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倡議書

宗祠重修倡議書

時間:2021-11-24 18:14:50 倡議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宗祠重修倡議書

各位陳氏宗親、鄉(xiāng)親、社會各界人士:

宗祠重修倡議書

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祖,人之常情。追溯小塘陳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間,歷史悠久,現(xiàn)已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前夕,小塘村民在小塘陳氏大宗祠內興辦起小塘學校,自此小塘陳氏大宗祠一直作為小塘村的教育基地。幾十年來,小塘學校為小塘村培養(yǎng)出不少各行各業(yè)的精英人才。為了教育事業(yè),小塘陳氏大宗祠付出了不朽的貢獻,因學校教育事業(yè)所需已幾經(jīng)改建,如今小塘陳氏大宗祠僅剩下前門大廳,隨著歲月的流逝,也因年久失修,面貌破敗,風光不再。

小塘學校在今年九月搬遷到新校舍,原址歸還給陳氏大宗祠。所謂得天地人和之利,重修陳氏大宗祠,勢在必行。經(jīng)小塘村兩委會及鄉(xiāng)親父老商討議定:在原址上重修小塘陳氏大宗祠,恢復其原貌,如之共緬圣祖,光大先輩之業(yè)績,以彰其德;再之美化人文環(huán)境,福延后代,惠澤鄉(xiāng)里,庇佑子孫。修祠建堂業(yè)之崇高,行之艱巨。要修好陳氏大宗祠,希得到各位陳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支持,更需倡議全體鄉(xiāng)親、族人鼎力相助捐資,隨緣樂助,廣種福田,共襄善舉,籌集資金。懇切希望陳氏子弟及各鄉(xiāng)親積極行動起來,能力不分大小,出錢出力,齊心協(xié)力,盡心傾力誠孝,眾志成城,完成重修小塘村陳氏大祠堂之大業(yè)。捐款數(shù)量不限,捐款叁佰元以上者,刻名銘志留念。我村兩委會將專門成立籌備組,統(tǒng)籌資金及修建工作。歡迎熱心人士親臨垂詢、監(jiān)督、指導,共同搞好小塘陳氏大宗祠重修工作。

懇請社會各界人士、鄉(xiāng)親、族人踴躍參與。

祖德泱泱,祖祠煌煌;

萬世永垂,方土永康!

宗祠重修倡議書 [篇2]

xx-xx大宗祠,是我xx-xx的象征,亦是我族根之所在!宗祠穩(wěn)固,始祖公安坐其中,佑我族人長安,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

追溯xx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距今已歷172載!翻開族譜的扉頁,從字里行間滲出馨香,當年我們的先賢,經(jīng)過多番的努力,籌備近五十年,才完成族人的心愿,興建起xx大宗祠,過程可謂艱辛重重。隨著歲月的流逝,宗祠已經(jīng)變得木朽墻殘,加上白蟻的蛀蝕,后座祖堂的上蓋,已于上世紀80年代坍塌,后用鋅鐵瓦重蓋,一直沿用至今。宗祠的前座金中架杉桁等,亦慘遭白蟻、水漬的遺禍,居左邊的金中架現(xiàn)已約莫下沉十幾公分,凡落雨天,杉桁俱濕,墻體剝落,整座xx大宗祠,大有不勝歲月的重負,行將倒塌之虞!

xx大宗祠曾在上世紀20~40年代間用作辦學,培育村中子弟,校名喚作“崇德學!保斈晟蠈W最年幼的學子,現(xiàn)如今已是兩鬢斑白的八旬老翁了。曾記得2015年8月,旅居加拿大的我族宗親古大彥先生(版畫家古元之子)回到故鄉(xiāng),第一件大事就是上大宗祠向始祖進香。步入祖祠,醒目的“崇德堂”牌匾三個大字映入眼簾,他眼眶都濡濕了,似乎悵然若有所思。后來古大彥先生告訴我們:“父親古元曾告誡他,家鄉(xiāng)的‘崇德學!褪撬斈甑膯⒚蓪W校!彪m事隔數(shù)十年,古大彥先生一直將這番說話銘記于心。今日有幸目睹父親的啟蒙搖籃,更是思緒萬千,對“崇德”二字有進一步的理解,F(xiàn)在和那些碩果僅存經(jīng)已是鳳毛麟角的當年學子閑話家常,說起崇德學校的舊事,他們都會像一個老頑童一樣興致勃勃地告訴你:當年的后門山古樹參天,有兩人合抱不過的大松樹,林中茂密,四時水果應有盡有,生態(tài)盎然。更是雀鳥繁衍的理想場所。他們一下課,就抓緊時間去掏鳥蛋、捉雀仔、采野果,然后又結伴偷偷去大碑溝沖涼,捉魚摸蝦,后來又不知怎樣被老師、父母知道,又如何處罰他們,憶述起來事情恍如發(fā)生在昨日,但一講起現(xiàn)今的大祠堂,卻殘破不堪,修繕乏力,一個個都黯然傷神,嗟嘆不已!他們更擔心的是,隨著他們逐一的物故凋零,大宗祠亦跟著灰飛煙滅,不復存在!繁衍六百多年的xx-xx,究竟何處是根,何處是家?漂泊海外的游子,午夜夢回,魂歸故里時,他們又情系何處?

去年大寒,我們幾叔侄萌生奇思妙想,回故鄉(xiāng)古勞尋根問祖。早上七時駕車上路,約兩個鐘頭的車程,回到魂牽夢縈,闊別已六百多年的古勞圍。踏進故土,思潮起伏,內心的疑問卻越來越多———故鄉(xiāng)現(xiàn)在還有些什么親人?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又如何?他們講何種方言?廣府話抑或客家話?還能認我們作兄弟嗎?真是思緒萬千,不敢想象。后來我們確定:先找xx大宗祠、再找大宗祠屬下的理事會,取出我們一起裹帶去的《xx-xx族譜》,說明我們的始祖叫做瑜保公,600年前從鶴山古勞遷居到香山,對方新、舊理事長古偉明、古裕章二先生一一耐心聽我們細說緣由,認為切合情理,遂互相稱作兄弟。繼而在祖祠,向我們的先祖都祿公上香,并于大宗祠門前攝照留念,并約定明年農(nóng)歷九月,回祖家古勞參加三年一度祭祖活動。已近響午,古勞方面的宗親在西江河邊,設宴款待我們一行。大家舉杯暢飲,互詢近況,共敘祖德,此情此景,令人難以忘懷。酒酣之際,我凝望著滔滔東去的西江水,思緒漂得很遠,一千多年前,我們的先祖都祿公,亦是經(jīng)此水系,帶上祖先靈牌,由南雄舉家漂流至此,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傳承千年。通過這些故事,我們深深體會到:祠堂、祖墓、族譜在一個家族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能找回你無價的歷史,亦是我中華民族其中一部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尊祖敬宗,是做人之本,為人子孫,理應時刻緊記,F(xiàn)眼見我們的xx-xx大宗祠日漸頹敗,我輩又豈能坐視不顧?大家有否想過,百年之后,我們準備留下一些什么給我們的子孫后代?一座大宗祠,一本完整的族譜,使我xx萬代流傳,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嗎?兄弟們,歷史的重擔已經(jīng)昭然落在我們的肩上,如果我們不行動起來,誰又能夠給我們完成此一歷史任務呢?今有古族裔孫:古根和、古耀源、古慶偉、古志強、古國祥鄭重向外界發(fā)出倡議,舉闔族之力,重修xx大宗祠、繼修《xx-xx族譜》,功成之日,上慰祖先,下?lián)彡壤,免卻xx古族百年之憂,誠虔哉,快哉!

去年清明節(jié),在大祠堂的祭祖晚宴上,宗親古根和、古耀源二先生就率先提出重修大宗祠的建議,得到大家的應聲附和,后經(jīng)過大宗祠臨時理事會一年多來的探討研究,大家意見一致,遂提出重修大宗祠的意向,并聘請江門市嘉和古典建筑工程隊作出工程預算,并制作出xx大宗祠的電腦效果圖,以供各位宗親參考,望能夠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力求工程質量盡善盡美。

現(xiàn)臨時理事會決定:

(一)  重修xx大宗祠,向族人、社會各界工商友好籌集資金110萬元;(本次出資修建大宗祠功德無量刻石留名以彰其功)

(二)  第五次編纂《xx-xx族譜》的工作同時進行,先做好前期的資料搜集,一一登記在冊。

自倡議書發(fā)出之日始,愿我族人團結一致,盡自己的一份責任,為完成我們共同目標,作出自己的義務和貢獻。還是古根和兄臺闡述得好:“我們這一代人的事,就應該由我們這一代人來解決,為了子孫后代,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語言簡單樸素,有力,古人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早日完成我們的宏大計劃,奮斗!奮斗!再奮斗!!

宗祠臨時理事會

2015年7月6日

宗祠重修倡議書 [篇3]

凌氏各父老鄉(xiāng)親,志士仁人,大家好!

大家知道,浦陽凌氏宗祠(梅街頭祠堂),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至祠堂前進在前幾年倒塌;后進也危在旦夕。搶修祖宗留下的基業(yè)是廣大浦陽凌氏后裔的強烈呼聲,也是擺在我們浦陽凌氏子孫面前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經(jīng)浦陽凌氏續(xù)譜理事會研究決定成立修祠理事小組,負責集資,修祠的具體工作。決定理事會成員先捐款,并向凌氏后裔發(fā)出倡儀,奔著一定要把祠堂修起來的原則,以求大家的幫助和大力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們相信浦陽凌氏后裔有信心,有能力辦好這件事,浦陽凌氏家族一定能發(fā)揚光大,宏開祖基,綠澤淵長,明天的浦陽凌氏會更好,謝謝!

一. 修祠理事小組成員:

組長:凌春流

副組長:凌金標 凌新明 凌壽喜 凌宏偉(浦江凌宅)

組員:凌海良 凌健生 凌增喜 凌春水 凌爾平 凌良金 凌子正(出納)凌小兵(會計) 凌忠誠 凌子寅 凌興富 凌金有 凌忠文 凌福順 凌狄生 凌文松 凌新權 凌啟炎(大) 凌啟炎(。×栌由啤×枋柯(lián) 凌柏舜(凌宅) 凌偉民(義烏蓮塘) 凌國營(墩頭) 凌小紅(冷水灣)

二.有關規(guī)定:

1.凡贊助修祠5000元以上(包括5000元)者,送浦陽凌氏家譜一套。上家譜“全家!被颉肮尽被颉皬S貎”彩照一張,同時上祠堂功德碑,以流芳千古。

2.凡贊助修祠2000元以上(含2000元)5000元以下者,送浦陽凌氏家譜一套。上家譜“全家!被虮救瞬收找粡垼瑫r上祠堂功德碑,以流芳千古。

3.凡贊助修祠200元以上(含200元)2000元以下者,將姓名;金額上譜,上宗祠功德碑,以流芳千古。

4.凡贊助修祠200元以下者,將贊助人姓名,數(shù)額上牌匾公佈,以流芳千古。

5.梅街頭凌氏,按現(xiàn)有人口,每人攤做義務工一天。

浦陽凌氏續(xù)譜理事會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宗祠重修倡議書 [篇4]

各位宗親:

中華馮氏系出姬姓郡名始平,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后裔,畢萬是馮姓第一世祖。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我皖西馮氏遷六始祖興旺公、鼎山公由江西經(jīng)徽州新安轉霍山,于成化六年(1470年)定居皖西金寨大小孟下保(今馮家畈)及土門沖,距今已有五百余年。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迅速發(fā)展,中華民族復興大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皖西馮氏宗族各項事業(yè)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在各位宗親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于二〇〇九年耗資十余萬元完成了馮氏七修宗譜,又于二〇一一年先后建成興旺公、鼎山公之墓,這其中凝聚著全體馮氏族人的慷慨解囊及愛心捐助,在皖西馮氏的發(fā)展史上是一件功德無限的大事。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底蘊,有著以尊祖敬宗、敦親睦族為核心的宗祠文化,宗祠是供奉先祖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宗族宣傳、執(zhí)行族規(guī)家訓、編修宗譜、團結族人議事的地方,宗祠在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里一向被視為宗族的象征,具有幫助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激勵后人、相互協(xié)作的積極意義,特別是對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產(chǎn)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家之有宗祠猶國之有太廟也!我皖西馮氏宗祠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始建于馮家畈小河北,民-國六年(1917年)遷建于馮家畈小河南黃泥畈,一九五六年因修建響洪甸水庫宗祠被拆除。二〇一一年興旺公墓落成典禮之日,皖西馮氏族人歡聚一堂,提出重建皖西馮氏宗祠議案,經(jīng)廣泛征求意見于二〇一二年正月初四破土動工,祠堂主體建筑占地面積400平方米,設計為徽派仿古四合院,莊嚴肅穆,精巧別致。皖西馮氏宗祠主體工程以51.8萬元發(fā)包(人均集資400元),農(nóng)歷七月底可順利完工,下一步配套設施及綠化美化工程即將啟動,預估尚需經(jīng)費30萬元,計劃九月底全面竣工。

重建宗祠是“上敬宗祖,下貽子孫”之大事,身為本宗子民,理應積極參與,歡迎我皖西馮氏之能人智士慷慨解囊,為我宗族之傳承、事業(yè)之繁榮添磚加瓦,以助我皖西馮氏完成重建宗祠這一壯舉。“同根同源脈相連,皖西馮姓一家親!捐款人員名單將在宗祠內立功德碑鐫名留念,捐款兩千元以上者單獨立碑,以彰其德!

捐款聯(lián)系電話:0564-7433536馮克和13865742618馮克營

15324582204馮先立18326200436馮先珍

捐款帳號:  郵政儲蓄銀行6215993761001038531戶名 馮克和

皖西馮氏理事會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宗祠重修倡議書 [篇5]

臺山海內外李氏宗親均鑒:

1985年2月,臺山縣人民政府根據(jù)落實僑房政策的規(guī)定,決定將位于臺城草朗街28號李氏大宗祠的產(chǎn)權歸回臺山李氏所有,為此,我們肩負這一族產(chǎn)維護、管理和使用的`重責。

追溯李氏大宗祠的歷史,貫穿著我們海內外宗親關注族務、熱心公益、愛國愛鄉(xiāng)的善舉。興教育才強國富民,乃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我臺山李氏宗親亦不甘后人。1922年,李氏俊彥組建李氏學會,以位于臺城正市街任堂公祖祠為校舍,確立以敬德修業(yè)為宗旨,創(chuàng)辦敬修學校,開展小學教育,同年12月5日舉行開學典禮。因辦校有方,校譽日隆,吸引城內及四鄉(xiāng)學生,時任校長李翹英提議擴設初中部。于是,李氏學會與校董會議決籌建新校舍,籍建校與建祠、勉敦宗而興學的倡議發(fā)出,海內外宗親一呼百應共襄義舉。據(jù)當年《李氏月鏡》(《敬修月報》前身)記載,其中捐白銀1000元的有:東坑蓮山祖、東坑約軒祖、東坑十翼祖、唐美庚秀祖、松林東林祖、松林勉修祖、東坑星衢翁、筋坑禮明翁、東坑煜堂翁、橫塘瑞門翁、徑頭金照翁、纏禾田蔭軒翁、東坑宏圣翁、東坑文啟翁、水樓奕敦翁等。以當時物價每百斤晚造稻谷8元8角折算,1000元白銀已是相當大的數(shù)目了。

李氏大宗祠選址在臺城李氏聚居地草朗街,于1927年3月興工,1928年4月竣工,并于當年秋季在新建祠堂開辦敬修學校初中部。這幢當時邑內最宏偉、最新式大宗祠的建成,既讓后輩有念祖歸宗之所,又裔后培育數(shù)以千計學生,惠及萬家功及社會,先賢們德澤后人,早已有口皆碑。上世紀80年代,海內外宗親一如既往,捐資維修李氏大宗祠與新建七層大樓,鄉(xiāng)中桑梓永遠難以忘懷此功此德。

李氏大宗祠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物,隨著時間推移,已被臺山市人民政府立案定為“臺城歷史建筑”,指定業(yè)主為“保護責任者”。

李氏大宗祠產(chǎn)權歸回臺山宗親所有之后,細察其因年代久遠而待重修,我們以先賢為楷模,成立“臺山李氏大宗祠重修籌備委員會”,通過實地考察做出方案,聽取旅美、旅港宗親多方提議,一再修改完善,計劃首先做好兩項工作:

一是考慮到大宗祠年代久遠,已出現(xiàn)棚頂裂痕漏水和批蕩脫落等隱患,要對部分棚頂維修補漏;

二是原設在二樓中廳的祭堂,在李耳先祖畫像下方,嵌入一排排資助復校的善長仁翁的照片(其中大多仍健在),每當海內外宗親以及外地來訪宗親祭祖時,都深感不妥。我們李氏是大姓望族,理應及時加以改進和和修葺。為此,我們指定專人提出方案,將二樓大祭堂重新設計裝修,由海龍裝飾設計工程公司畫出圖紙,再經(jīng)反復討論,其布局安排是(見平面設計效果圖)——

1. 拆除中堂兩邊臨時間隔的木板房形成開闊大中堂,嵌入一個用紅木精制的大祭臺,正中供奉先祖李耳玻璃鋼座像,兩側供奉嶺南先祖、新會先祖、臺山各大房先祖神主牌,兩邊預留各宗祖和善長仁翁單獨捐資供奉其先祖神主牌位。

2. 大祭臺兩邊墻上分別嵌入石刻“臺山李姓聚居村落表”和“臺山李氏班派宗枝表”。

3. 大祭臺正中東墻,設“重修李氏大宗祠功德榜”,刻碑記敘重修經(jīng)歷和捐資芳名,并嵌入善長仁翁彩色照片;大祭臺正中西墻,移下原祭臺所嵌入的照片,設“敬修中學重辦功德榜”。

4. 在祭堂前兩排柱子和大祭臺兩側,刻上三副對聯(lián):“枝葉繁榮盈四海,宗祠宏偉耀三臺”、“念祖宗親三叩首,尋根裔哲幾回眸”、“道德興天下,雄風貫隴西”。

5. 由地下兩邊的樓梯和扶手,直至二樓所有墻壁和天井欄桿,全部批膠和噴漆。

6. 在二樓增設兩個座廁位的洗手間。

兩項工程所需費用約80萬人民幣左右。

重修臺山李氏大宗祠,是敬修新校區(qū)建成之后最重要的族務,更是李氏宗親千秋萬代懷親念祖的大事。這一信息傳開后,李氏海內外宗親反響強烈,紛紛表示贊同,并付諸行動。旅美李振才宗長率先發(fā)動宗親解囊,已付回首批善款14000多美元,市內宗親也主動捐資,合計己籌集約10萬元人民幣。今特將這項族務向海內外宗親報告,祈盼得到您的關注與支持,群策群力集腋成裘,以求早日玉成這項族中重務。

隨頌

老少健康、家庭和睦、事業(yè)興旺!

臺山李氏大宗祠重修籌備委員會

2011年5月5日

附一:籌委會機構成員——

名 譽主 任:李保羅

主      任:李國亮

常務副主任:李松波

委      員:李  福  李國碩  李國儒  李國傳  李炎均  李劍昌  李紫衡  李暢健  李沃光

辦公室主任:李沃光(兼)

聯(lián) 系電 話:李沃光  辦公電話:0750-5524240  手機:13534716379

李松波  手機:13544962448

李劍昌  手機:13326826162  電子郵箱:26826162@#url#

通 信地 址: 臺山市臺城草朗街28號  郵政編碼:529200

附二:功德榜表彰方法(個人、伉儷、全家;蚬w首長)——

凡捐50000元人民幣以上的,設24吋彩色瓷像;

凡捐30000元人民幣以上的,設18吋彩色瓷像;

凡捐10000元人民幣以上的,設12吋彩色瓷像;

凡捐5000元人民幣以上的,設10吋彩色瓷像;

凡捐3000元人民幣以上的,設8吋彩色瓷像;

凡捐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設6吋彩色瓷像;

捐50元人民幣以上的刻芳名紀念。

附三:認捐供奉項目表彰方法(個人、伉儷、全家;蚬w首長)——

單位:人民幣 元

【宗祠重修倡議書】相關文章:

重修宗祠倡議書06-28

關于重修宗祠的倡議書07-01

重修祖墳倡議書06-28

重修祖墓倡議書06-28

重修祠堂捐款倡議書06-28

重修祖屋倡議書06-28

修繕宗祠倡議書06-24

修宗祠倡議書06-24

宗祠修建倡議書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