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任賢》原文及譯文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任賢》原文及譯文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任 賢
魏征,鉅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臨黃。武德末,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①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曰:“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碧跒橹當咳,厚加禮異,擢②拜諫議大夫。數引之臥內,訪以政術。征雅③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④之曰:“卿⑤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
貞觀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嘗謂曰:“卿罪重于中鉤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于卿者乎?”
【參考譯文】
魏征,鉅鹿人,前不久遷居到相州的內黃。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馬。當他看到太宗同隱太子李建成暗中傾軋爭奪,常勸建成早作打算。
太宗殺了隱太子后,把魏征叫來責問:“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當時大家都替魏征擔驚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皇太子如果聽了我的話,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殺身之禍。”太宗聽了這話肅然起敬,對他分外敬重,提升他為諫議大夫,多次把他請進臥室,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魏征本有治國的才能,性情剛直不阿,絕不隨便放棄自己的主張。太宗每次和他交談,從來沒有不高興的。 魏征欣幸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主子,竭盡才力來效勞。太宗又安慰他說:“你以前直言勸諫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稱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為國,怎能如此?”
貞觀三年,魏征幾次升遷做上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深謀遠慮,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對他說:“論你的罪過比當年管仲射中齊桓公的帶鉤還要嚴重,而我對你的信任卻超過了齊桓公對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間融洽相處,難道還有誰能像我這樣對你嗎?”
《貞觀政要》簡介
《貞觀政要》一書的價值,除了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我們研究唐初歷史提供許多寶貴的資料以外,不論是唐太宗兼德則明、從善如流的態(tài)度,還是以魏征為首的直言諫諍精神,都足以作為今日朝野關系的模板、建設國家的圭臬。
第二卷包括《任賢》、《求諫》、《納諫》三篇,都是圍繞“任人唯賢”這個主題進行的討論。唐太宗一再強調“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謂“貞觀之治”,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任賢致治!度钨t》篇包含八章,分別介紹了唐太宗最為信任的八賢: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王、李靖、虞世南、李、馬周。
賞析
文章強調了賢能人才對國家興衰的關鍵作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通過周公吐哺和齊桓公重用管仲的典故,形象地說明了領導者應超越個人情感和地位偏見,積極尋找并信任賢能之士的重要性。
文中提出的“察賢之道”,即從德行、能力和志向三個方面全面評價人才,反映了儒家“德才兼?zhèn)洹钡挠萌藰藴剩@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選拔官員的基本準則。這種理念不僅在古代具有深遠影響,對現代企業(yè)管理、人才選拔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強調了人才評估的綜合性與全面性。
總之,《任賢》雖為虛構之作,但其內容深刻揭示了古代中國關于賢能人才選用的智慧,對于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治國理念及當代社會的人才管理策略均具有啟示價值。
【《任賢》原文及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深院》原文譯文賞析10-25
《金縷衣》原文譯文賞析08-02
《夜深》原文譯文賞析06-24
初夏原文、譯文及賞析05-30
畫原文、譯文及賞析01-17
《國殤》的原文譯文及賞析04-17
絕句原文、譯文及賞析02-01
登樓原文、譯文及賞析05-09
《出塞》原文、譯文及賞析02-21
《清明》原文、譯文及賞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