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吐已盡高中生作文
童年往海外,辛勤享三代,晚年返故里,蠶絲吐已盡。 珠三角曾有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未婚的女子會梳一條長辮子掛在腦后,待結(jié)婚時由母親或年長的女輩把其辮子挽成一團緊貼在后腦勺,稱為髻。但是有一群女人,她們自己把辮子挽起來,表示永遠不嫁人,獨身終老。她們被稱為自梳女。 - - 在一百多年前,廣東順德就有女子遠渡重洋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打工,多數(shù)在廣東地區(qū)進行絲織業(yè)。當時家中姊妹眾多,不得不舍身顧家。她們?yōu)榱俗杂梢约凹胰说睦娣艞壛嘶橐,自己盤起了發(fā)髻。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珠三角地區(qū)蠶絲衰落,不少姑娘就結(jié)伴來到南洋,多數(shù)人為生活所迫加入了當?shù)貒?她們當初大多是及笄的年齡,操勞著把漫長的一生忙碌于兜轉(zhuǎn)不息的織布機上。飛梭見證了她們衰老的青春,雪白的布上印著她們曾曼妙的年華。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白雪漫上了頭發(fā)梢上,她們知道該落葉歸根,便陸續(xù)歸國。 自梳們回到了沙頭村,村民說:“村內(nèi)二十多年歷史的老房子,全是自梳女們從海外寄回錢來建的!彼齻儽尘x鄉(xiāng)漂泊在外,為了那盤起的發(fā)髻,從未結(jié)婚生育,將曾美好的憧憬斷送在寄回家鄉(xiāng)的一張張鈔票里。一名百齡的老自梳說:“當一個人在海外,心中堅信,如果結(jié)了婚就回不到老家了,因為會有孩子的.羈絆。”她們已經(jīng)不必為生活勞苦,在1991年各方捐贈出資建了自梳們的“冰玉堂”,其中捐建的人中包含北京宋慶齡基金會。如今,閑暇時自梳們會相約在冰玉堂打“天九”,依舊不習慣喝茶喝白水而是沖一杯淡淡的白咖啡,品香度過一個又一個黃昏。 這冰玉堂漸漸熱鬧,卻也慢慢冷清了。左殿里擺放著的自梳靈位們,也多了。一位已故的自梳姑姑的遺像下題著詩:童年往海外,辛勤享三代,晚年返故里,蠶絲吐已盡。 - - - 附: 到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蠶絲業(yè)衰落,這一帶的年輕女性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jié)伴前往,許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五六十歲時,買來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為了自梳女。而她們就是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 過去“自梳”具有特定的儀式,先由村中族人選擇吉日吉時,良辰吉日一到,便請村里德高望重的嬸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發(fā)髻,表示永不嫁人。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
自辛亥革命的發(fā)生和中華民國的建立,封建制度和習俗徹底破除后,自梳這風俗已經(jīng)式微,到了民國初年,整個中國的絲業(yè)崩潰,自梳女無以維生,有部分便去港當“自梳住家女傭”,即媽姐;今日的香港北角東部的七姊妹,也是沿于自梳女。
【蠶絲吐已盡高中生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散文煙吸盡緣已盡03-15
情已斷緣已盡傷感句子07-30
緣分已盡的句子01-22
心已畫出緣已盡抒情散文03-30
夏日已盡未聞花名高中作文07-29
風瀟煙已盡抒情散文08-29
相思已盡繁華亦老優(yōu)美散文08-08
風瀟煙已盡的抒情散文05-25
繁華已盡淺唱那時悲傷傷感散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