豚快要上市之時。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為元豐八年(1085)所作。詩是藝術,畫也是藝術,而題畫詩則是詩畫兼?zhèn),寫好是不大容易的。題畫詩既要符合畫意,又要自出機杼才是上乘之作。蘇軾這首題畫詩就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開頭兩句緊緊抓住畫面景物,又突出重點。竹林、桃花為江岸之景;鴨子為江中之景,是畫面的重心所在。據詩意,惠崇這幅畫是“鴨戲圖”,“春江水暖”用“鴨先知”來加以表現,令人擊節(jié)稱嘆。詩人在這里憑感覺和想象再現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畫面無法表現的內容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笆V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前者仍是畫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詩人的想象。遍地蔞蒿,蘆葦剛剛吐芽,點出正是江南二月。詩人正是看到畫面上的蔞蒿和蘆葦,便想到以之做烹,調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河豚生活在近海,每到春季江水上漲的時候,便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然后再游回到近海。江邊人捕捉后,便拿到市場上去賣。這句雖離開畫面,但仍寫春江,題畫而不拘泥于畫。這首詩有實有虛,虛實相生,不僅真實地再現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過想象彌補了所不能表現的內容,生動形象而又極富生活氣息。
【《春江晚景》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4-08
[宋]蘇軾《南鄉(xiāng)子(晚景落瓊杯)》原文、注釋、賞析10-28
佳人原文及賞析08-22
別離原文及賞析12-13
南湖原文及賞析11-19
《烏衣巷》原文及賞析11-19
出關原文及賞析11-19
《別離》原文及賞析11-19
《般》原文及賞析11-19
新沙原文及賞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