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字的故事讀后感心得感悟
漢字是在黃河中游一帶形成的。漢字和西方文字是不同的,讀了漢字的故事后,你都感悟到了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漢字的故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漢字的故事讀后感篇一
漢字就是單個的字塊放在那里已經(jīng)很直白地告訴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錯的。漢字有兩個基本特征:一個是象形的特征,一個是有價值固定化的特征。這兩個特征導致了杰出、特殊的書法。從敦煌出土的漢代木簡中可發(fā)現(xiàn),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文官已經(jīng)反復練習漢字書寫的技巧。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中,書寫的好壞不僅直接會對科舉成績產(chǎn)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讀書人把書法看作是完善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方式。即書品直接代表人品。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無數(shù)優(yōu)秀的讀書人將精力傾注于字塊的形狀,并把這種藝術(shù)推向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稘h字五千年》還通過毛筆,紙張,印章的漢字書寫用具引出了——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中國民族自豪于世界的四大發(fā)明中兩項與漢字有關的發(fā)明。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是表意文字。從甲骨文到西周時期的金文、大篆(鐘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時期的“小篆”,實現(xiàn)了“書同文”,之后“隸變”實現(xiàn)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階段的轉(zhuǎn)變,隸書、楷書以及草書、行書出現(xiàn)。直到今日,《漢語大字典》收字就有56000多個,《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共3500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不同的漢字構(gòu)成方式都包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內(nèi)涵,記錄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因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漢語熱”也在世界各國顯現(xiàn)出來。但我國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只能說是剛剛起步!稘h字五千年》的總顧問、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棠委會副委員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教授指出,要實現(xiàn)與西方文化的平等對話權(quán),中華文化就必須要加大推廣力度。中華文化要在“走出去”方面作更多的嘗試。就漢字而言,其對外推廣過程更是充滿了挑戰(zhàn)和艱辛。對于學習漢語的國外人士來說——“漢字像一張張圖畫”,難認、難記、難寫,而且量大。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社會背景,種種差異影響著外國人學習中文、學習漢字的熱情。
在看完后發(fā)現(xiàn)自己天天寫的文字自己很不了解,對自己的國家不了解,想來我該注意了。
漢字的故事讀后感篇二
對我而言,印象中的父母親對於我們一直只有能吃飽的努力,關於讀書這件事大概只希望我們能認真讀,卻不明白喜歡讀書其實是需要氣氛營造的。也因此小學時,補習班里的那個叫「副主任」的人,是我初識文字的啟發(fā)者,如果沒有當年他的鼓勵,我想絕對不會有現(xiàn)在的我。
永遠記得當年的這位「文字老師」對我說的鼓勵話語,他說:「孩子,這輩子你一定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將字寫好,二是務必要多看書!梗菚r年紀小,真的不懂「把字寫好」這件事的重要,但在他的鼓勵之下,書真的看的不少。還記得老師那時就把家中適合閱讀的書,拿到補習班來,并買了一個好大的書柜,將書全部擺了進去,并告訴我們,隨時都可以去拿來看。
當年的我望著那巨大的書柜,著實有點震撼,也由於那些書的程度,其實較適合國中生閱讀,因此我常常是在書柜前站了好久,卻不知要如何下手,然而,盡管如此,我還是喜歡站在書柜前試圖尋找是否能出現(xiàn)可閱讀的書籍。
老師也許是看出了我的掙扎,隨手自架上抽了一本書,告訴我,這是某朝詞人的自傳,拿回家看,看完再來換。我懵懵懂懂的拿回家啃了一番,著實覺得有趣極了,於是在看完之後興奮的與老師交換下一本書。
就這樣,開啟了我從附注音的故事讀本,進展到了文言文寫成的簡單文學。遇到生硬的字,他還不厭其煩的以系統(tǒng)性的方式告訴我,閱讀的要訣。就這樣進到了國中,那閱讀古文的能力,也還算能應付三年的國文課程。
如今雖已和老師多年未聯(lián)絡,當年他的鼓勵我卻一直銘記在心。也許身為老師的志愿,或許和當年的啟發(fā)有關。當年那未懂的鼓勵,如今似乎已漸漸明瞭。在那個生活簡單的年代,能識字對鄉(xiāng)下人家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光榮與安慰,彷佛擁有了對字的明白,就如擁萬貫家財在身一般。
然而,或許在某種程面上,我還是無法理解祖先對於文字的喜愛。大概是文字的理解到了我這一代,已呈現(xiàn)出一種充裕的局面了吧。只是,過於安逸的享用成果,反而造就了不知珍惜的心。我,應該還是無法明白,字的出現(xiàn),代表著多大的文明成就吧!
漢字的故事讀后感篇三
最近,我閱讀了《漢字的故事》讓我對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有了更加系統(tǒng)更加深入的了解。讓我認識到,我們平日一直使用著的漢字其實是一個多么優(yōu)秀精深的藝術(shù)結(jié)晶。
可以說,漢字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fā)明,甚至比我們平?谥械乃拇蟀l(fā)明更加偉大。沒有漢字,也就不會有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母親,在漢字之后,令國人為之驕傲的四大發(fā)明才問世,從這個意義上講,四大發(fā)明都是漢字的衍生物!同時,漢字由最早期的甲骨文演變至今,是古代文字中僅存的一種,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因此,漢字本身就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無需中國人自吹自擂,我們就應該為我們的`漢字文化感到深深地驕傲!
書中讓我感到特別有意思的是關于通假字的講述。從接觸文言文開始,我們總能在一篇文章里面找到或多或少的通假字,開始時我們都不以為意,后來學的越來越多了,知識面越來越廣,我們會笑稱這是寫文章的人水平不夠或者太粗心了。然而,仔細想想,我們接觸到的文言文大多是經(jīng)典之作,作者皆是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的學士,怎么會翻這些低級錯誤呢?書中對通假字的解釋是絕大部分的通假字都是作者的故意為之,在那個君權(quán)至上的時代,無論是賢帝還是昏君,都對自己的才學極其自負,傳于后世的文章很多都要經(jīng)皇帝的過目,當皇帝在這些當代學者的文章中找到錯別字時,一定高興異常,虛榮心得到大大的滿足。這些文人學士于無聲處拍了一個大大的馬屁。這
樣的解釋仿佛有點滑稽可笑,但是細細想來,卻也不無道理。這也告誡了我們,很多事情不要太過于想當然,事情的原委也許就在我們想當然的思維死角里。
當然,漢字文化有它的大功,當然也有它的黑暗一面。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各朝各代的文字獄,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獄并不是清朝的“特色”,歷朝歷代皆有,只是清朝的文字獄更加徹底更加血腥。當然,這不是文字自身的錯,黑暗的是“人”自身。每一次文字獄,都是一些小人為求上位的血腥結(jié)果,皇帝有時只是一件聽信一面之詞、被愚弄的工具而已,文字獄最大的得益者還是那些小人,而歸根到底,還是封建制度讓這些小人得以使用了過分的權(quán)力。書中,我還看到了很多很多關于漢字的我從未想過的知識——漢字與十二生肖、漢字的避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漢字文字游戲······
漢字,作為一種文化,當然不能避免的要不斷革新,不斷面對新的挑戰(zhàn)。人類歷史是向前進的,知古是好事,但是迷古就是壞事了,這應該是我們對待漢字文化的態(tài)度,不應該害怕漢字的改革,這種改革的不管有多少是非長短的評說,其積極意義是應當肯定的。在現(xiàn)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漢字走向信息化是大趨勢,作為炎黃子孫,我要做的,是使?jié)h字從蒼老變得年輕,從苦難走向輝煌,從而使?jié)h字具有無比光明的未來!
【漢字的故事讀后感心得感悟】相關文章:
漢字故事的讀后感09-19
圖解漢字的故事讀后感作文09-17
《圖解漢字的故事》的讀后感作文09-17
《圖解漢字的故事》讀后感作文09-17
《圖解漢字的故事》讀后感作文400字09-17
我與漢字的故事作文08-10
我與漢字的故事作文08-16
漢字的讀后感06-23